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部诗词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部诗词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诗词汇总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
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
凭借秋风的力量。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东晋葛洪
(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魏晋陶渊明《杂诗》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独自悔恨悲悲切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多少人世间的事都是急忙忙地匆匆而过,天地不断旋转,光阴紧迫。

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
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的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sǔn)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yù)皇皇。

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年轻人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年轻人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

旭日东升,前程光明;黄河从地下流出,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潜藏的巨龙在深渊腾跃而起,各种水中生物纷纷散逃;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种野兽无不震惊惶恐;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珍奇的鲜花含苞待放,万木逢春,生机勃勃;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

我们青年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从纵的时间上看有着千年万载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可通达四面八方,前途就象大海一样宽广,未来的岁月正长。

美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年轻的中国,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
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朱子家训·全文》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好书读多少遍都不会多,熟读之后认真思索,自然会明白书中的真意。


古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叫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这三件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