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榆林大道建设项目分部工程开工申请表合同段:N4 编号:榆林大道建设项目技术交底会议记录表合同段:N4榆林大道建设项目分部工程现场管理人员表合同段:N4 编号:榆林大道建设项目分部工程进场机械设备表合同段:N4 编号:榆林大道建设项目分部工程现场施工人力表合同段:N4 编号:榆林大道建设项目分部工程进场材料表合同段:DSLJ-06 编号:009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现行的工程建设和公路行业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技术规范。
2.业主下发的榆林大道(南段)道路工程N4标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
3.榆林大道(南段)道路工程N4标中标通知书及施工承包合同。
4.施工前现场调查所获取的有关资料。
5.我单位同类或类似工程的施工经历。
二.工程概况榆林大道(南段)N4合同段全线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合计220片,其中20米箱梁212片,40米箱梁8片。
具体型号及数量见下表。
每片箱梁重量:40米边跨边梁151T,40米边跨中梁141T, 20米边跨边梁56T,20米边跨中梁50T,20米中跨边梁55T,20米中跨中梁49T。
三.预制箱梁施工工艺及方法1.预制箱梁施工工艺预应力箱梁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预应力箱梁施工工艺框图2.预制梁场布置与设计⑴预制梁场布置箱梁预制场设置在主线K3+967.5以东6Km处,占地面积:140072m,其中预制梁区:42952m,存梁区:49542m。
20米箱梁台座设置21条,每条台座长20.2米。
40米箱梁台座设置2条,每条台座长40.2米。
钢筋加工及存放区面积:47672m。
拌合站及料场面积:39822m梁场内设60T龙门吊梁2台,5T龙门吊1台,龙门吊轨道沿梁长纵向布置,长308米,轨道间距30米。
详见附图:预制梁场平面布置图⑵制梁台座设计制梁台座是预制箱梁的重要设施,从安装模板、钢筋、浇筑梁体混凝土、养护至张拉的施工工序均在制梁台座上完成。
箱梁预制区共设置23个制梁台座,20米箱梁台座长20.2m,宽90cm,高30cm。
40米箱梁台座长40.2m,宽100cm,高30cm。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台座设向下1cm(40米梁2.3cm)的预拱度。
台座采用C30混凝土,顶面铺设厚6 mm厚的钢板,用打磨机磨光。
考虑到箱梁在张拉后的强度应力集中在两个端头,故在梁底座的两端头设置2.6m×2.6m的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
台座侧面预留圆孔作为拉杆孔洞,以便固定外模。
⑶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控制施工配合比、塌落度及水灰比,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到现场。
3.预制箱梁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底模、施工放样→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底腹板预应力管道→安装侧模→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预应力管道→锚具固定→安装端头模板→浇筑梁体混凝土→梁体养生→张拉、压浆→移梁→梁端封锚、堵头混凝土。
⑴施工准备制梁台座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铺设钢板,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箱梁预制。
准备钢筋、模板、锚具、钢绞线、混凝土(用拌合站混凝土)等。
⑵清理底模、施工放样底模清理干净,底模表面无混凝土残存物,且线型平顺,表面平整。
测量底板梁长,涂抹脱模剂,脱模剂必须均匀,无积油污染钢筋。
底模两侧与侧模接触面安装直径不小于3cm的软塑料管,塑料管与底模平行,接缝平整,防止漏浆。
⑶钢筋绑扎及预应力孔道预留钢筋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专用塑料垫块,并按梅花形布置。
后张法预应力孔道采用钢波纹管成孔,波纹管布置时,其纵横向曲线参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波纹管接头处采用大一号的波纹管进行旋接,接头内口旋接时须先将毛口打磨平滑,以确保穿束顺畅。
波纹管接头外口须用胶带包裹好,以防止漏浆。
波纹管埋设时,另须注意张拉端处位置的准确,并要求与锚垫板喇叭管管道自然顺接,接口处牢固、不漏浆。
波纹管预埋时,使用“井”字形定位钢筋固定,其中直线段每100cm设置一道,在曲线处每50 cm设置一道。
⑷模板安装①模板组成外模板采用定制大型钢模板。
侧模由多个单元模扇组成,单元模扇由面板、支撑面板的横肋、竖肋、竖向加筋肋、支架、顶拉杆、底连接拉杆、固定模扇的拐角及安装在侧模上的振动支架组成。
芯模采用定制组装式活动钢模,为方便于箱梁腔内进行模板的拆装,芯模采用骨架与面板组合方式。
骨架与面板的联结采用螺栓,芯模面板在整个横断面上分四块(两侧腹板各一块,顶板倒角各一块),腹板内侧模板与顶板倒角模板用固定骨架连接②模板安装清理侧模表面浮浆,用钢丝刷打磨,清理干净,包括翼缘板边缘侧板、端头模板的清理。
模板安装接缝平顺、严密、无错台,模内长、宽、高尺寸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对拉螺杆齐全、紧拉,支撑稳固。
侧模与底模之间,侧模与侧模之间接缝不严密处用透明玻璃胶填补,确保模板接缝不漏浆。
模板安装和钢筋安装结合进行。
箱梁芯模于底、腹板钢筋绑扎成型后进行支立。
箱梁侧模采用墙包底形式,于底、腹板钢筋绑扎成型,预应力(N1~N3)孔道布置结束,芯模安装就位后进行安装。
模板安放到位后,须调整模板的边线及垂直度,另须收紧模板间对拉螺栓,使模板上口边线顺直。
⑸混凝土浇筑箱梁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砼运输车运料,利用5吨龙门吊配合浇注。
在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①预应力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砼浇筑前应检查预留孔道位置的准确,端模板应与侧模和底模紧密贴合,并与孔道轴线垂直。
