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集体备课存在问题

传统集体备课存在问题

传统集体备课存在问题
传统的备课形式是每个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课前单独备课。

因各种限制存在诸多问题。

1流于形式,缺乏目标
大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什么中心话题,目标不明确,最高没达成任何共识,没有什么真正收获。

2合作意识不强
集体备课时通常中心发言人主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备课组其他成员“出工不出力”,这样,集体备课就变成了一个人备课,个体智慧取代了集体智慧,收效自然不会很好。

有效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一两个人的事情,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感情,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3 忽视教师的个性
脱离了自己的教情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照搬教案的做法在课堂上收效甚微。

有效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提高教师授课的艺术,但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同一模式。

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

不同教师上同一教材“如出一辙”,忽视实际,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

4 忽视课后的反思
很多学校非常重视预先备教学重、难点,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当然是好一节课的基础。

集体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只有事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才能为集体备课打好基础。

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

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

课后,教师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这些其实也是在备课。

5 教学观念不一致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所以常常出现同一本
教材,同一个年级,每个教师各讲各的现象。

尤其对于文学类语篇,各个教师所讲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语法,有的侧重于词汇,有的侧重于篇章布局,有的侧重于阅读理解,有时甚至出现同一个问题,由于各个教师理解侧重点不同或缺乏沟通而形成几种不同答案的现象,使学生产生疑惑,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6 教学制度不完善
某些学校虽然重视集体备课,但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整体规划;没有制度化且缺乏新型的评价方式及监督机制。

7 认识不到位
有人认为集体备课只是简单的分工,与其费力劳神把知识和盘托出,不如马虎应乎,坐享其成,特别是个别老师恐怕漏了“真经”,而失去高人一筹的“法宝”。

于是对一切漠然置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