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师范生素质大赛参赛作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课程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学习氮和硫的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掌握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知道硝酸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
落实好本节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的性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硝酸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丰富的实验探究素材。
因此,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的理解。
同时与浓硫酸性质进行对比巩固了对浓硫酸的性质的认识。
【学情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学化学最感兴趣的也是做实
验,本节化学课安排了典型的学生实验。
通过做实验,学生会发现硝酸区别于
初中所学的其他酸的特有的化学性质。
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设计思路】: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变课堂为学生探
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以求
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硝酸常显黄色的原因;能用语言叙述硝酸
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准确书写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会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3)了解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浓硝酸、稀硝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学法点津】实验探究法、观察分析法、类比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课件。
2、改进的铜与硝酸反应分组实验装置及药品、试管、试管架、烧杯、温度计、铜片、稀硝酸、浓硝酸、浓盐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投影〗《福州硝酸泄
漏,一小时成功救险》新闻
报道,指导学生仔细阅读,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
1.硝酸泄漏为什么会造成这
样大的危害?
2.假如那位老板“懂”硝酸
性质的话,会不会出现上述
事故?
福州硝酸泄漏一小时成功救险
以实际事例引
入,把学生的
好奇心引向求
知的欲望,开
始对新知识的
探求。
学生在
这种情境中,
感受到了学习
硝酸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分组实验,得出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把学生分成四
个小组,将瓶装硝酸分发到
各组让同学进行观色态,闻
气味;掂轻重(同水比);打
盖观雾等从而得出其物理性
质。
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
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巡
回指导,纠正个别同学的错
误操作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
容,由一名学生综合概括总
结硝酸的物理性质。
初步得出结论:纯硝
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
激性气味的液体,比水
重。
同学经过试验以及看
书后回答:纯硝酸的密度
为1.5027g/cm3,沸点
83℃,凝固点-42℃。
能
以任意体积比溶解于水。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
大约是69%。
质量分数
为98%以上的浓硝酸通
常叫做发烟硝酸。
引导学生
认真实验,充
分感悟:化学
从实验中来,
化学离不开实
验。
给学生探
索的机会,培
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阅读能
力、口头表达
能力、综合概
括能力和评价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