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7.1.1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卫生防护距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由于本项目恶臭污染物为无组织排放,通过设立卫生防护距离可以控制其对周围居住区产生的影响。
考虑本项目的特点,本评价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确定恶臭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养殖场选址要求如下:选址要求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1、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2、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3、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4、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5、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以上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以上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综合以上条件,确定本项目的恶臭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
7.1.2.恶臭污染防治措施7.1.2.1加强绿化绿化工程对改善牧场的环境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厂区绿化以完全消灭裸露地面为原则,广种花草树木。
厂区道路两边种植乔灌木、松柏等,厂界边缘地带种植杨、槐等高大树种形成多层防护林带,以降低恶臭污染的影响程度。
7.1.2.2加强恶臭污染源管理在牛粪堆存易产生恶臭,为此应减少牛粪的堆存,做到日产日清。
7.1.2.3合理布局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为减轻恶臭的影响程度,厂区平面布置应将易产生恶臭的如牛粪和污泥处理工段设置在厂址的东、西侧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上侧;生产区和办公区分开,办公区设置在厂址的西侧,并设置防护林带,以减少恶臭的影响。
7.1.2.4做好厂区规划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距恶臭产生部分500m范围内的土地不应有居民区或其他环境敏感目标。
7.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污水经沼气法处理达标后全部还田。
养殖业造成污染的很大原因在于农牧脱节,没有足够的耕地消化粪便和污水。
根据上海农科院测定,如果用于还田,1个标准畜禽单位的年存栏至少应有1亩耕地来消纳粪尿废弃物,否则会产生土地环境负担过重或者无法消纳的现象。
由于厂区附近均为农田且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配套设置了沼液储存池,以解决在农田非施肥期间的污水出路问题。
因此,本项目建成营运后,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利用,废水污染物实行零排放的情况下,不会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7.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7.3.1噪声源强建设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青饲料切碎机、风机、水泵等设备噪声源,噪声声级范围75—85dB(A)。
建设项目主要噪声源及其噪声声级详见表3—7。
7.3.2预测内容各预测点的等效声级。
7.3.3预测方法采用噪声数学模式计算,预测厂界产生的噪声级。
根据导则有关规定,工业噪声源都按点声源处理。
其预测模式为:(1)点声源预测模式Loct(r)=Loct(r0)-20log(r/r0)-△Loct式中:Loct(r)—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Loct(r0)—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Loct—声屏障、遮挡物、空气吸收、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量。
(2)某点的总等效声级Leq式中:L eqi—第i个声源对某点的等效声级7.3.4预测结果及分析根据建设项目高噪声设备声级所处位置,利用工业企业噪声预测模式和方法,对厂界外的声环境进行预测计算,得到项目建成后各预测点的昼间和夜间噪声级,建设项目的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1。
表7—1 厂界噪声预测结果等效声级Leq:dB(A)从表7-1可知,建设项目厂界各预测点的昼夜噪声预测值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I类标准的要求。
因此,建设项目投产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7.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牛粪、生活垃圾和沼渣三部分。
牛粪年产生量36500吨。
除少量用于生产沼气外,大部分出售给蘑菇种植农户。
生活垃圾产生量24.6吨/年,含有可利用的有机物质,拟进行堆肥还田处理,措施可行。
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利用。
沼渣具有非常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主要元素,研究表明,沼渣不仅为清洁肥料,具有较高的养分,还具有杀菌杀虫作用,可有效防止农作物病虫害。
沼渣还有利于改良土壤和食品质量,带动生态农业产业化。
通过以上措施,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和利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不向环境排放,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7.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期为一年,项目在建设期间,各项施工活动不可避免的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和产生影响。
主要包括废气和粉尘、噪声、固体废物、废污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以粉尘和施工噪声尤为明显。
以下就这些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7.5.1施工期大气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建设项目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有:(1)废气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
(2)粉尘及扬尘在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将产生扬尘污染;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扬尘)将会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
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研所等单位在市政施工现场的实测资料,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5m/s,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
当有围栏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
当风速大于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TSP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当地较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空气湿润,降雨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扬尘的影响。
但是伴随着建筑材料运输和原有建筑的改造等施工过程,施工期间可能产生扬尘,将对附近的大气环境和居民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
其主要对策有:(1)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应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放,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
(2)开挖时,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
而且,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
(3)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尘,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4)施工现场要围栏或部分围栏,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5)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
7.5.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和各类车辆的运行,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噪声污染。
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都是噪声的产生源。
根据有关资料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状况列于表7—2。
表7—2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由表7—2中可以看出,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很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各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迭加,噪声级将会更高,辐射面也会更大。
施工噪声对周围地区声环境的影响,采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进行评价(表7—3)。
表7—3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标准(GB12523—90)由于本工程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主要属中低频噪声,因此在预测其影响时可只考虑其扩散衰减,预测模型可选用:L2=L1-20lgr2/r1(r2>r1)式中:L1、L2分别为距声源r1、r2处的等效A声级(dB(A));r1、r2为接受点距源的距离(m)。
由上式可推出噪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量ΔL;ΔL=L1-L2=20lgr2/r1由此式可计算出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况,结果见表7—4。
表7—4 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关系若按表7—2所列噪声最高的打桩机计算,施工噪声随距离衰减后的情况7—5所示。
表7—5 施工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值由表7—5计算结果可知,白天施工机械超标在150米范围内,对建设项目周围声环境有所影响。
此外,由于进入施工区的道路上流动噪声源的增加,还会引起道路沿线两侧地区噪声污染。
第七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7-17.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7-17.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27.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7-37.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57.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