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与荒诞
以个人的厌烦、忧郁、绝望等情绪代替对外部世界和人的理 智认识的研究。 这种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驱使人采取 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
“存在是一种偏差,我们是一堆有生命的创造物,被我们自
己激怒和困恼,我们无论是谁都没有半点理由在那里,每个 人在同他人的关系中都慌乱而模糊地惊恐” ——萨特《恶心》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 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 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 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他 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 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 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 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 运儿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 来了,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 站着不动。剧作无论从剧情内容到表演形式,都体现出了与 传统戏剧大相径庭的荒诞性。 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 混乱无序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存环境中,人 生的痛苦与不幸。剧中代表人类生存活动的背景是凄凉而恐 怖的。人在世界中处于孤立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 苦绝望的境地。
“沉郁自中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唐· 李益] “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 郁顿挫之作”——[清· 袁枚]
二、沉郁的审美特征
沉郁的审美意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这种哀怨愤郁是 由对人、和天地万物的同情、关切及爱恨所引起 的,又由这种哀怨愤郁及其深切浓厚,因而这种 情感体验能够升华为温厚和平的醇美 的意象。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 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二种情况:“丑”由于显示了内在精神
的崇高和力量而生成意象,从而具有一种 “意义的丰满”。
贯 休 罗 汉 图
丑的审美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现实生 活的非人性的一面,即异化世界是异己的、 与人对立的、令人厌恶的,是一种负面的 生存意义。它指明了人生不当如此,而这 就意味着,它肯定了正面的生存意义,即 生存应当是和谐的、美好的、令人喜爱的。 这种肯定是通过丑的否定来获取的。
戏剧领域的荒诞
荒诞派戏剧(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代表作品有 贝克特《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尤奈斯库《椅子》
《犀牛》《秃头歌女》)等。
荒诞戏剧缺乏具体的情节;对话单调重复;通常用象征、暗 喻的方法表达主题人的处境和命运;以喜剧形式,来表严肃 的悲剧主题,因此有时也被称为“黑色喜剧”
波德莱尔《腐尸》
啊,我亲爱的,在如此美妙迷人的夏晨,请回想起我们见到的那个景象: 山间小路的拐弯处,有具污秽不堪的腐尸倒在一堆碎石上, 四肢朝天,像个放浪形骸的荡妇,淌着热汗,冒着毒气,厚颜无耻 而又满不在乎地露出 臭不可闻的肚子。 太阳向这团烂肉放射着光焰,仿佛要把它烤得恰倒好处,仿佛要百 倍地向伟大的自然 献出自然界聚集在一起的万物; 天空看着这骄傲的骨架 简直像一朵鲜花那样开放。但臭味却那么 令人窒息,害得你几乎昏倒在草地上。 苍蝇在这腐臭的肚子上嗡嗡作响,从肚子里爬出黑糊糊的一大群蛆 虫,好像一股稠厚的脓那样 沿着这败絮般活动的烂肉直往外涌。 整群蛆虫犹如浪潮一般起伏不已,闪闪发光,纷纷向前涌去,仿佛 这具由于来路不明的气而肿胀的尸体 已经复活,生命在繁殖中继续。
“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为美,带有 韵律和节奏的痛苦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 平静的快乐。” ——波德莱尔
荒诞
哲学基础: 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存在主义以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著 作为出发点,以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为特征,代表人 物有萨特、加缪
克尔凯郭尔以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当作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西方现代社会的人生实践。 考察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实践,明显 的体现出扭曲的异化的特征。 (1)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对工 人阶级的剥削、压迫基础上的,进入帝国主义时 期,实行殖民主义、种族灭绝、在全球划分势力 范围,发动世界大战。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现实 中,吟咏田园牧歌的诗意人生显然已经丧失了生 存的土壤。正如德国美学家阿多诺所说的那样: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多棱镜: 文化批判和社会》)
