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

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

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

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

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总论评价目的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但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营运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为:(1)定量或定性地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现状和受建设项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新***线路线方案进行评价。

(2)为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的环保措施能否满足环保要求进行评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从环保的角度,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沿线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评价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99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6)***省交通厅冀交公字[1998]350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方案的批复》,;(7)省环保局冀环管建函[20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的函》;(8)(9)《*高速公路辅道(国道******市辖段新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0)《***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报批版)》;(11)《***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审查意见》;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评价预测年限选择2000年、2007年、2015年分别代表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

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各专题的评价等级和依据见表1-1。

表1-1 评价等级及依据评价范围根据公路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调查范围视环境敏感情况适当扩大。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评价内容根据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本项目的工程实施情况,国道***改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指标);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以NO2、CO为评价因子);3.社会环境影响评价;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与对策;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8.公众参与。

评价重点由于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已完成,本次评价的重点确定为营运期噪声、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及对已采取或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论证。

评价标准施工期噪声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营运期(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声环境分影响对象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4类标准。

评价标准见表1-2、表1-3。

表1-2 评价标准值一览表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因子拟建公路工程特征及沿线环境特征,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表1-4。

表1-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注:★显著影响☆一般影响○轻微影响由表1—4可知,施工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居民生活质量、农作物及植被、水土流失、扬尘、沥青油烟等;营运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交通噪声、交通运输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中对后两项是有利影响。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沿线的现场踏勘调查,确定拟建公路路肩两侧200m以内的村庄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

表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注:1、K6+800—K13+600为***规划区。

2、距离为临路第一排房屋至路肩的距离。

工程分析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市交通局;建设地点:***市(***市、***县);建设性质:新建(5km利用旧路);建设规模:55.858km;建设投资:3.64亿元;项目进展情况:已经通车。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新建国道***线距原国道***线300—500m,路线走向为:起自***—辛集交界处的三门闸桥,经保*路、***市规划区、京九铁路、*高速***支线立交桥,夹圹桥后利用原***线***段旧路,在东辛庄下旧路接***北环,终于***—献县交界处。

全线经过***市、***县两市县。

新建公路夹圹桥以西在高速公路南,夹圹桥以东在高速公路北。

主要控制点为:***市、徐家佐、枣科、石槽魏、东四王、北榆林、张官庄、***县街关镇、周家窝、徐庄、小范等。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见附图2。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路线全长55.858km,其中新建段48.76km,分别为k0+000—k35+000、k40+106—k49+400、k51+347—k55+858;补强段5.106km,为k35+000—k40+106。

建设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

桥涵构造物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

路面宽11.4—16.6m。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

道路横断面图见图2-1。

图2—1 道路横断面图表2-1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工程量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为:征地拆迁、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及排水与防护、绿化、交通工程、收费站等。

各主要工程阶段概况为:(1)征地拆迁:共征地4393亩,其中永久占地4313亩,临时占地80亩。

征地拆迁量及相应的补偿措施见表2-2。

表2-2 征地拆迁量及补偿措施(2)路基工程本项目所经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拟采用较低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0.6m。

路基土方1540.7千立方米,平均每公里27.6千立方米。

(3)路面工程路面工程分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底基层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为含灰10%的石灰土层,厚15cm;第二层为三灰土层(粉煤灰、石灰和土),厚15cm;基层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4cm中粒式。

沥青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这种路面结构在行车舒适性、投资效益、方便施工、养护等方面均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4)桥涵工程沿线大中桥4座,合计全长346m,为了施工方便和节省投资,有利于集中预制分散安装,大中桥上部构造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采用单排双柱或群桩单柱式。

沿线共设小桥8座,有6、8、10m三种不同跨径,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构造跨径≤8m时,可采用轻型桥墩台,不宜多于3孔,总桥长不超过30m,软弱地基采用桩基薄壁桥台,跨径≥10m时,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或薄壁墩。

沿线涵洞共计35道,为钢筋砼盖板或管涵。

⑸排水与防护本路处于平原区,地面自然坡度小于1/1000,两侧边沟采用断面均较大,以蓄存积水,并通过渗透蒸发排除。

路基边坡采用1:1.5的坡度,平均深1.5m。

一般路段植草防护,边坡深2m以上,采用片石坡防护。

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地形情况,路拱横坡采用1.5%,路肩横坡2.5%,所有路段均为双向坡,路肩横坡不随超高变化。

(6)绿化工程拟在路基两侧绿化平台栽种毛白杨,间距4m,双侧合计17500棵。

现建设单位正在实施。

(7)交通工程沿线设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共172块,划线55.8km,设钢筋砼护柱1158根、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界碑共1081块。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

表2-3 主要工程数量表材料来源与运输砂、石料砂石料需在鹿泉、正定或隆尧县采购,料厂运输方便,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

钢材本项目普通钢材大部分可在省内采购,少部分普通钢材及高强钢丝需从外省市或国外购买。

水泥项目所处地区附近水泥业较发达,大部分可就近采购,部分高标号水泥可到石家庄、邯郸、唐山采购。

沥青***省虽盛产石油,但目前尚无生产路用沥青的厂家,石油沥青需从山东滨洲和辽宁盘锦调拨或采购。

木材***省木材资源不充足,本项目所用木材需要向外省购买或从国外进口。

取土本工程不设取土坑,路基填土来源于路基边沟断面,少量买土主要用于路面工程,选择一些高地或非耕地作为取土场,采用机械挖装,汽车运输方式解决,运距一般不超过5km。

现取土处已恢复植被。

工程用水及用电工程用水在石津灌渠有水时采用地表水,渠中无水时采用地下水,地下水储量丰富,取水深度一般在10-20m之间。

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较好,工程用电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或部分采用发电机自行发电解决。

运输条件拟建公路沿线交通比较发达,运输便利,基本实现乡乡有油路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主要料厂均与县级以上公路连接,并通过县、乡级公路进入工地。

本工程主要原材料消耗见表2-4。

表2-4 主要材料耗量表交通量预测根据可研对交通量预测的结果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将各路段预测年的交通量列于表2-5。

表2-5 交通量预测表(辆/日)注:表中数据均折算为中型汽车由表2—5可以看出,2007年的交通量比2000年的低,这是因为*高速公路于2000年12月正式通车,会分流一部分交通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