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作者】胡少维【作者简介】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在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之后1998年及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界议论较多的一个热点问题。
就此本文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一、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依然看好1、国内的高储蓄率是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的基本动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投资率的高低从长远来看主要取决于国内储蓄率的水平。
依据统计资料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储蓄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1996年国内储蓄率为41.5。
与此同时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也不断提高1996年达到27.4。
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储蓄率均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率平均储蓄率与平均总投资率基本持平这说明我国具有较雄厚的国内资金基础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储蓄来支持高投资率和高经济增长率。
高储蓄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及社会结构造成的它不是政府的政策所能决定的。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收入和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继续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率是有条件的。
如果考虑我国存货投资率明显偏高有很大压缩余地再加上可以吸收一部分国外资金。
那么中国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率进而达到较高经济增长率是完全可能的。
2、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不断提高。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的短缺。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这一状况将会有所改观。
一是国内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大学生8.9名而到了1996年则达到24.7名二是毕业回国的留学生数逐年增长1996年达到6570名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三是国家愈来愈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95.5上升到1996年的98.8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工资待遇也有很大的改善整个社会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四是社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那种认为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蛋的现在已没有多大市场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明显提高在职职工利用业余时间重新走入校园的人数大大增加。
随着劳动力素质的稳步提高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3、科技进步潜力巨大。
据有关专家估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这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因此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4、改革的不断深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所有制形式上的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国有经济发展迅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所有制争论已暂告一个段落民营经济发展名正言顺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将不断加大国有企业将重质而不再是重视量的扩张其发展绩效也会有所提高。
因此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促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的生产效率。
其次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制度上的不断创新将会促进资本使用效益的提高。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国有银行的财政功能将会不断弱化作为拥有大多数国民储蓄资产的国有银行体系其资金配置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另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规范和完善直接融资比例的不断提高为资产重组、运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使资产向效率较高的企业流动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总之只要国际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中国在业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是有相当大潜力的只要新的需求热点选择得当完全可以争取到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环境。
二、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结构矛盾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下滑下岗人员不断增多失业率逐步上升。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期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相当大变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具体表现有一是卖方市场时代已宣告基本结束买方市场特征愈来愈明显。
一般生活消费品基本上不存在短缺的情况短缺现象已基本消失。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工业消费品已出现了饱和产品销售困难。
二是瓶颈制约缓解运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材料紧张状况得以明显改观。
三是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仍有许多高档、高技术产品供不应求或依赖进口。
因此目前中国出现的买方市场还不是全面的只能说是低水平、低层次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前那些用以启动经济的总量政策在现实中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防范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1997 年在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我国有强有力的宏观经济基础经济增幅还比较高财政赤字规模还不算大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加上中国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封闭的因而中国目前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是我国也确实面临着一些金融风险。
具体表现在一是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信贷质量欠佳据有关权威人士称尽管目前国有银行的坏帐比例虽只有67但不良资产比例已经达到25左右。
二是一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备付金率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结构失衡。
三是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屡禁不止社会风险不断集聚。
四是直接融资中有许多不规范之处。
在改革中我们建立了证券市场这对拓宽投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紧张、推动有潜力的企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证券市场发育中的结构不合理和行政化操作使其应有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股票市场的投机成分过多投资成分相对不足以致出现了许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极少出现的现象。
未雨绸缪及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无疑这是目前乃至将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因为一般企业或行业的风险仅仅影响企业本身或行业局部而金融业联系着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一旦金融业出现大的风险不仅会加剧财政困难倒逼中央银行超额发行货币引发高通胀而且会削弱金融机构的兑付能力损害众多存款人的利益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3、失业人员不断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客观要求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也是改革和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一部分代价。
但由于改革体系的不完全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因而下岗人员的不断增多就成为社会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4、非国有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非国有经济要持续高速发展还面临一些约束因素一是发展环境问题仍需改善尽管十五大报告中对非国有经济的地位给予了认定政治待遇同国有企业已无明显差别但经济方面的待遇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民营经济的筹资渠道不通畅获取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的机率很小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二是本身固有的缺陷尚待克服如经营者素质、产品竞争力、人才资源和管理体系等。
三、1998年中国经济发展分析1、1998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的必要性。
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经济生活已发生深刻变化告别了短缺经济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明显增强经济基础不断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之后的1998年必须按计划目标保持相对较高的发展速度8。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心问题。
19811997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近10 八五时期GDP年均增速更是达到12左右尽管1996年和1997 年连续两年经济增幅下滑但仍保持在9左右因此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已经习惯了高速度发展。
若1998年GDP增长低于8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则极有可能引起居民的心理变化影响居民信心。
同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幅度也有利于稳定国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有利于我们吸引更多、更优良的外资。
二是风险防范。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固然与这些国家经济政策失调、经济结构失衡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显然经济的高增长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金融危机但至少它可以延缓发生的时间。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危机因素需要通过调整结构、深化改革逐步化解。
但1998年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才能增强抵御能力。
这不仅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有利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是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要求。
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无疑有利于改革和发展同时也只有改革和发展才能创造更加稳定的环境。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近两年下岗人员逐渐增多失业率不断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不断增多。
为有效缓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就业压力保持较高的经济增幅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减缓惯性作用。
因为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会产生强大的惯性作用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增长放慢必然会导致居民收入水平增速降低收入决定消费因而消费需求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消费需求又占总需求的60左右因此又会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这样就可能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怪圈。
五是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居民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他们参与、支持改革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而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困客观上就要求经济要保持较高的速度。
六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综合国力还十分薄弱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许多方面发展都需要继续加强。
2、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分析。
在供给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1998年经济增长水平将主要取决于需求因素。
从国内支出角度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包括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和净出口四项。
根据企业行为日益市场化的趋势库存不应该也不会大幅度增加预计1998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企业、政府、居民的行为将更加理性化库存猛增而使经济增长发生虚胖这种现象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假设1998年库存增加额占GDP的比重大致维持在1997年的水平上。
从影响物价走势的各种因素看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因此1998年物价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由于净出口的多少一方面与国内产品竞争力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世界需求等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发挥的作用是有限度的这样我们分别假设1998年净出口增长为0、-15和- 30三种情形。
同样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消费意愿、收入水平以及预期变化等因此在测算时我们假定1998年消费需求实质增长分别为与1997年持平、比1997年高一个百分点和比1997年低0.5 个百分点三种情形。
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共有9种组合若要想使GDP增长不低于8则要求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必须保持在1997 年的水平上如果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分别出现下限即消费需求实际增幅下降0.5个百分点顺差下降30左右为使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则必须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维持在17左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