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影视美学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一、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与电视
1、人类传播的六个阶段:形体和信号时代、说话 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 网络时代。
2、影视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次划时代的 革命。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当今最大众化、最有 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二、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
(一)大众文化:
(二)影视艺术:影视既是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 又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同时,影视也是一 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影视正是集传播、艺术、文化、 商品于一身,影视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而高尚的艺术 生产。
“电影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最超前的是实验电影, 其次是现代派电影,然后是传统艺术电影,而最保守 、最具模式化的是商业电影。”
——陈明远《文化人与钱》
(2)其次,从生产角度来看,这种商业利益对生 产者的制约直接促发了大众文化生产“倚重市场” 的运作方式 。
(3)再者,从消费角度来看,大众的日常生活活动 对大众文化的消费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3.平民性 它提倡一种“回归此岸”的文化观念,此文化观
念遗弃了精英文化对神圣彼岸理想的向往和追逐, 远离了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终极人文关怀,转而 从日常的、当下、琐碎的凡俗生活中寻找自己的 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
大众文化的性质
1.娱乐性 (1)首先,娱乐消遣是世俗化日常生活的基本需
求之一。
泰戈尔:“如果一个人弃绝欢乐的欲念,把欢乐 变成仅仅是求知和行善,其原因必然是他已失去 他的青春年华和健康,从而失去感觉欢乐的能力, 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古印度的修辞家们毫不踌 躇地说,享乐是文学的灵魂——享乐是公正无私 的。 ”
二、百年沧桑的中国社会与 中国电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 “十七年”电影 “新时期”中国电影 大众文化时代的中国电影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流派:左翼电影运动、抗战电影、战后现实主义 电影。
主题:批判黑暗政治、讴歌民主自由、鼓舞人民 大众抗日救亡。
代表作:《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 使》;《八百壮士》、《塞上风云》、《保卫我 们的土地》;《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
主要特色:对于民族现实和历史的文化反思 1、对文革十年浩劫的政治反思 《泪痕》《枫》《小街》《巴山夜雨》 2、对中国农民的文化反思 《黄土地》、《芙蓉镇》、《乡音》、《人生》 3、对中国妇女的文化反思 《人鬼情》《良家妇女》《湘女萧萧》《青春祭》
《如意》《女儿楼》《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4、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反思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人到中年》 5、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文化反思 《逆光》、《夕照街 斯·戈梅里合著的《电影史:理论与实践》(1985) 中提出了一种独到的电影史研究观念和方法,即“把 电影看成一个开放系统的历史”。
“电影的大众性使许多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越来越 确信,电影总是要反映特定时代中社会的欲望、需求、 恐惧与抱负的。”
一、影视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 1、所谓“深层集体心理”,其实就是一定历史时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的《民 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在一个地区、社团或 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一般人所信奉和接受的文 化。是大众社会的产物。
现在一般是指20世纪以后产生并逐渐兴盛的一种 文化形态,具体内容包括时尚、电视、电影、流 行音乐、旅游与闲暇以及日常休闲生活等,它以 通俗易懂、机械复制和传播迅速为特点,具有娱 乐性、商品性和平民性。
众文化生产者的一种自觉追求 ,它的存在,是大 众文化生产者的动力根源 。
例1:为了维持整个大家庭的日常生活,张恨水 常常同时写作六七部小说,每天平均写作五六千 字。
例2:鲁迅当自由撰稿人期间,“9年收入相当于 今226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2万元以上 ”, “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离 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 鲁迅”
2、“十七年”电影
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鲜明的现实性与 强烈的时代感
主题:革命的抒情正剧、史诗性电影、散文式电 影、惊险样式电影
代表作:《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柳 堡的故事》、《林则徐》、《小兵张嘎》;《南 征北战》;《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神 秘的旅伴》、《羊城暗哨》
3、“新时期”中国电影(1976-1989)
——朱辉军《电影形态学》
11
三、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力
1.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与认知作用 2.影视艺术也具有审美娱乐和宣泄作用 3.影视艺术也具有巨大的负面作用:一是商业利
益驱使下的暴力与色情内容的影响;二是白日梦 般的麻醉作用;三是图像符号的精神快餐使人们 抽象思维能力日趋衰退。
第二节 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3.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分 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希特勒兴起之间的德国影 片,他认为,电影提供了过去某个时期社会内部 运作的精确反映。克拉考尔总共考察了大约100部 他认为包含类似母题的德国影片,他认为,这类 母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 整个社会心理创伤的征兆,也是20年代德国人民 倾向于接受权威统治并将其作为惟一可行的解决 国家问题的方式的无意识征兆。
(2)其次,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 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能够实现受众的主观能 动性 。
a、缓解人们的日常生活压力,使人们在对理性 社会秩序的规避中获取自由和快感。 ——摇滚
b、让人们从“笑”的体验中生产出快乐,获得日 常生活满足。 ——轻喜剧
2.商品性 (1)首先,“商品性”本身就是通俗文学作家/大
期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是指一种不规范的、处于模糊状态的社
会意识,它包括社会政治心理、社会审美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其基本特点就是自发朴素 性、日常经验性和群众普遍性。
2.著名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母题 所反映的不仅是个别电影观众的心理状态,而且 是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因为电影是一种集体的 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既然电影是大众艺术,因此, 电影的母题就必须反映大众的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