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 宏观应力的测定

7 宏观应力的测定


(7-11)
由于 X 射线穿入能力的限制,只能测量试样表层应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近似地把
试样表层的应力分布看成二维应力状态,即 3 0(注意3 0 )。因此,式(7-8)可简化为:
1

1 E
( 1
2 )
2

1 E
( 2
1)
3


E
( 1

2)
将式(7-10)、(7-12)、(7-11)代入式(7-9):
此,要利用弹性力学理论求出 的表达式,并将其与晶面间距或衍射角的相对变化联系起
来,得到测定宏观应力的基本公式。 由弹性力学原理可知,在一个受力作用的物体内,无论其应力系统如何变化,在变形区
域内某一点或取一无限小的单元六面体,总可以找到一个单元六面体各面上切应力=0 的
正交坐标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沿坐标轴的正应力 x 、 y 、 z 分别用 1 、 2 、 3 表示,
7.2 X 射线应力测定实验方法
宏观应力的测定可以用 X 射线衍射照相法、应力仪测定法和衍射仪法。照相发由于效 率低和误差大而很少应用。
84
燕大老牛提供
7.2.1 X 射线应力测定仪法
X 射线应力测定仪适用于较大的整体部件和现场设备构件的应力测定,它正向着轻便、 快速、高精度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新型的 X 射线应力测定仪已装备有高强度 X 射线源、快 速测量的位敏计数器和计算机自动测量系统。
宏观应力对机械构件的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都有直接的影 响。因此,宏观应力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7.1 基本原理
最简单的受力状态是单轴拉伸。假如有一根截面积为 A 的试棒,在轴向 z 施加拉力 F,
其长度由受力前的 L0 变为拉伸后的 Lf,产生的应变 0 为:
z

L f L0 L0

R-
cos[

R (90o
)]
cos[

(90o - )]

R 1 -

cos[ cos[

(90o - )]
(90o
-
)]

式中 R 为测角仪圆半径。
(7-22)
常规衍射仪测应力时,试样要绕测角仪轴转,因此,不适于大部件的测量。
7.3 沿表层深度的应力测定
分别测出其衍射峰的 2角。因每次以不同的 0 角入射,则与试样表面呈不同取向的 HKL
晶面产生衍射,因此,2角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取向的 HKL 晶面间距因应力作用而引起的变 化。
实际应用时,通常采用 sin2 法和 0-45法。
1. sin2 法:
实验测定时,首先使 X 射线垂直于试样表面入射,即 0 0o 。如图 7-2(a)所示。由探 测 器 扫 描 定 2 角 。 此 时 所 测 到 的 是 方 向 的 应 变 , (180 2 ) 2 。 习 惯 上 取
z

E
cot

(7-7)
此式为测定单轴应力的基本公式。其表明,当试样中存在宏观应力时,会使衍射线产生位移。
那么可以通过测量衍射线产生位移,来测定宏观应力。还应注意到,XRD 方法测定的实际
上是残余应变(式(7-4))。而宏观应力是通过弹性模量计算出来的(式(7-7))。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X 射线衍射测应力的目的是测定沿试样某一方向上的宏观应力 。为
图 7-3 宏观应力测定仪的衍射几何
7.2.2 常规衍射仪法
在常规衍射仪上测定宏观应力时,要在测角仪上另装一个能绕测角仪轴独立转动的试样
架,它可以使试样表面转到所需要的 0 角位置,以便测量各角下的 2 值。这使测角仪
在准聚焦(或半聚焦)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其衍射几何如图 7-4 所示。
图 7-4 衍射仪测定宏观应力的衍射几何 85
式(7-18)表明, 2 和 sin2 呈线性关系,其斜率 M K 。如果在不同的角下测量
2 ,然后将 2 对 sin2 作图,便可以从斜率 M K 中求出 。当 M0 时为拉应
力;当 M0 时为压应力;当 M=0 时为应力等于 0。
测量时,使 X 射线以不同的入射角 0 (入射束与试样表面法线间的夹角)照射样品,
称为主应力,相应的应变1 、 2 、3 称为主应变。它们间满足广义虎克定律:
1

