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 血液系统药物

药理学 血液系统药物

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降血脂 保护动脉内皮 抗平滑肌细胞增殖
3.抗炎作用 抑制白细胞游走、趋化、粘附; 中和多种致炎因子; 减少氧自由基形成; 灭活多种酶等。
12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Heparin
[体内过程] 为高极性大分子物质,临床多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 80%与血浆蛋白结合。 肝脏代谢,部分经肾排泄。 t1/2 1-2h,可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本药不通过胸膜、腹膜、胎盘及乳汁。
发生率5-6%。 3.其他
偶有过敏反应;久用可引起脱发、骨质疏松、骨 折等。
15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Heparin
[药物相互作用] 与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双嘧达莫、右旋糖酐合用
→出血的危险↑ ;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依他尼酸合用→胃肠道出血; 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合用→低血糖; 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合用→高血钾; heparin和硝酸甘油同时iv→heparin活性↓; 与碱性药物同时应用→heparin失去抗凝活性。
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双嘧达莫(潘生丁) 抑制ADP活化血小板:
噻氯吡啶 Ticlopidine (抵克立得) 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 血小板膜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 前列环素 PGI2
26
血管壁损伤 胶原暴露
内源性凝血 过程启动
IIa
血小板 粘附
2
本章内容
1、概述 2、抗血栓药
2-1 抗凝血药 2-2 抗血小板药 2-3 纤维蛋白溶解药 3、促凝血药 4、抗贫血药 5、血容量扩充药(血浆代用品)
4
概述
血液的流动性与凝固性的调节: 凝血与抗凝机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抗纤溶机制。
血栓形成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1、静脉血栓形成与栓塞: 2、动脉血栓形成与栓塞: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O
3
O
OH O
NHSO
3
GlcN
sulfate
CO
2
O
OH
O
OH
GlcUA
CH2OS
O
3
O
OH O
NHAc -
GlcNAc
一、化学:强酸性,具强负电荷(抗凝作用基础)。
特效解毒剂:鱼精蛋白(碱性,强正电荷)。
二、体内过程:高极性,大分子→静脉注射给药。
10 三、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Heparin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作用机制】 选择性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出血并发
症少见。
35
促凝血药- vitamin K
维生素K(vitamin K)
栓形成。 大剂量(300 mg/日)或长期应用→抑制血管内皮
细胞COX→PGI2生成↓→促进血小板聚集 。 部分拮抗纤维蛋白原溶解导致的血小板激活及抑
制(t-PA)的释放。 临床上可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
28
抗栓药- Antiplatelet drugs
- dipyridamole
5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静脉内膜炎、高脂血、高血压、 免疫反应 血流状态的改变:静脉血栓 血液凝固性增高 Blood hypercoagulability
血栓的种类: 白色血栓 Pale thrombus:动脉 红色血栓 Red thrombus: 静脉 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静脉 透明血栓 Hyaline thrombus:微循环小血管
响慢而不规则;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均经肾脏排泄。 t1/2为10-60h,能通过胎盘、母乳。
20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Coumarin
[临床应用 ] 似heparin,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优点:口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 缺点:显效慢,作用过于持久,不易控制。 注意:ⅰ.应用期间必须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一般控制在 25-30秒(正常为12秒)。 ⅱ.量大引起出血时,应立即停药、缓慢静脉注射 大量维生素K或输新鲜血。
30
抗栓药- Antiplatelet drugs - hirudin
水蛭素(hirudin) 迄今为止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性抑制药。
主要用于:DIC、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防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阻塞等。
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和血压降低。
31
抗栓药- Antiplatelet drugs - Abciximab
16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LMWH
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LMWH)
特性:选择性抗凝血因子Ⅹa。 目前临床常用的LMWH制剂有: 依诺肝素(enoxaparm),替地肝素(tedelparin) 弗希肝素(fraxiparin),洛吉肝素(logiparin) 洛莫肝素(lomoparin)等。
13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Heparin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2.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术后血
栓 3.治疗早期DIC 4.体外抗凝
14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Heparin
[不良反应] 1.出血
是heparin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5-10%。 2.血小板减少症
4
coagulation factors
in plasma
Platelets cover and adhere to exposed subendothelial surface
3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formation of fibrin plug
抗栓药
9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Heparin
[药理作用与机制] 1.抗凝作用
特点:迅速、强大,体内、体外均有效。 机制:Heparin的抗凝机制由抗凝血酶Ⅲ(ATⅢ)介导
增强ATⅢ的作用 (灭活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 Ⅻa、Ka、纤溶酶)
肝素-ATⅢ-凝血因子复合物(灭活以上各因子)。 高剂量的Heparin也抑制血小板聚集。
11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Heparin
过敏反应 【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新近创伤,消化道溃疡,正在愈合的伤 口,严重高血压者禁用。
33
抗栓药- Fibrinolytics - urokinase
尿激酶(urokinase)
【作用及机制】 类似于链激酶。 不同点:没有抗原性,不引起链激酶样的过敏反应;
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34
抗栓药- Fibrinolytics - t-pA
肝素Heparin、水蛭素Hirudin、香豆素类Coumarin
肝素 (Heparin):注射用抗凝血药
CH2OS
O
3
O
OH O
GlcN
sulfate
O
NHSO
3
O
CO
2
OH
O
OS
O
3
IdUA
sulfate
CH2OS
O
3
O
OH O
NHSO
3
GlcN
sulfate
O
CO
2
OH
O
OH
IdUA
CH2OS
颗粒释放 ADP
ATP ACcAMP血小板集 +PLA2
抑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花生四烯酸
溶解
COX
纤溶酶原
纤溶酶
XIIa,Ka,激活因子
TXA2
PGG2 PGH2
PGI2
SK,UK,t-PA
血小板内
血管壁内
抗栓药- Antiplatelet drugs - aspirin
阿司匹林(aspirin) 小剂量(40-80 mg/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
21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Coumarin
[不良反应] ①过量易致自发性出血,发生率为9%-10%。 ②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增多等。 Warfarin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骨骼正常发育。 Warfarin还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口服抗凝药易致胎
儿畸形。
禁忌症同heparin。
22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Coumarin
17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Coumarin
香豆素类: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双香豆素(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均具有4-羟基香豆素的基本结构,口服有效,故又 称口服抗凝血药。
特点:仅体内有效。
18
抗栓药- Anticoagulants- Coumarin
阿昔单抗 Abciximab (阿伯西马) (GP IIb/IIIa的单克隆抗体)
【作用】 封闭GP IIb/IIIa受体→抑制纤维蛋白与此受体结
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32
抗栓药- Fibrinolytics - streptokinase
链激酶(streptokinase) 【作用及机制】
与纤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激活纤溶酶原→血栓溶解。 【应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新鲜血栓)。 【不良反应】出血(严重出血注射 氨甲苯酸 对抗)
[作用及机制 ] 为维生素K的拮抗剂。 阻止维生素K的活化,干扰肝脏中凝血因子Ⅱ、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