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PPT课件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PPT课件


.
第一章 概述
.
P1
1.1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有两层含义: 一是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
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如声音广播,电视广播、 数据广播等;
另一层则是特指声音广播,比如我们如日常生 活中的习惯说法“听广播”即是指这个含义。
.
P1
1.1 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就是指: 声音广播技术和电视广播技术的概论。
本课的主要内容
.
广播电视系统的构成 声音无线电广播系统
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 第六章、章第、四第章七、 章、第五第章八章、 第九章、第十 章
电视广播系统
.
参考书
《电视原理》 葛真茹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技术》 非昌幸,刘乃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广播播控与电声技术》 王泽祥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
(2)电子电视(ELECTRONIC TELEVISION)
1897年 ,德国人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发明了阴 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s) ,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 1920年代 ,两个美国人发明了使用阴极射线管的发射机和 电视接收机,为真正的电子电视奠定了基础。
京的天空中第一次出现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 1958年9月2日,我国正式开播了黑白电视广播。 这一天就成为
.
布劳恩
兹沃赖金
菲罗.泰勒.范恩斯沃斯
.
(2)电子电视(ELECTRONIC TELEVISION)
1936年,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首次对公众进行正规的电子 电视广播。
1936年11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位于英国市郊的 亚历山大宫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正式开始正式播出.采 用405扫描线的贝尔德机械式电视系统.
.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开始 的机械电视。 1875年,乔治.卡瑞(George Carey) 在波士顿提出了一套将图像分为栅格形式的系统。
.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188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Nipkow Paul G 1860 - 1940) 发明了电视扫瞄金属板(Scanning Dise), 并 利用机械扫描方法,完成了首次发射图像传送的验。
和数字调幅广播(DAM).
.
我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广播: 1923年 外国人开办第一座电台 1926年 有了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 1959年 实验调频广播,1964年开始广播 1979年 立体声广播在哈尔滨试验成功
1.2.2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机械电视时代 (2)电子电视(黑白)时代 (3)彩色电视时代 (4)数字电视时代
同年法国采用了455线的电子式电视系统.
.
1936年德国,现场播出 了柏林奥运会.采用441线 电视广播系统;
在柏林和莱比锡,在专门 的房间可以观看电视体育 比赛.
.
1939年,在纽约,美国第一次公开进行电视播出; 两年后,1941年,采用525行的电视标准系统; 那时,大约有7000台电视机,大多数是在纽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视广播从每周播出15小时减少到4
.
.
.
.
1.3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黑白电视广播 我国的电视广播技术起步较晚,是在学习、引进、消化、吸收
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56年,广播事业局开始筹办电视广播,选派技术人员到前苏
联、东欧学习,组成电视技术公关小组。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试播,北
。 电视扫瞄金属板被称做“尼普柯夫圆盘”
.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1925年10月2号,苏格兰人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根据“尼普柯夫 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被称为 “电视之父”。
.
(1)机械电视(MECHANICAL TELEVISION)
次播出彩色电视广播。但是,十年之后人们才开始大量购买电 视机。 日本、加拿大分别于1957、1966年采用NTSC制播出。
.
欧洲有两种 625-行的彩色电视 制式, (PAL and SECAM.) 1956年,法国提出SECAM(Sequential Color Avec
Memoire)制。 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PAL(Phase Alternation Line-by-
Line)制。 1967年前联邦德国正式广播了PAL兼容制彩色电视, 同年,法国和前苏联广播了SECAM兼容制彩色电视。 NTSC、PAL、SECAM并列为当今世界上三大彩色电视广播制
式,分别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采用。 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它们三者之间互不兼容。
在不同制式的节目之间进行交换时需要进行制式转换。
特点:(比起报纸、杂志、互联网) 形象化:声音、图像 及时性:即播即收,现场直播 广泛性:覆盖最广
.
P3
1.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2.1 声音广播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发明了电声换能器件-传声器和扬声器 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台在美国播音 1941年,美国首次进行调频立体式广播 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和实验数字音频广播(DAB)
小时. 1945二战结束后, 电视广播才在世界得到快速发展; 大多数欧洲国家选择了625行的电视系统.
.
(3)彩色电视时代
1951年美国试播了一种与黑白电视不兼容的场顺序制彩色电视。 没有得到推广。
195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NTSC兼容制彩色电视;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用NTSC制式首
.
广 播 电 视 技术概 论
信息工程学院 杨爽
.
学习本课的目的
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状况 掌握广播电视目从制作、播出、传输到接收的
全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掌握有关专业术语的含义
.
教材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史萍 倪世兰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