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 祖暅原理
课件编号:AB Ⅱ-1-3-3.
课件名称:祖暅原理.
课件运行环境:几何画板4.0以上版本.
课件主要功能:配合教科书“探究与发现 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的教学,说明几何体等体积变换的依据.
课件制作过程:
(1)新建画板窗口.如图1,按住Shift 键,用【画直线】画4条直线AB ,CD ,EF ,GH (分别是直线j ,k ,l ,m ).
图 1
(2)在直线j 上画两点I ,J .
(3)在直线上画一点K ,在直线l 上画两点L ,M ,在直线m 上画两点N ,O .
(4)画线段KL ,LN ,NO ,OM ,MK .
(5)在直线k ,l 之间画一条直线PQ (直线r ).在直线l ,m 之间画直线RS (直线s ).
(6)作出线段KL 与直线r 的交点T .同样作出线段KM 与直线r 的交点U ,线段LN 与直线s 的交点V ,线段OM 与直线s 的交点W .
(7)在直线k ,r ,l ,s ,m 上分别画一点X ,Y ,Z ,A 1,B 1.
(8)标记向量TU .依向量TU 平移点Y 得到Y .同样,标记向量LM ,依
向量LM 平移点Z 得到Z ';标记向量VW ,依向量VW 平移点1A 得到1A ';标记
向量NO ,依向量VW 平移点1B 得到1B '.
(9)依次选择点K ,L ,N ,O ,M ,按Ctrl+P ,填充五边形KLNOM ,及时单击【Measure 】(度量)菜单中的【Area 】,度量出它的面积,如“面积21 3.93p cm =”.
(10)类似于上一步,用【选择】工具顺次选择点X ,Y ,Z ,1A ,1B ,1B ',1A ',Z ',Y ',按Ctrl+L ,得到一个凹九边形.
(11)用【选择】工具顺次选择点X ,Y ,Z ,1A ,1B ,1B ',1A ',Z ',Y ',并单击【Construct 】(作图)菜单中的【Polygon Interior 】(多边形内部)给这个凹九边形内部填充,及时单击【Measure 】菜单中的【Area 】,度量出凹九边形的面积,如“面积22 3.93p cm =”.
(12)如图2,用【画点】工具在直线j 上画一点1C (位于点J 的左边).过
点1C 作出直线j 的垂线(直线a ).用【选择】工具作出直线a 与直线k 的交点1D .
图2
(13)双击点I ,把点I 标记为缩放中心.选中五边形KLNOM (边与顶点)及其内部,并单击【Transform 】(变换)菜单中的【Dilate 】(缩放),弹出对话框,把缩放改为1:3,单击【Dilate 】,得到一个小的五边形K L N O M '''''.选择它的内部,并单击【Measure 】菜单中的【Area 】,度量出它的面积, “面积210.44p cm '=”.
(14)用【选择】工具双击点J ,把点J 标记为缩放中心.选中凹九边形(边与顶点)及其内部,并单击【Transform 】菜单中的【Dilate 】.同样,以1:3缩放得到一个小的凹九边形,度量出它的面积“面积220.44p cm '=”.
(15)画直线K X '',得到直线b ,作出直线b 与直线a 的交点1E .
(16)用【画线段】工具把点1E 和1D 用线段连结起来.
(17)在线段1E 1D 上画点1F ,用【画线段】工具作出线段1F 1C (线段c ),
1C 1E (线段d )
. (18)先后选择线段c ,d ,并单击【Transform 】菜单中的【Mark Segment Ratio 】(标记线段比)标记为c/d .
(19)用【选择】工具双击点I ,把点I 标记为缩放中心.选择五边形KLNOM (边与顶点)及其内部,并单击【Transform 】菜单中的【Dilate 】,弹出对话框,单击【Dilate 】,如图3,得到一个小的五边形K L N O M '''''.选择它的内部,并单击【Measure 】菜单中的【Area 】,度量出它的面积, “面积21 1.70p cm ''=”.
图3
(20)类似地,也把凹九边形及其内部按同样的缩放比关于中心点J 缩放,度量缩放后的对象的面积“面积22 1.70p cm ''=”.
(21)画线段,,,,KK LL NN OO MM ''''',作出一个五棱台.
(22)画线段,,...XX YY '',作出右边的凹九棱台.
课件使用说明:
1.在几何画板4.0以上版本环境下,打开课件“祖暅原理.gsp ”.
2.“祖暅原理.gsp ”由2页组成.
第1页是使用说明,主要是如何操作;
第2页分别表现等体积变化的过程.
(浙江省温州中学 黄显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