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练习02(二) 质点动力学

练习02(二) 质点动力学

练习(二) 质点动力学1.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二相同轻弹簧连接如图所示,再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

将绳子剪断瞬间,三个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a =g(B )1a =g ,2a = 3a =0(C )1a =2g ,2a = g , 3a =0(D )1a =3g ,2a = 3a =0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0v 射入静止的木块M ,并陷入木块内,射入过程中木块不反弹,则墙壁对木块的冲量为(A )0 (B )m 0v(C )(M +m )0v (D )-m 0v3.质点的质量为m ,置于光滑固定球面的顶点A 处。

如图所示,当它由静止开始下滑到球面上B 点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a =2g(θcos 1-) B )a =g θsin (C )a =g(D )a =θθ2222sin )cos 1(4g g +-4.如图所示,两木块质量为1m 和2m ,由一轻弹簧连接,并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

现使两木块靠近而将弹簧压紧,然后由静止释放。

若弹簧伸长到原长时1m 的速率为1v ,则弹簧原来在压缩状态时所具有的势能是:(A )2121mv (B )21121221v m m m m + (C )2121)(21v m m + (D )212211)(21v m m m m +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连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开始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g θsinB 、g θcosC 、g θctgD 、g θtg6.一只质量为m 的猴,原来抓住一根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的质量为M 的直杆,悬线突然断开,小猴沿杆子竖直向上爬以保持它离地面的高度不变,此时直杆下落的加速度为:(A )g (B )M mg /(C )M m M + g (D )g Mm M -7.质量为m 的物体自空中落下,它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的作用。

比例系数为k ,k 为正常数。

该下落物体的收尾速度(即最后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将是:(A )k mg (B )k g 2 (C )gk (D )gk8.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 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 点时,它将对容器的正压力数值为N ,则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作的功为:(A ))3(21mg N R - (B ))3(21N mg R - (C ))(21mg N R - (D ))2(21mg N R - 9.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如图所示,A 与B 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η,若对物体B 施以水平推力g ,欲使A 与B 一起运动,则F 应满足:(A )0()F m M g <≤+ (B )0<()g F m M μ≤+(C )0<()F m M g μ≤+ (D )0<()F m M g μ≤+10.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下述哪种说法正确?(A )质点的动量改变时,质点的动能一定改变(B )质点的动能不变时,质点的动量也一定不变(C )力的冲量是零,外力的功一定为零(D )外力的功是零,外力的冲量一定为零11.A 、B 两木块质量分别人A m 和B m ,且B m =2A m ,两者用一根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用外力将两木块推近使弹簧被压缩,然后将外力撤去,则此后两木块运动动能之比kB kA E E /为:(A )21 (B )2 (C )2 (D )2/212.体重、身高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用双手握住无摩擦滑轮的绳子各一端,他们由初速为零向上爬,经过一定时间,甲相对绳子的速率是乙相对绳子速率的两倍,则到达顶点的情况是:(A )甲先到达 (B )已先到达(C )同时到达 (D )谁先到达不能确定13.力i t F 12=(SI )作用质量m =2kg 的物体上,使物体由原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它在3s 末的动量应为: (A )、i 5- kg ms -1 (B )i 54kg ms -1 (C )i 27-kg ms -1 (D )i 27-kg ms -114.一根细绳跨过一光滑的定滑轮,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端被人用双手拉着,人的质量m =21M ,若人相对一绳以加速度o a 向上爬,则人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以竖直向上为正)是:(A )(2o a +g )/3 (B )-(3g -o a )(C )-(2o a +g )/3 (D )o a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地面为惯性系,在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是惯性系,而垂直地作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不是惯性系(B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应用不一定要选择同一惯性系(C )保守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此只有保守力做功与选择的惯性系无关(D )惯性力是非惯性系中某种真实力的反作用力16.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j t B j t A r ωωsin cos +=式中A 、B 、ω都是正的常数。

