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使教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生培养计划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

(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需求多样化、师范教育转型、基础教育全方位改革等时代背景,制定适合“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计划,使培养计划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三)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使培养计划体现学校特色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主要培养目标:
1.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能力,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师范专科院校教育学学科教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与管理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

3.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生源。

(二)基本规格
1.能够自觉遵守新时期公民道德规范,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从事教育工作的坚定信念。

2.系统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具备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该语种专业文献,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4.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运用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般性的教育理论或实践问题。

5.具有自由和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6.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一)教育学(师范类)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
(二)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超过7年。

四、培养模式
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所提出的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的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特点,在第一、二学年侧重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突出学科(专业)基础教育,第四学年重点进行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

五、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完教育学(师范类)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和必要的选修课程,达到15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5学分,专业核心与拓展课程47学分,实践课程30学分)。

(二)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教育学(师范类)本科专业规定的学分,而且学分结构必须符合本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六、获得学士学位条件
教育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按照规范程序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写作、提交并顺利通过学校学位委员会组织的论文答辩,符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可以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

七、时间安排
八、课程设置
(一)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46学分)
1.必修课(40学分)
注: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或电视节目;考察少管所、戒毒所、旁听法庭审判等。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及电视节目等。

3.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开展大学生辩论赛、组织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学科专题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

2.选修课(6学分)(从全校公选课程中选修)
(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5学分)
九、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1.辅修专科专业培养计划
教育学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专科培养方案必修课程(25学分)
2.双学位、双专业辅修培养计划
教育学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
执笔人:卢芳丽校对人:黄秀兰审定人:任仕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