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座号分数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埋怨(mán)讥诮(qiào)形骸(hái)戛然而止(jiá)B蕴藉(jiè)鞭笞(chī)唾弃(tuò)矫揉造作(jiǎo)C朱拓(tà)付梓(zǐ)潜在(qián)畏葸不前(xǐ)D呜咽(yè)谄媚(chǎn)沉淀(dìng)摇曳不定(yì)⒉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毕竟寒暄幅员变幻莫测B烟霭噩梦想像残羹冷炙C抱歉角隅罗嗦哀声叹气D安详凝练指摘没精打采⒊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D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利伟……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泥泞,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
⒋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B这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经老师这么一讲,我们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C你别光呆在上面发愁,应该深入到战士中去,把问题提出来,发动他们想办法,出主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D台湾民进党上台以来,提出的经济举措名目繁多,“拼经济”拼得人们眼花缭乱,但定睛一看,这不过是为推行“台独”而造势罢了。
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绿色通道》这套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爬上山腰我们驻足休息,极目远望。
筏上游客各色艳丽的太阳伞,仿佛盛开在碧水上的朵朵鲜花。
A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B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C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D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二、阅读(18分,每小题3分)㈠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一段文字,完成7-8题: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
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其中“陈紫”一种现在仍然广为栽培。
“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⒎关于“古代讲荔枝的书”的说明,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古代讲荔枝的书共有十三种,尚存八种。
B古代讲荔枝的书共有十三种,其中八种是讲福建荔枝的。
C现在知道的十三种古代讲荔枝的书中,有八种记载了福建荔枝。
D现在知道的十三种古代讲荔枝的书,尚存八种,其中一种记载了广东荔枝。
⒏关于“宋公荔枝”的说明,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A“宋公荔枝”是指宋氏祠堂里的那株千年古树。
B宋氏祠堂里的那株千年古树是一株著名的“宋公荔枝”树。
C“宋公荔枝”是指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的荔枝树。
D宋公祠堂里的那株千年古树是目前唯一的尚在生长的“宋公荔枝”树。
(二)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9-12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回:“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玉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佯惊日:“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注】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B陈涉起而王陈王:大王C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D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
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三.默写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5分)(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2分)远方⑴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⑵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⑶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
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
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⑷山是纵的远方。
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
跛脚的拜论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
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⑸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
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
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⑹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
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
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
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
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⑺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
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
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
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⑻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
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
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
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
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⑼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
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
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
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
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
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
即便如下,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⑽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⑾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14.①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