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萤火虫》教学设计说明

《萤火虫》教学设计说明

♬萤火虫♬
江北上卢小学许媛媛
教学年级:六年级
教学容:《萤火虫》
课型:歌唱课
教材分析:
《萤火虫》原是一首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通俗歌曲,为“世界展望会”而作。

歌词简洁而又童话般的温馨,赞美了萤火虫燃烧自我、照亮世界的高尚情操。

教科书中的歌曲是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根据朱洪编配的合唱曲简化而成。

歌曲由六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旋律舒展、节奏平稳,把人们带入一个宁静的富有诗意的夜景氛围。

第三、四乐句是三度关系的合唱部分:第三乐句弱起节奏开始,旋律从八度、六度的大跳后级进下行,犹如人们突然从心底勾起对萤火虫的关注、思考;第四乐句旋律再次八度大跳,级进下行后上行至全曲最高音,形成歌曲高潮,激起人们对萤火虫那“努力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的情感共鸣。

第五、六乐句基本重复了第一、二乐句,最后落到主音“do”上,表达了人们对萤火虫的赞美与不舍。

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六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的听觉、理解力、表现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得以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视唱歌谱学习歌曲,但对于二声部的歌曲的演唱还是有些困难,需要反复的聆听、练习,但处于变声期的他们在歌唱时也要注意嗓音保护。

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聆听、实践,感受歌曲所带来意境;指导学生正确演唱二声部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体会和声的魅力;通过音乐实践和创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
生的形象思维,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突出音乐的美育功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的速度和力度演唱歌曲《萤火虫》,感受二声部音响。

2.通过聆听、感受和实践,能用肢体动作表现萤火虫音乐形象,用打击乐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3.感受夏夜的宁静,体会萤火虫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速度和力度演唱歌曲《萤火虫》,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用和谐、均衡地声音演唱二声部《萤火虫》。

教学方法:情境、提问、示、练习
教学策略:互动、自主、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萤火虫》伴奏。

2.师生问好。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轻松、快乐的音乐课堂!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方式拉近师生距离,消除陌生感和紧感。


二、新课导入。

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说感受。

1=C 4/4
0 1 | 6 - 5 - | 3 - 1 - | 4 - 3 - | 1 - 7.·1 | 6 - 7 - |
3 - 6 - | 6 - 6 - | 7 6 7 - | 7 0 0 0 |
师:先请同学们看两幅图片,第一幅呢,是?(四射),第二幅是(夜幕降临)。

现在许老师要在钢琴上弹奏一段旋律,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完后来说说
这段旋律表现了哪幅图的情境?(普照/夜幕降临)为什么你认为这段旋律是表现夜幕降临呢?(宁静、安详、柔和)
2.出示旋律,学生视唱歌谱。

1=C 4/4
0 1 | 6 - 5 - | 3 - 1 - | 4 - 3 - | 1 - 7.·1 | 6 - 7 - |
3 - 6 - | 6 - 6 - | 7 6 7 - | 7 0 0 0 ||
师:我们一起用lü唱一唱这段旋律,把你的眼睛亮起来,面带微笑,注意唱lü的时候声音要竖起来,圆润一些。

【设计意图:低声部旋律用lü模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为低声部的学习做铺垫,建立心听觉,落实音准,明确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3.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根据科尔文手势哼唱旋律。

师: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柯尔文手势吗?我们把手势带到曲谱里去试一试!【设计意图:利用科尔文手势辅助,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声音位置,让声音更加和谐统一。


三、感受歌曲。

1.观看伊能静的《萤火虫》演唱会视频,引出课题。

师介绍歌手伊能静,这首歌就是她作词的。

2.初赏乐曲,找不同,得出:歌曲中间部分是合唱。

3.复听歌曲,分乐段。

再次听赏歌曲,找出高潮部分,并划分歌曲,让学生知道划分理由: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似。

四、学唱歌曲
(一)学唱第一部分
1.学生视唱第一部分歌谱,找出旋律相似的乐句。

2.教师唱歌谱,画旋律线,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一边唱歌谱,一边画旋律谱,更加直观,对旋律的的走向、速度、节奏能有初步的把握。


3.学生带歌词演唱第一部分,并处理。

师:同学们,在夏夜里,风轻轻吹着,萤火虫萦绕在熟睡的孩子身边发着光,这样的意境我们都不忍心打破,你们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A部分歌词呢?
生:轻柔、柔和...
师:那就请你们带上歌词,用清晰而又柔和声音来演唱第一部分。

(二)学唱第三部分。

1.聆听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对照,并找出与第一部分不同的地方。

2.教师唱与第一部分的不同的地方,学生跟唱。

3.学生带歌词演唱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发现不同,对比唱,有助于解决难点节奏】
(三)学唱二声部。

1=C 4/4
(1)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歌颂精神。

师:萤火虫小小的身影在夜晚,为夜晚的旅人照亮方向,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呀?
师:我们要把萤火虫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让所有人都知道萤火虫是多么的伟大。

师:带着这一种感情,我们把歌词带进去唱一唱。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朗读歌词,带着一种歌颂的精神朗读歌词,学生能很快理解歌曲的情绪,有利于歌曲的学唱。


(2)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引导歌曲情绪。

(3)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弹唱第二声部歌谱,感受和声色彩。

(4)一半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和另一半学生唱第二声部歌谱。

(5)一半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和另一半学生用lü模唱第二声部。

(6)学生分声部演唱。

(用手势帮忙)
提示:唱自己的声部的同时,要学会倾听另一个声部。

(5)播放伴奏,完整演唱二声部。

【设计意图:分层次演唱,由易到难,逐渐达到二声部的统一,并且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会倾听另一声部的最好效果。


(四)完整演唱
1.完整演唱全曲。

2.完整表演,师用三角铁伴奏。

五、课堂总结。

1.太棒了,我们的演唱会完美落幕,大家!
2.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第一次参加东阳市的音乐教师课堂比赛,心中不免有诸多顾虑,在一个多月的准备过程中,在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上都有了提升,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思考。

一、巧用图片,引导体验。

教学导入时,我巧用“四射”和“夜幕降临”两图片,将视觉和听觉巧妙结合起来,帮助聆听旋律时更加形象化。

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这堂课我重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因此听完后,很快就有学生说:“夜幕降临”。

之后,出示旋律歌谱带领学生演唱,并借助柯尔文手势建立良好的音高位置,使学生快速进入了音乐世界,融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中。

二、融合视听,提高效率。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伊能静演唱会视频引出上课的主题,直观的视频往往能很快激发起他们的课堂兴趣。

之后,我简单介绍了歌手伊能静是本曲的作词,并开始聆听童声版的《萤火虫》,让学生初次感受歌曲,了解本课的学习容是合唱。

三、结合朗读,歌颂精神。

歌曲的第二部分利用朗读,使学生感知萤火虫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迅速地掌握歌曲的情绪,并在歌唱中运用情绪完成演唱。

四、适宜改编,培养能力。

教材里的《萤火虫》是选自朱洪改编的合唱版本,合唱部分我觉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因此我利用高低声部的旋律巧妙改编了低声部旋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lü演唱,既降低了整首歌曲的学唱程度,又很好的完成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精进的课堂,在这节课中我在调控学生、教师语言上还要更加磨练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我非常感这堂课,让我在不断的磨课和反思中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