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功能不全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肺功能不全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O2和CO2解离曲线的差异 –O2和CO2弥散速度的差异(CO2快)
血液O2 与CO2 解离 曲线
CO2 60 和
O2 含 量 40
(md/dl)
70%HbO2
PvCO2
97.5%HbO2
PaCO2
20
PaO2
PvO2
0 20 40 60 80 100 mmHg 2.67 5.33 8.00 10.7 13.3 kPa
气道阻塞 限制性通气障碍
肺泡通气不足
血流未减少, 甚至增多
VA/Q 下降
因通气障碍引起部分肺泡通气严重不足, 但血流量未相应减少,VA/Q 显著降低,以致流 经该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 动脉血中,称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因类似动-静脉短路,故又称
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VA / Q下降
• 功能性分流见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 肺水肿 等
• 正常成人
功能性分流约占肺血流量3%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占30%~50% ,→肺换气(-)
病肺
肺泡通气量 VA
VA / Q
PaO2
动脉血氧含量 CaO2
PaCO2
动脉血CO2含量 CaCO2
健肺
全肺
N N N N
压迫肺
• 呼吸道阻塞或狭窄,气道阻力增加。
气道阻力(正常人平静呼吸): 80%: 直径 >2mm 气管 20%: 直径 <2mm 气管
病因:气管痉挛、 肿胀、纤维化、渗 出物、异物、肿瘤、气道内外压力改变
气道阻塞: –中央性: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又分为胸外与胸内阻塞2种。
–外周性: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阻塞。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20 15 20 20
20 +3355 20
0
10 20 15 20
20
20 +2355 20
正常人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三)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PaO2↓,PaCO2↑ PaCO2的增值与PaO2的降值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其比值相当于呼吸商(R)
R = PACO2 × VA
– 成人肺泡膜总面积80m2,平静呼吸35~ 40m2
– 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减少面积 >50%)
• 肺泡膜厚度增加
肺泡膜薄部<1μm,肺泡腔到红细胞膜 <5μm 肺水肿、肺纤维化、肺泡透明膜形成 弥散距离增宽,减慢弥散速度
• 弥散时间缩短
肺泡膜病变+心输出量增加和肺血流加快
13.3
10.7
正常
肺泡膜面积
8.0
减少或厚度增加
PO2( KPa)
5.3
(2)
2.7 肺动脉
(1)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0
0 0.25 0.50 0.75
时间(S)
正常与肺泡膜增厚时Hb氧合所需时间
血液流经肺泡的时间,静息时(1)、运动时(2)
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 I型呼衰:PaO2↓,PaCO2 正常。 • 原因: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 按动脉血气:低氧血症型(I型) 伴低氧的高碳酸血症型(II型)
• 按发病机制:通气性、换气性 • 按病变部位:中枢性、外周性 • 按发生快慢和持续时间:急性、慢性
外呼吸 功能障碍
肺通气 功能障碍
肺换气 功能障碍
肺通气 功能障碍
阻塞性 通气不足
限制性 通气不足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发病环节
气道狭窄 呼吸中枢 或阻塞
抑制
呼吸肌 无力
胸壁损伤
弹性阻力 增加
运动神经受损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原因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不能收缩
胸廓及胸膜疾患
肺组织变硬
机制 呼吸动力↓
顺应性↓
限制性 通气 障碍
胸腔积液和气胸
(PiO2–PAO2)× VA
PAO2=
PiO2–
PACO2 R
PaO2
PaCO2(HHmg)
PO2 PaCO2( kPa )
12
100 单纯通气障碍
R=0.8

80
8低

60

受 4值
分流 正常范围
40
20
4
8
12
PaO2(kPa)
肺泡通气障碍时PaO2和PaCO2与呼吸商R的关系
PaCO2是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
肺功能不全病因及其 发生机制
External Respiration
Gas Transport
Internal Respiration
•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伴有或不 伴有PaCO2↑的病理过程。
诊断标准:PaO2 < 60mmHg (8kPa) or PaCO2 > 50mmHg (6.67kPa) RFI = PaO2/FiO2 ≤ 300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时血气的变化
病肺
肺泡血流量 Q
VA / Q
PaO2
动脉血氧含量 CaO2
PaCO2
动脉血CO2含量 CaCO2
健肺
PaCO2 = PACO2 =
0.863 X VCO2 VA
如VCO2不变,PaCO2与VA成反比。
肺换气 功能障碍
弥散 障碍
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 增加
弥散障碍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 肺泡膜面积减少

• 肺泡膜厚度增加 泡
• 弥散时间缩短

细毛


血 浆


• 肺泡膜面积减少
PCO2 和PO2
L/min 血流量
• 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量(%肺容量)
VA/Q
(Ventilation/pe平
均为4 / 5 = 0.8

• 通气血流比值 泡
范围
容 积
0.6~3.0
功能性分流 (functional shunt) 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
2.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VA / Q↑
•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炎症、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 坏等可使流经该部分肺泡的血液量减少,而通气 相对良好,VA/Q比可显著大于正常,患部肺泡血 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
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
• 生理死腔:占潮气量30% • 疾病时功能性死腔:高达60%~70%
中央性气道阻塞
• 阻塞位于胸外: 吸气性呼吸困难 •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
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胸外-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
呼气
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
呼气
外周性气道阻塞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0 10 20 20 25 20 30
20 +3355 20
0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