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复习:情节
2016年《平衡》陈国凡 15.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情节发展
“我”的心情
丢钥匙
(1)
还钥匙
(2)
【重点提示】
小王要“我”家换锁
(3)
两家换了锁
(4)
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 关注人物的情感、态度、情绪的 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4分)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2014年《怯懦》 安宁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发展(“话吧”) 【误区提醒】 (1) 高潮(礼堂) (2)
情节 开端(北京)
主要事件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2015年《集中营的课堂》程刚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地点 学校 集中营门口 集中营门口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主要事件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1) (2)
主语保持一致,视角统一。
篇目
线索
开端
上学路上
高潮 发展 (结局)
《最后一课》
《故乡》
时间
地点
上课中
下课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 人物
《芦花荡》 事件
盼于勒 遇于勒 躲于勒
护送 受伤 报仇
2011年《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2012年《淡淡的深情》 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讨厌——疑惑——温暖
2.文题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 美”的?
“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
床病友的事情;用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
对比,衬托了“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 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
美”的。
3. 分析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表达了“我” 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结构上:照应了第一段的“讨厌”,同时交待“络腮胡
15
15 16 16,18 15 16
16
17
17 17
课堂检测
《最美的善举》
完成时间:8分钟
建议:3分钟阅读,5分钟答题与交流。
1-4题必答题,分别由少林、武当、华山、明教完成, 5-6题为抢答题。建议各派一部分弟子完成必答题,另 一部分弟子钻研其中一道抢答题。
参考答案
1.文中我对“络腮胡子”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进行课堂汇报(1分钟内)。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情节包括 ____、 ____、____ 、____ 四部分。 误区提醒: 1.概念性的名词不能以近义词替换。 2.关于序幕和尾声(原为戏剧名词) 序幕是在情节未展开前,对人物的历史、所处的 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作的 交代和提示。 尾声一般和序幕相呼应,是小说基本情节外的延 伸和余波。用以交代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远景或 表现作者的一些思想愿望。 二者不属于小说情节的组成部分。
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16.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内容上: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 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 (2)结构上: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 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 要分析。
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6. 说说小说结局的妙处。 小说的结局出现了情节的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
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可读
性,给读者带来了奇妙的心理体验。
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
物,而是为了添建一层新的楼房。
篇目 寻石记 偷父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淡淡的深情 天使儿 怯懦
广东省近十年(2009-2018)与情节关联的考点
情节的 概括梳理 情节的 组织线索 情节的 安排布局 情节的 构思技巧
15
13 14 16
14 15
15Leabharlann 181620152016 2017 2018
集中营的课堂
平衡 细水长流 笔下犹能有花开
2011
2012
2014
2015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 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 要的分析。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 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 作用。
高频考点
设置悬念、伏笔、照应 铺垫、对比、突转
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衬托(正面、反面)
与情节关联的考点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我”的心理
①
②
③
④
1.常见的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环环相扣,脉络清晰) (2)倒叙(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凸显人物形象,充实文章内容) (4)补叙(情节更丰富、结构更严密,出人意料) 【误区提醒】: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同:对情节起补充作用 异:位置,情节的完整性
2016年《平衡》16.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15
15 16 16,18 15 16
16
年份 2009 2010
篇目 寻石记 偷父
标题 主旨类
人物 形象类
环境 描写类
故事 情节类
语言 特色类
标题的 主题的 人物的 环境的 情节的 情节的 情节的 情节的 语言的 含义作用 概括提炼 形象分析 描写作用 概括梳理 组织线索 安排布局 构思技巧 品味赏析
17,18 17,18 16 13 16 13 15 15 15 15 13 14
15
16 16 14
2011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2012 2013 2014 淡淡的深情 天使儿 怯懦
16
15 14
18
16
17
2015
2016 2017 2018
集中营的课堂
平衡 细水长流 笔下犹能有花开
18
18 17 15 18
子”好吃的特点,为下文买蝉作了铺垫。
4. 文中婆婆出院时,“我”把水果等送给1号 床的情节可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用我的施舍与“络腮胡
子”的善举对比,既突出了“络腮胡子” 在帮助身处
困境的人时,能够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又照应了标题。
5.本文主要运用了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衬托和对比的写法, 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作简要分析。 设置悬念:文章开头第一段即点出了3号陪床男人的“讨厌”,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一步步引导读者看完整篇文章。 欲扬先抑: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 写使文章内容波澜起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同样是帮助他人,用“我”的施舍衬托“络腮胡子” 不露痕迹的帮助,表现了“络腮胡子”最美的善举的特点。 对比: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络 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我”对“络 腮胡子”前后在称呼上、态度上的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 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弟子务必保持高度警戒状态,随时进行抢答。 2.善思。关注老师标注出来的重点并记录,它往往以不 同字体、不同颜色显现。 3.有序。每次回答问题时只能有一个声音,举手回答问 题得分才有效。
【提示】
1.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2.必须自主完成后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把交流成果形成文字,每个小组选派一人
(1)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2分) (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做铺垫。(2分)
2017年《细水长流》1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提示】
(1)内容上: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 情节在结构上的作用要考虑段落所处的位置 居又不在家。 (2)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 铺垫。
广东省2019年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研讨会
小说阅读
专题复习:情节
预习 派别
检测
结果
1 2 3 4 小计 排名 1 2 3 4 5 6 小计 排名 总计 排名
少林 武当 华山 明教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0
1
江 湖 规 则
1.专注。倚天剑、屠龙刀随时会在江湖中出现,本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