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题目:对常见美术作品的鉴赏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班级:2015级地理信息科学学号:2015083006姓名:李辰时间:2017年5月16日摘要学习美术鉴赏这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加强美育、树立好的审美观。

美术作品是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能反映现实生活状况,同时又通过某些手法又高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一些常见的绘画、雕塑与建筑类美术作品。

前言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美的概念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

这些美术作品有绘画有雕塑还有各式各样的建筑等,这些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并且要高于生活。

美术作品就是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人们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向往。

它们有的是反映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反应帝王的威严,有的反映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有的反映了宗教的文化以及其他特征,可以说美术反映出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术是通过某些表现手法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理解以及对美的向往。

1.对绘画作品的鉴赏i.《兰竹图》《兰竹图》是“扬州八怪”中的奇才郑板桥所作。

兰竹图,纸本卷轴,以半边幅座椅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壁岩空白见平整,峰峻显倔巍,用笔用墨都恰到好处。

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筒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中迎风摇曳。

虽然从生于岩缝,但不囿于岩壁;自有“竹劲兰若性自然”,“飘飘远在碧云端”那种不为俗屈的活力。

兰竹用焦墨挥毫,乱中求证,密中见疏,水墨斑斓,使其表现出欣欣向荣而又独傲萧爽,清新秀逸的风格。

郑板桥用竹的自然特性比拟人的秉性情操,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友人的深情。

ii.《洛神赋图》我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的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洛神赋图》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作为衬托得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特色相吻合。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话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可见中外的绘画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画面,让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给人以美的享受。

iii.《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

我们不禁佩服达芬奇的绘画技巧,画中人从面部五官到双手,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几乎伸手可及,这是凭空想象无法完成的。

倘若没有真实人物做参照,达芬奇纵有天大的才气也不会画得如此生动细腻。

有人要问画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么遥远和不辨深意,那是其人所独有的吗?为什么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实这一个问题很好解答,每一个了解绘画的人都知道肖像画并不就等同于人物原型。

一幅好的肖像画首先要体现作者与表现对象间的互动;画家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进了画中人物,这样观众从画面上读到的肯定比真实人物丰富得多,因此美术是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赋予其美的含义,美的意境又高于现实生活。

2.对雕塑作品的鉴赏i.我国的雕塑我国四大石窟艺术之一的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他是皇家的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沉,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力法,坚劲质朴。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着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良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风格,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就是为了纪念一百六十多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雕像两侧,另有两幅“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装饰性浮雕。

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表现出对人民英雄的崇敬。

ii.国外的雕塑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

掷铁饼者雕像,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的象征,这是雕刻家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真实形象,有可能是表彰一位运动健将或竞技得奖者。

雕刻家集中注意表现出在精神上与肉体上都是坚强有力的,美的人物。

雕刻家以敏锐的观察抓住了掷铁饼者最用力的一瞬间动作,这是一个典型的瞬间。

尽管在形体上是紧张的,可是整个雕像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感觉这表明物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

《米罗的维纳斯》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204厘米,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岛,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

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

女神失去了双臂,但保留了完整的头部和面容,使我们能一睹女神秀美的风采。

雕像从头、肩、腰、腿到足的曲线变化使人体以无比圣洁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沉静的表情里有种坦荡而自尊的神态,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丝毫没有俗媚和肉欲。

艺术家充满深情地表现了女性温柔宁静的美,被认为女性美的原型。

3.建筑美术i.我国的建筑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深深反映着人们对美的理解,故宫反映了皇权的威严与霸气;苏州园林反映了江南人对美的理解,圆明园位于万园之首也反映了皇家的威严。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做大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有筒子河环抱。

城四周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明清两个王朝的背影都在故宫上得以体现。

故宫建筑布局合理,协调,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在我们鉴赏故宫时,不仅看到了王朝的缩影,也看到了古代帝王对美的认识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清代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占地面积五千二百余亩,有一百五十多余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里面的建筑中西合璧,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反映了千百年来园林建筑的精华,在我们对圆明园大加赞叹的同时,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恨。

圆明园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现出清代皇室对美的追求,英法联军破坏了人类历史上至美的艺术瑰宝,不禁令人痛心。

苏州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得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以及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的艺术品,无不蕴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ii.国外建筑印度的泰姬陵被誉为“完美建筑”。

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泰姬陵的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

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它闪烁颤动,倏整倏散,飘忽变幻,景象尤其魅人。

泰姬陵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

它的构图稳重而又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插渗透。

泰姬陵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简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

4.后记通过鉴赏国内外的绘画,雕塑,园林艺术等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增加对美的理解。

美术鉴赏能够使我们树立好的审美观,加深我们对美的理解。

美术鉴赏同时也会使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文化以及历史知识,毕竟这些有许多都是通过美术来表现出来。

学会美术鉴赏对陶冶个人情操,追求高雅的艺术,追求美的意境有重要作用,美术鉴赏同时也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

因此学会美术鉴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杨琪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2】中国工艺美术鉴赏沈海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3】中外美术鉴赏朱旗,戴云亮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