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地层剖面数据整理与绘制
10.分层厚度计算
• (1)计算原理
• (2)注意事项
G
H
F
G
F
同
10.分层厚度计算
• A:地形坡向与倾向关系及正负号选取; • B:累计高差的正负变化与选取; • C:上述计算只涉及单一层位,同一测 线可跨多层—分层计算;或同一层位跨 二个测线—分别计算后再行合并。
二、 实测剖面剖面图的绘制
(5)最后完善图件
在剖面线两端或一端注上剖面方位。在图 的上方写上图名(自XX至XX地层单位实测剖 面图)、比例尺(数字或线条比例尺),在图 的下方画上地层单位的岩性花纹图例,画上并 填好制图责任表,最后着墨或用透明纸清绘即 完成了总导线实测剖面图的绘制工作.
三、有关的注意事项
• 1.图面安排 顶空一行 图名一行 比例尺一行 导线平面图四行 剖面图11行 空一行 图例四行居中 右下角责任表
实测地层剖面图分为总导线实 测剖面图和分导线实测剖面图。本 次我们采用总导线实测剖面图。 剖图的绘制是在野外实测和 室内整理基础之上进行的。
1.总导线实测剖面图的绘制
(l)确定总导线的方向 在方格纸上标注正北方向,确定合适的 比例尺(1:1000),按导线方位和导线平距 ( M1=LCOSb1 )顺序画出每一导线,连结 始点和终点。
• 2.责任表内容与安排
5
5
cm
cm
3.图例格式
• (1)图例大小:8×12mm • (2)图例顺序:碎屑岩(由粗到细), 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变质岩:由浅 变质到深变质;地层代号(由新到老); 地层接触关系;样品符号。
谢谢大家
一、有关数据的计算与整理
• 1.(导线)平距:M=L(分层斜距).cosβ (β:分导线倾角) • 2.高差:S=L.sinβ • 3.累计高差:有正负变化 • 4.产状平距:斜距. cosβ • 5.分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间锐夹角γ • 6.总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间锐夹角γ, • 7.假倾角:查表获得 • 8.分层平距:分层斜距. cosβ • 9.采样位置平距:斜距. cosβ • 10.分层厚度的计算
实测地层剖面数据整理与绘制
本课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有关数据的计算与整理 二、 实测剖面剖面图的绘制 三、有关的注意事项
γ
γ
γ
地层产状、地形坡度与导线关系综合立体图
一、有关数据的计算与整理
• 有关的符号:
M-导线平距 L-分层斜距 ß -分导线倾角 S -高差 γ-分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间锐夹角 γ,-总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间锐夹角
(3)勾绘地形线
在总导线之下适当位置用铅笔画水平线作 为总导线实测剖面的底线或高程基线,在其两 端画垂线,按比例(1:1000)注上高程,然后 将各导线点的海拔高程点在方格纸上,参照野 外实测剖面草图勾绘出地形线。
(4)绘制实测剖面轮廓图
将分导线上的地层分界及分层点垂直投影 到地形线上,按地层视倾角从地形起伏线向下 面画3cm(分界线)、2cm(分层线)长的斜线, 即得到实测地层剖面的轮廓图。再按各地层单 位的岩性组合,划上规定的岩性花纹符号(岩 性花纹长1cm),在岩性花纹下方整齐地标注上 代表性的岩层产状数值,相应位置注上分层号、 地层代号,在地形线上标上地质点编号、标本 编号和剖面经过的地名(山名、河名、村名)。
若各分导线都分布在此联线的两侧且 偏离不大,则可将联线作为总导线 ,量其方位,即求得总导线方位。 若多数分导线在联线一侧且偏离甚 大时,可选一接近于各导线的平均 方位,以此线作为总导线方位。
总导线方位的确定
注:黑线—水平线;绿线—各分导线方向;红线—总导线方向;
(2)绘制导线平面图和剖面图
在方格纸上以总导线方位为水平线画线, 通常使左端为导线北西或南西方位,右端为南 东或北东方位。 按照上述确定总导线方位方法准确地绘出 导线平面图,注上导线编号、测点(地质点) 编号及位置、地层分层界线点位置。 将分导线的地层分层(2cm)、分界线(3cm) 按“ V” 字形法则勾绘成弧线,在其上注上分层 号和地质代号.在总导线的右端画指向箭头, 注上总导线方向,此时即完成了导线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