(二)丑的审美价值的发现及产生的原因:
“丑与荒诞代表了社会人生的负面价值,是 对于美好事物的否定因素,是与美相比较、相 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 化、创伤和扭曲。”
所谓“异化”,按照哲学的一般理解,就是主 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 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 己的力量反过来支配主体本身。 “打个比方,异化就好比一个母亲生了个 儿子,她很心疼,很爱,辛辛苦苦把他培养大, 教育大。可是这个儿子慢慢长大后,成了一个 逆子,不仅不受母亲管,反而倒过来控制他的 母亲,甚至把母亲当做敌对一方。母亲觉得儿 子不像自己,成了家庭里面的异己分子。这个 过程用哲学概括就是一种异化。异化,就是异 己化。”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丑与荒诞
(一)丑的内涵及产生的原因 1、内涵界定:
作为审美形态意义上的丑是具有历史性的。而我们的讨 论重点则是以它的典型形态为研究对象的。这就是说,我们 所讨论的是生成于西方社会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近一百多年 来的丑的审美形态。 那么, 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它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审美形态的丑也是同悲剧、喜剧 、崇高与 优美的审美形态一样,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样态,是人与 对象之间生成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生存方式。通俗地讲, 就是审美主体以丑为审美对象,对丑进行审美“欣赏”—— 揭露、鞭挞、否定、摒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从而实现对有 价值的人生意义和生存理想的肯定。
荒诞审美特征 ⑴ 具有扭曲、变形的形式 ⑵ 审美意象具有象征性 ⑶ 凝聚着特殊的心理感受:
恐惧、焦虑、 虚无、绝望、苦笑
沉郁与飘逸
一、沉郁的文化内涵
二、沉郁的审美特征 三、飘逸的文化内涵 四、飘逸的审美特征
一、沉郁的文化内涵
有言道“沉郁顿挫”。而作为审美范畴的沉 郁就是指: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事沧 桑的社科体会和对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 最为典型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 代表作品是:《兵车行》、《北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 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等。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荒诞是在人类的需要和世界的非理性的沉默这两 者的对抗中产生的” “ 这种人与他自己的生活分离,演员与舞台分离 的状况,真正构成了荒诞感” ——加缪《西西弗斯神话》
文学领域的荒诞 卡夫卡:《变形记》《城堡》等 贝克特:《等待戈多》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小说分成三部 分,用一、二、三标明。课文节选了原小说的一半内容。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 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 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 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 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 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 又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 “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 一丝气息”,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 己的新生活。
(三)丑的审美特征
第一,丑的事物与优美的事物相反,呈现为 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刺激等形式特征。 第二,丑使审美主体产生审美的反感,即厌 恶、排斥的心理感受。不过这种反感是与现实中 对恶的反感有区别的。因为在审美活动中,审美 主体是以自由人的身份看待世界,对丑恶世界的 揭露和抨击是以审美欣赏的方式进行的,因而从 中获得了一种自我肯定,产生了审美的愉悦。
2、丑的概念,注意的两个问题:
(1)我们讨论的丑,是作为审美范畴的, 是和优美、崇高、悲剧及戏剧等一样,它不 是客观存在的物理存在,而是情景交融的意 象世界,它有一种“意义的丰满”,是在审 美活动中形成的。 (2)作为审美范畴的“丑”不同于 “恶”,生活中常常将“丑恶”作为一个概 念来称呼。西方近代以来,在对美的探讨中, 常常关注对“丑”的研究,这是社会观念和 社会文化的变化所导致的。
(2) 社会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个人在社会 之中的地位以财富的占有数量为唯一的衡量 尺度,人的生命变得微不足道。人与人之间 最重要的关系是物的关系,作为全面的人和 人的价值生存被高度异化和扭曲。人的生存 成为“单面人”。 极度的异化导致了极度的绝望,在这中 令人厌倦和失望的生活中,丑被看成是代表 人类本质的东西,审丑成为清醒的表现,而 审美传统反倒被认为是一种麻木或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