则力在1t =0到2t =)2/(ωπ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A ))(21222B A m +ω (B ))(222B A m +ω(C ))(21222B A m -ω (D ))(21222A B m -ω 17.竖直上抛一小球,其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球上升到最高点所需用的时间与从最高点下降到原位置所需用的时间相比(A )前者长 (B )前者短(C )两者相等 (D )无法判断其长短 ( )18.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升降机底板上,摩擦系数为μ,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 上升时,欲拉动m 的水平力F 至少为:(A )a)-m(g (D) g)m(a (C) mg (B) μμμ+mg ( )19.质量为m 的质点,以同一速率 v 沿图中正三角形ABC 的水平光滑轨道运动,质点越过A 角时,轨道作用于质点的冲量大小为(A )mv(B )mv 2(C )mv 3(D )mv 2 ()20.一质量为60kg 的人静止站在一条质量为300kg 且正以2m/s 的速率向湖岸驶近的小木船上,湖水是静止的,其阻力不计。

现在人相对于船以一速率V 沿船的前进方向向河岸跳去,该人起跳后,船速减为原来的一半, V 应为 (A )6m/s (D) 5m/s (C) 3m/s (B)/2s m ( ) 2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0V 射入静止的木块M ,并陷入木块内,射入过程中木块不反弹,则墙壁对木块的冲量为(A )0 (B )0mV (C )00mV - (D) )(V m M +22.将一重物匀速地推上一个斜坡,因其动能不变,所以 ( )(A )推力不做功; (B )推力功与摩擦力功等值反号;(C )推力功与重力功等值反号; (D )此重物所受的外力的功之和为零。

23.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2m 、3m ,动能相等,在水平面上沿同一方向运动,若作用于物体上的制动力均相同,则它们的制动距离之比为:(A )1∶2∶3 (B )1∶4∶9 (C )1∶1∶1 (D )3∶2∶1 ( )24.如图,一质量为m 的物体,位于质量可以忽略的直立弹簧的正上方高度为h 处,该物体由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若弹簧倔强系数为k ,不考虑空气阻力,则物体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A )K g m mgh mgh 2 (B) 22- (C )Kg m mgh K g m mgh 2222 (D) 2++( )25.有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原长为0l 将它吊在天花板上。

当它下端挂一托盘平衡时,其长度变为1l ,然后在托盘中放一重物,弹簧长度变为2l ,则由1l 伸长至2l 的过程中,弹性力所做的功为(2003级上考题)⎰⎰⎰⎰------020*********. . .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kxdx D kxdx C kxdx B kxdx A26. 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用一个质量不计、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连接起来,把弹簧压缩0x 并用线扎住,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紧靠墙壁,如下左图示,然后剪断扎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弹簧由初态恢复为原长的过程中,以A 、B 弹簧为系统动量守恒B . 在上述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C . 当A 离开墙后,整个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 .A 离开墙后,整个系统的总机械能为2021kx ,总动量为零。

27.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运动物体P ,在P 的正前方有一连有弹簧和挡板M 的静止物体Q ,弹簧和挡板的质量均不计,P 与Q 的质量相等。

物体P 与Q 碰撞后P 停止,Q 以碰撞前P 的速度运动。

在此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最大的时刻是(A)P 的速度正好变为零时; (B)P 与Q 速度相等时;(C)Q 正好开始运动时;(D)Q 正好达到原来P 的速度时。

28.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一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后,随木块一起运动。

对于这一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m hP Q(A)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C)子弹所受的冲量等于木块所受的冲量;(D)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木块动能的增加。

29. 在重力场中,把物体从一点移送到另一点所做的功(2005级上考题)(A)是速度的函数(B)依赖于这两个端点的位置,也依赖于它们之间的路径(C)只依赖于物体移动所通过的路程(D)只依赖于这两个端点的位置1D 2D 3D 4D 5C 6C 7A 8B 9C 10C 11B 12C 13B 14A 15C 16C 17B 18C 19C 20D21D 22D 23C 24C 25C 26B 27B 28B 29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