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原生质体育种

第九章 原生质体育种


2.原生质体的鉴别 (1)低渗爆破法: (2)荧光染色法:0.05%-0.1%的荧光增白剂(VBL) 3.原生质体的收集和纯化 (1)过滤法:使用砂芯漏斗。 (2)密度梯度离心法: (3)界面法: (4)漂浮法:
4.原生质体的活力鉴定
(1)荧光素双醋酸盐(FDA)染色法 (2)酚藏花红染色法(0.01%染料染色,活红,死白) (3)伊文思篮染色法 (0.25%伊文思篮,活无色,死蓝色)
大分子的合成和 原生质体生长; 细胞壁的合成与 再生;分裂能力 的恢复并开始分 裂繁殖
2.再生率及其计算
无菌水稀释 培养 未原生质化 细胞(B) 计数
高渗溶液稀释 原生质体 悬浮液 高渗溶液稀释
培养
再生 菌落 (C) 总菌落数 (A)
培养
未酶解的细菌
再生培养基上总菌落数—酶处理后未原生质体化菌落数 再生率(%)= 原生质体数 C-B = A-B ×100% ×100%
微生物制备原 生质体后直接 再生,从再生 菌落中分离筛 选变异菌株, 最终得到优良 性状提高的正 突变株。
二、微生物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一)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方法 1是以微生物原生质体为育种材料,采用物理或化学诱变 .物理诱变剂诱变原生质体的一般程序:
剂处理,然后分离到再生培养基中再生,并从再生菌落 取10 ml对数生长期微生物培养物,离心收集菌体, 中筛选高产突变菌株。 无菌水洗涤→离心,菌体沉淀物用酶液悬浮,水解去壁制 成原生质体→离心,高渗溶液洗涤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悬 浮液稀释至一定密度,取适量放入无菌培养皿内→将培养 皿移至紫外灯下诱变处理→置暗处后处理一定时间→移入 再生培养基中再生培养(由于原生质体较脆弱,用双层平 板法再生)→分离优质菌株→突变株稳定性试验→突变株 鉴定。
酵母菌制备原生质体时,要使菌体同步化,才能大幅度地提高 制备率;放线菌制备原生质体,以对数期到静止期的转换期比较理想, 不仅制备量多,而且细胞壁再生能力也比较强;细菌适合在对数期分 离原生质体 (4)稳定剂:高渗溶液;无机盐对丝状真菌效果较好,而糖和糖醇 对酵母更为合适,细菌多使用蔗糖或NaCl (5)酶解前的预处理:SH-化合物(如巯基乙醇)广泛应用于酵母和 某些丝状真菌中 (6)酶系和酶的浓度:真菌-0.5%蜗牛酶和0.5%纤维素酶 (7)酶的作用温度和作用pH值及作用时间:通常细菌水解细胞壁的 温度在 35℃左右。一般放线菌的温度在 30~32℃。霉菌一般在 pH5.4-6.5,放线菌在pH6.5-7.0。作用时间也是影响原生体生成的重 要因素。 (8)菌体密度: (9)酶解方式:酶解时保持较好的通气条件和适当振荡可促进原生 质体释放和分离。
第四节
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第五节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第六节
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本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原生质体再生育种 二、问答题 1、与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比较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有什么优点? 2、以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为例试述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步骤 3、原生质体再生育种的优点 4、影响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因素 5、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 6、融合体检出的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再生率 融合率
7、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
8、原生质体活性的检测方法 9、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步骤
原生质体的好坏与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菌龄和预处 理等因素有关。 1、 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 (1)培养基组成 (2)菌体培养方式:丝状菌常用平板玻璃纸法,细菌 和酵母菌多用振荡沉没培养法。 (3)菌体菌龄:丝状真菌以年轻的菌丝用来分离原生 质体最佳。尤其是菌丝体尖端细胞。认为对数期的前 期和对数期效果最好。
5.原生质体的保存
(1)立即进行融合或其它方式育种 (2) 5%的二甲亚砜或甘油等其他保护剂;液氮。
(二)原生质体再生
l、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因素 ①菌体生理状态 ②稳定剂 ③酶浓度和酶作用时间 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多用糖醇系统的稳定液;霉菌多 用盐溶液系统。 ④再生培养基:丝状真菌、酿酒酵母等的原生质体仅能 在固体培养基上再生,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胞壁再生不 彻底,不能完全复原。再生培养基要用稳定剂配制, 还含有Ca2+和Mg2+,浓度和原生质体形成时的酶解液相 类似,菌种不同稍有差别。 ⑤残存菌体的分离 ⑥原生质体密度 ⑦排除再生培养基上的冷凝水 ⑧再生 方法
2.化学诱变剂诱变原生质体的一般程序
通常操作程序包括:出发菌株培养和原生质体制备及 再生→选择合适的化学诱变剂,配制成合适的浓度→加入 原生质体悬浮液,混合(含有高渗溶液,稳定原生质体) →诱变处理→离心弃诱变剂、原生质体沉淀用稳定液洗涤 →稀释、分离到再生平板上(双层平板法)→再生培养→ 观察、筛选突变株→复筛→突变株鉴定。 原生质体诱变周期一般比常规诱变育种要长,难度更 大。
(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实例
1.扩展青霉原生质体制备 2、原生质体再生 3、原生质体诱变 4、突变株筛的转化
四、微生物原生质融合育种
五、其他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第二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用水解酶除去遗传物质转移的最大障碍—细胞壁,制 成由原生质膜包被的裸细胞,然后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方法,诱导遗传特性不同的两亲本原生质体融合,经染色 体交换、重组而达到杂交的目的,经筛选获得具有双亲优 良性状于一体的稳定融合子。 聚乙二醇诱导和电融和 聚乙二醇种内融合率可高达27%,种间的融合率也 可达10%,比常规的杂交重组频率提高千倍以上。电场诱 导融合又将融合率提高10倍。
四、融合体再生
(一)融合体再生
双亲融合后形成的融合体不等于重组体,以霉菌 来说,可能是异核体或杂合二倍体或重组体,它们融 合后营养互补,经过再生,均可在基本培养基上形成 菌落。 融合体的再生包括融合体细胞壁的合成、重建和 融合体的再生。 酵母菌、细菌常用双层平板法,与融合前原生 质再生率测定相同。霉菌和放线菌除了用双层平板法 外,也可把原生质体直接分离到高渗培养基平板上, 同样能得到再生菌落。 复原:原生质体本身形成细胞壁,而且还能从原生质 体细胞上长出有细胞壁的菌丝体
(二)融合体的检出与分离
1.利用营养缺陷型标记选择融合体 2.利用抗性选择融合体 3.用灭活原生质体检出融合体 4.利用荧光染色法选择融合体 5.双亲对碳源利用不同而检出融合体 6.融合体的其他选择方法 ①对昆虫的毒力测定进行融合体的选择 ②利用形态差异选择 ③生化测定指标选择融合体
五、融合重组体检出与遗传分析
原生质体的分离