1 E
[ 1
( 2
3)]
2

1 E
[ 2
(1
3)]
(7-8)
3

1 E
[ 3
(1
2)]
由弹性力学可以导出,在主应力(或主应变)坐标中,任一方向的正应力(或正应变)
燕大老牛提供
当 0 时,反射面法线与试样表面法线重合,衍射几何与常规衍射仪相同;当 0
时,由于试样表面始终保持与聚焦圆相切,因此,入射线与衍射线不以试样表面法线对称分
布,衍射线的聚焦点 F 也离开计数器的接收狭缝一段距离 D:
D R CF R-AC cos[ (90o - )]
图 7-3 给出了 X 射线应力测定仪的衍射几何示意图。 0 表示入射线与试样表面法线的
夹角。为 与试样表面法线夹角,测角台可以使入射线在 0 0 45o 范围内投射。探
测器扫描范围一般为 145-165。和0 间关系为
0 ( 2 )
(7-21)
根据试样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可以用 sin2 法和 0o 45o 法进行应力测定。
沿表层深度的应力分布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通常采用逐步剥层测定方法,即利用机械
或化学方法剥去表层,再进行测定。但这种做法每剥去一层都会引起内应力的部分释放,导
致应力重新分布,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对于平板试样,令其厚度为 h,距离表面为 a 的薄片上的内应力为。校正方法为:从
平板试样两面各剥除厚度为 a 的表层,用 X 射线法测定新表层的残余应力 x ,而该层原始
与主应力(或主应变)间关系为:
121 22 2 32 3 121 222 323
(7-9)
式中1 、2 、3 分别为 与主应力(或主应变)的方向余弦,为 与试样表面法线
夹角。如图(7-1)所示。
81
z 3

1
x

83
燕大老牛提供
0o ,15o ,30o ,45o 四个方向入射。由于直线上首尾两点在确定直线斜率方面有较大的权
重,故常在 0o 和45o 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作“ 2 sin2 ”直线,求斜率 M,代
入公式(7-18),求出 。或者运用最小二乘方原理,将数据点( 2 , sin2 )回归成直线方
的相对变化来表达径向应变:
x
y

d f d0 d0

d d
(7-4)
若试样各向同性,则有
80
燕大老牛提供
x y z
(7-5)
式中为泊松比,负号表示收缩。那么有:
z

E

d d
(7-6)
由布拉格方程微分得 d cot ,所以 d
程,计算出 M 值,再由 M K 求出 。
M
2 sin2 n 2 sin2 ( sin2 )2 n sin4
入射 X 射线
入射 X 射线
(a)
计数器
(b)
(7-19)
计数器
2
o
2
.
o= 0
o=o
图 7-2 (a) 0 0o 时的衍射几何;(b) 0 0 时的衍射几何
(7-1)
由虎克定律,其弹性应力 z 为:
z E z
(7-2)
式中 E 为弹性模量。拉伸时,试样直径将由受力前的 D0 变为拉伸后的 Df,径向应变 x 、 y
应为:
x
y

D f D0 D0
(7-3)
与此同时,试样各晶粒中与拉伸轴平行的晶面,其面间距 d 会相应变小。因此可用晶面间距
2. 0o 45o 法: 如果材料的晶粒较细,织构和微观应力不严重, 2 sin2 线性关系较好,可以只
取直线的首尾两点,即 0o 和45o 。这时式(7-17)简化为:



E 2(1

)
cot
0
180
20 245 sin2 45o
(7-20)
此即 0o 45o 法,它是 sin2 法的简化方法。
写成:



E 2(1

)
cot
0

180

(2 ) sin2
(7-17)
或写成:
(2 ) sin2

KM
(7-18)
式中
K


E 2(1 )
cot0
180
(单位取决于弹性模量
E,kg/cm2度)。对同一部件,当选
定了 HKL 反射面和波长时,K 为常数,称为应力常数。

d d
cot 0

cot 0 (
0)
式中0 为 0 时的布拉格角; 为 时的布拉格角。
将式(7-15)代入(7-14):



E 2(1

)
cot
0
(2 ) sin2
(7-15) (7-16)
实际应用计算时,上式中的 2 要以角度读数,故作一个乘180 的因数变换,则上式
2 y

图 7-1 主应力(或主应变)与分量的关系
燕大老牛提供
1 sin cos 2 sin sin 3 co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