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特质: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个性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个性的基本单位。
2、中心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3、首要特质: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个性结构的主要成分。
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4、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5、超常儿童三圆圈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兰祖利提出天才儿童的高水平能力、责任心和创造力三者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的三圆圈概念。
第一个圆圈是超过一般水平的能力,既包括一般能力,也包括特殊能力;第二个圆圈是责任心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有自信心和毅力,力图完成任务;第三个圆圈是创造力,思维有逻辑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不保守,对新事物敏感、敢冒险、敢创新。
6、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7、成功智力: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中提出的,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8、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9、晶体智力:以学的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10、才能: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11、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根据智商呈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事实,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看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质上就是看这个人在同年龄组人的分数分布中所处的位置。
计算公式为:IQ=100+15[(x-x’)/z]其中IQ 为离差智商,X为个人测验的得分,X’为团体的平均分数,Z为标准差。
12、比率智商:1916年斯特恩最先提出心理商数的概念,又称比率智商。
推孟对此进行了改进,为去掉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其公式为:IQ=(MA/CA)*100%
13、自我防御机制: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14、个性障碍:个性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15、气质: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特征。
16、性格:一个人在个体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显示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7、个性:现代信息学解释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18、个性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
世界上没有个性特征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19、个性统整性:个性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体。
20、原型:这些镂刻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
21、阿尼玛:男性内心女性的原型。
22、阿尼姆斯:女性内心男性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