收集

纯化

活性鉴定 保存

处理真菌用酶
纤维素酶 Cellulase
酵母裂解酶 Zymolyase
几丁质酶 Chitinase
β-1,3葡聚糖酶
商品酶
Novozyme234来自 Trichoderma harzianum
Lywallzyme 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溶壁酶
Glucuronidase 葡聚糖苷酸酶 (for yeast)
(二)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 1.融合剂: 化学融合剂:不同种类微生物对PEG分子量的要求不尽 相同。细菌:1500-6000;放线菌:1000-1500;真菌: 4000-6000.浓度一般为30%-50%。 物理融合剂:电场和激光 2.温度:丝状真菌适宜融合的温度约为30℃;而细菌 原生质体融合的适温往往偏低,据认为4℃或20℃比 37℃更好;放线菌通常在常温(约20℃)下进行融合。 总的来说在20-30℃下进行融合效果较理想。融合处理 时间从1min-1h,但大多数微生物1~10 min, 3、亲株的亲和力和原生质体的活性 4.无机离子: 在PEG介导融合时,通常需要一定梯度的 Ca2+、Mg2+有效地促进融合 5.其他条件 :细胞密度,不少于106/ml;应采用年轻 的含残余菌丝少的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分离重组体,并试验其遗传稳定性研究 (一)重组体的检出和鉴别的方法 直接分离在基本培养基上 1.直接法 或选择培养基上。但是难 以检测表型延迟而又基因 2.间接选择法 重组的融合体 3.钝化选择法
先分离到完全培养基上,然 后再影印到选择培养基上。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表型延迟 重组体。
(二)融合率
如采用直接法,融合率的计算公式为: 融合率(%)=基本培养基上再生的菌落/完全培养基上 再生的菌落数×100% 如采用间接法.融合率的记算公式为: 融合率(%)=重组体后代总数/所有后代总数×100% 各类微生物之间融合频率差别很大.既使是同一个 种的不同菌株也不一样。霉菌、放线菌融合率约为0.1%一 10%,细菌和酵母菌为10-3一10-6。异种间融合率比同种间 又低得多,如霉菌种间融合率约为0.1%一1%,酵母菌、 放线菌为10-5一10-7。
第九章 工业微生物原生质体 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 • • • • •
原生质体育种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第一节
原生质体育种
什么是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具有的新特性: 1、对诱变剂敏感 2、对噬菌体不敏感 3、不受感受态影响 包括:原生质体再生育种,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原 生质体转化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及其他原生质 体育种。
一、微生物原生质体再生育种
1.原生质体再生育种的一般程序 : 出发菌株的选择→菌种活化和预培养→原生质体 制备→原生质体再生→高产菌株分离(初筛) →复筛→遗传稳定性鉴定→菌种特性及发酵特 性研究。 2.原生质体再生育种实例 敏感,细胞壁的重建 和分裂能力的再生, 小单孢菌福堤霉素
对数期细胞,不需要 遗传标记
亲本原生质体诱导融合;
融合重组体(称为融合子)分离; 遗传特性分析与测定;
①超声波处理菌体释放原 生质体 一、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 ②酶解脱壁释放原生质体
一般把诱变系谱中筛选获得的不同正突变株作为 直接亲本 直接亲本都带有遗传标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