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三是因子分析。运用 SPSS16.0 软件对每一个潜
低分组在 27%处的 分 数 进 行 项 目 分析,最后用 t 检 在变量的观 测指标分别 采用主 成 分 因 子 分 析 并 进
验高低组在每 个 题 项 上 的差异,将 t 检验结果未显 行正交旋转,删除因子载荷过低的题项(小于 0.40)。
著的题项删除,最后得到 5 个变量 21 个题项。
重要,从而不能重点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网络自 主学习效果的建议。
二、研究假设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 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 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 基于网络环境下 的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就不愿在学习中付 出更大的努力。 Munger 和 Loyd 认为,网络环境下的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持 积极态度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优于持消极态度的 学习者[6]。 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1:大学生 的学习动机与其网络自主学习效果显著正相关。 (二)教师因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而人的知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 刺激和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包 括一定的社会背景、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等)以 及各种学习资源等方面;其中教师的作用较为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大学生网络 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 “合作+指导” 的积极作用[7]。
值界于在0.70-0.80 之 间相当好,量表 具 有 较 高 参 变量的结构效度良好。
表 1:潜在变量及其观测指标的信度水平
变量名称
题项
因子载荷 变量名称
题项

b1 该 科 课 程 任 课 教 师 对 您 网 络 自 主 学 习帮助较大
0.604
学习 动机 Alpha =0.793
(三)网络因素 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硬件建设水平、网络软件建 设水平、上网的便利性以及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丰 富程度和适用程度等方面。 良好的网络硬件水平确 保了网络带宽与稳定性,保证网络运行环境的良好, 为网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网络软件建设 中网络素材库、网络教学库、教师课件库、学生作品 库、 课程学习论坛等一批有较强应用性的组件,为 教师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由使用网络资源提供 便利。Shih-Chyueh Chuang 和 Chin-Chung Tsai 通过 对台湾 700 多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自主 学习过程中对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环境比较重视, 他们希望有一个便利的网络学习环境。 良好的网络 环境为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9]。 孔 维 宏 和 高 瑞 利 (2008)在 问 卷 调 查 中 发 现 ,60.7%的 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干扰资源的 误导,浪 费了时间,却 得不到相应 的 效 果 ;65.2%的 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资源不容易查找。 基于以上探 究 ,本 文 提 出 如 下 假 设 ,H4:良 好 的 网 络 环 境 与 大 学 生学习效果显著正相关。 (四)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个人自控能力、个人家庭 经济条件、个人电脑水平以及个人的专业、年级等 方面。 一般而言,个人的自控能力越强,其网络自主 学习花费的时间越长,学习愿望也越强烈,其相应 的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同样,一个大学生的电脑技 能水平也将影响其从网络获取所需资源的效率和 效果 。 [10] 不同的大学生个体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 以及学业背景不同,其对网络学习的偏好也不一样, 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据此,本研究提 出 如 下 假 设 ,H5:个 人 电 脑 技 能 、 自 控 能 力 等 个 人 因 素与大学生学习动机显著正相关。 H6: 个人电脑技 能、自 控 能 力 等 个 人 因 素 与 大 学 生 学 习 效 果 显 著 正 相关。 根据以上文献回顾, 本文提出以下研究模型 (见图 1)。
0.738 0.828 0.539 0.751 0.457 0.812 0.762
c5 自控能力影响您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a2 兴趣爱好 a3 为就业做准备
a4 完成作业
0.776 0.441 0.765
c1 电脑技能水平影响您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0.610
c2 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您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0.646
个人 因素 Alpha =0.772
c3 专业因素影响您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c4 年级高低影响影响您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 57 ·
Silvia Schiaffino 认为能够给网络自主学习的学生提 供相关指导的教师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能够观察学 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自 动生成一个记录,通过了解所掌握的学生的学习情 况可以积极主动地给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 助[8]。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 学习效果的监控措施、教师个人的修养以及教师对 待网络教学的态度等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 此 ,本 研 究 提 出 以 下 假 设 ,H2:教 师 作 用 的 发 挥 程 度 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显著正相关;H3:教师作用 的发挥程度与网络自主学习效果显著正相关。
· 58 ·
教师因素 H2 H5
个人因素
H3
学习动机 H1 学习效果 H6