孔道管固定处应注明坐标位置,锚垫板还应编号,以便钢绞线布置时对号入座。
同时梁内预埋件位置应准确,特别是锚垫板应与端头模板紧密贴合,不得平移或转动。
压浆孔应做防漏浆措施,并安装出气孔,检查是否漏浆。
砼浇筑前应检查齿板钢筋布置是否合理,不能过密,以防止混凝土不能下落,螺旋筋是否遗漏。
对于顶板上齿板,一定要严格控制锚垫板高度,保证其不能高出路面高程,要求用水准仪测量。
最后要检查预应力孔道的数量、固定间距、各接头是否密封,检查预应管道是否顺直。
②预应力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浇筑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浇筑。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布灰的具体顺序要求为:底板→腹板→顶板,布灰厚度按每层30cm控制。
③预应力混凝土浇筑i.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锚具和预应力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并批准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ii.浇筑混凝土时,应保持预应力管道、锚垫板位置稳固。
iii.混凝土拌合后超过45min不得使用。
iv.箱梁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以插入式振捣为主附着式为辅。
v.分层浇筑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
振捣过程中严禁振捣棒插碰模板、波纹管及锚垫板。
vi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同时每间隔15min将管道内塑料衬管抽动一次,防止波纹管堵塞预应力管道。
vii.砼浇筑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留取7d及28d强度的同条件养护试件,以便施工控制。
并填写好施工记录。
viii.箱梁端部锚固区,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宜使用外部振捣器加强振捣,集料尺寸不要超过两根钢筋或预埋件间净距的一半。
⑹拆除侧模及内模按规范要求,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模。
拆模时,先拆外模,后拆芯模,人工操作,龙门吊配合。
拆除过程中须注意保护成品,严禁乱撬乱砸。
拆模时先松掉各种联结螺栓和扣件,撤除支撑结构,采用绳索或小型倒链套在螺栓孔内轻拉模板,小撬棍辅助撬动,反向设防溜绳,防止摔坏模板。
严禁使用大锤锤击或沿梁体表面撬动模板,防止损坏模板和破坏混凝土表面结构。
内模拆除时注意通风和内模倾覆。
⑺梁体养生:拆模后箱梁采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以确保构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同时注意保护预留预应力孔道,严禁将水和其它物质灌入孔道,防止波纹管生锈。
⑻预应力筋张拉施工梁体砼达到设计强度的90%,并且龄期达到7d后,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
①钢绞线下料经检验合格后的钢绞线方能下料使用,钢绞线设置专用的下料场地,场地上禁止有粘土,钢绞线盘应设置固定钢筋箍架。
下料长度按照设计图弯道曲线要素计算确定,并考虑锚夹具、千斤顶及预留工作长度。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切割机截断,不得使用电弧或气割,钢铰线切割时,先将钢绞线拉到需要的长度,切口两端50mm处用铅丝绑扎,以免切割后钢丝松散,然后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②钢绞线的穿入采用机械或人工穿孔。
穿孔前用高压风清除管道内水分及杂物,钢绞线端头可用铅丝增加绑扎圈数,防止穿束时散丝,引线可先预留于管道内。
下好的料做好端面编号,避免搬运和穿束时出错。
搬运时禁止与梁场内的电焊机接触,防止钢绞线被打火。
③张拉机具每组采用2台YCM—150千斤顶进行张拉。
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均由专业人员校验。
张拉用的油泵性能必须良好,供油足,压力稳定,无渗漏现象,张拉缸、回程缸运行平稳。
工具夹片在安装前,在锥面上均匀涂一层石蜡,保证卸锚灵活。
各孔之间的夹片,要均匀打紧,勿使松紧不一。
④张拉程序张拉时梁体两端对称张拉,张拉力和伸长率双控制,控制张拉应力为主,并以伸长量校核。
按设计规定的顺序对称张拉,先张拉至初应力,量取伸长值,再张拉至设计应力量此时伸长量,持续2min后,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应控制在6%之内。
张拉顺序:0→初应力→σk(持荷2min)→锚固。
千斤顶工作程序:安装工作锚→穿绞线至工具锚→千斤顶对中就位→张拉施加预应力→锚固→拆除千斤顶。
⑤张拉施工正弯距束张拉施工于箱梁砼强度达90%,且龄期不小于7d后进行,张拉按设计顺序采用两端张拉对称均匀张拉,具体顺序为:N1→N2→N3。
张拉采用双控,即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单根钢绞线的张拉控制理论值为:F=0.75×1860×140=195.3KN。
其理论伸长值按下列公式计算:△L=P×L[l-e-(kx+μθ)][A p×E p(kx+μθ)]式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L—预应力筋长度(m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份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延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µ—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横量(Nmm2)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实际伸长值ΔL=ΔL1+ΔL2。
必要时,应对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张拉时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