H4 网络因素
图 1 理论模型及假设
三、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和数据 本调查在赣州和成都 5 所普通高校进行。 具体 的样本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西南 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这 5 所高 校前两所院校来自于中部地区,后 3 所院校来自于 西部地区。 其中除西南财经大学为教学研究型的 “211”大学以外,其余 4 所院校均为教学型的大学, 其中 1 所为经济管理类院校,1 所为理工类院校,2 所为师范类院校,还有 1 所为民族类院校,这样选 择是为了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调查方法如下:首先 建立 5 所学校学生所在宿舍号的文档; 每个学校 各 调 查 70份; 最后按各高校宿舍号码进行随机抽 样,由访问员作入户访问。 本次调查采取定量调查 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 访谈和资料研究等定性调查方式为辅。 其中问卷调 查采用随机 抽样法,发出 问 卷 350 份 ,回 收 有 效 问 卷 311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 88.85%。 通过样本的 统计发现,在样本分布上,因文科类院校居多,故女 性比例一般多于男性;各年级学生样本分布基本均 匀,而且高校学生年龄基本分布在 20-23 岁之间。 因 此, 我们认为本次调查样本在人口统计特征分布上 是合理的,据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 行研究。 其中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 包括专家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 定量分析过程综合 运用了 SPSS 和 AMOS 软件,其中信度分析和因子分 析主要运用 SPSS 软件进行分析,SEM 模型主要采用 AMOS 软件进行路径分析,以验证变量之间是否具 有因果关系,其为何种因果关系,是否通过中介变 量的影响,变量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与通过“中介” 变量的间接因果关系大小如何。 因此,使用 AMOS 比单独使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能获得更精确的、 丰富的综合分析效果。 (三)问卷和测量 一是问卷形成。 本研究所有量表均采用 5 分制 Likert 量表(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 通过前期
各题项在相应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如表 1 所示,除 a3
二是信度分析。 以总样本为例,5 个变量的信度 (为就业做准备)和 d2(网络硬件水平影响您网络自
如 表 1 所 示 ,各 变 量 的 标 准 值 均 高 于 0.70。 学 者 主学习效果)两个变量上的载荷略小于 0.5 外,其余
DeVellis (1991)提 出 以 下 观 点 :当 Cronbach a 系 数 各题项在相应变量上的载荷均大于 0.5。说明各潜在
分析和研究,我们设计了初步调查问卷。 然后,我们 考价值,可以认为本次问卷所得到的有关量表信息
进行了50份样本的试调查,获得有效样本 45 份。 运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由此获
用 SPSS16.0 软件将量表中的反向题重新计分,求出 得各潜在变量及其观测指标。
量表的总分,接着将量表总分按高低排序,找出高
0.667 0.785
教师 因素 Alpha =0.728
网络 因素 Alpha =0.711
b2 任 课 教 师 应 该 对 学 生 网 络 自 主 学 习 进行指导
b3 任 课 教 师 对 学 生 网 络 自 主 学 习 效 果 进行监控非常必要
b4 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程度影响 您网络自主学习效果
①基 金 项 目 :江 西 省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课 题 “基 于 网 络 环 境 下 的 《国 际 市 场 营 销 》自 主 学 习 研 究 ”(JXJG-07-11-22)。 作 者 简 介 :李 兴 蓉 (1979- ),女 ,甘 肃 张 掖 人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商 学 院 讲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广 告 学 和 市 场 营 销 ;郭 红 生 (1971- ),男 ,江 西 宁 都 人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商 学 院 副 教 授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商 学 院 访 问 学 者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市 场 营 销 ;张 连 刚 (1977-),男 ,河 南 南 阳 人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讲 师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博 士 生 。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5485(2009)10 - 0057 - 04
一、研究背景
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主动 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来进行网络 课程的学习[1]。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对大学生来说, 既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更是终生学习的一项技 能。 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较少,且 缺乏直接针对其成因进行的研究。 蒋胜利和匡春临 提出了教师如何在网络教育平台中实施远程监控 的措施,同时提出了网络监控的技术和途径,但却 没有深入地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进行研究[2]。 蒋理和 胡震宇指出了目前一些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存在的 功能缺陷,通过对《国际会计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 的开发研究,提出了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应进行的改 进和应具备的模块结构[3]。 王红丽和赵兰清指出学生 网络自主学习存在着自制力差,易漫游其它知识点, 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4]。 以 上研究对本文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缺乏对网络 环境下自主学习效果成因的实证分析。 虽然,孔维 宏和高瑞利以部分广州地区高校师生为研究对象, 以调查为背景分析了网络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 [5],但 是没有深入分析究竟哪些因素是影响网络自主学 习效果的直接原因,哪些是间接原因,哪些因素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