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酮症酸中毒 病情说明指导书

酮症酸中毒 病情说明指导书

酮症酸中毒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酮症酸中毒概述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为脂肪分解过多、过快产生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多发生于糖尿病、严重饥饿和酒精中毒等。

表现为心律失常、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可通过补碱及对因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ketoacidos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多饮、多尿、呼吸深快或呼吸浅慢主要病因:人体内酮体的含量超过正常代谢范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检查项目: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胸部 X 线、心电图重要提醒: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及酮体的水平,尤其是刚出院时,以防再次出现异常。

临床分类:按照中毒并因可分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饥饿性酮症酸中毒。

二、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三、酮症酸中毒的病因病因总述:酮症酸中毒的主要病因为人体内酮体的含量超过正常代谢范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为常见,与胰岛素不足有关;其次为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与乙醇、饥饿、呕吐等有关。

基本病因: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进入肝,形成过多的酮体(其中 B-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为酸性物质),超过了外周组织的氧化能力及肾排出能力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如糖尿患者出现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食品过甜、酗酒等)、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情况时可诱发。

2、酒精性酮症酸中毒经常饮酒可引起胃炎、肝功能损害和胰腺炎。

胃炎影响了进食,肝功能损害引起代谢紊乱,胰腺炎使胰岛素分泌下降。

酒精还有直接诱发酮症的可能,乙酸盐为脂肪和酮体形成提供大量底物,在乙醛氧化过程中破坏了NADH/NAD+平衡,使NADH 增多。

糖异生的抑制使糖原的形成和储存都成少,从而抑制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另一方面,胰岛素及胰高糖素降低,这将推动脂肪分解及酮症形成。

3、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在饥饿或禁食情况下,当体内糖原消耗后,大量动用脂肪供能,也可出现酮症酸中毒。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症状总述:酮症酸中毒的主要病因为人体内酮体的含量超过正常代谢范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为常见,与胰岛素不足有关;其次为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与乙醇、饥饿、呕吐等有关。

典型症状:暂无资料。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可有脑水肿、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五、酮症酸中毒的检查预计检查:患者出现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或呼吸浅慢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血液检查、尿液检查,以明确诊断,还可能进行胸部 X 线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是否有其他伴随疾病。

体格检查:暂无资料。

实验室检查:1、尿液检查尿糖、尿酮阳性或强阳性;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

2、血液检查(1)血糖升高,一般在13.9 ~33.3mmol/L。

(2)血酮体增高,多在 3.0mmol/L 以上。

(3)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pH 降低,剩余碱负值(-2.3mmol/L)和阴离子间隙增大与碳酸盐的降低程度大致相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有助于确定诱因或伴发疾病。

病理检查:暂无资料。

其他检查:心电图:可发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等病变,并有助于监测血钾水平。

六、酮症酸中毒的诊断诊断原则:对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的患者,要想到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并作相应检查。

如血糖13.9mmo/L、血酮体3.0mmol/L.或尿糖和副体阳性伴血糖增高,血 pH7.3,HCO3-18mmol/L,可诊断为酮症酸中毒。

诊断依据:暂无资料。

鉴别诊断:暂无资料。

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病、去除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发病原因,是治疗酮症性酸中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对因治疗: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

2、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应及时补液,输入葡萄糖和盐,防止低血糖。

对症治疗:暂无资料。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暂无资料。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暂无资料。

其他治疗:血液透析:血液净化疗法能迅速清除毒物及代谢产物,更有效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癫痫持续状态、消化道出血、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衰,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可行血液透析治疗。

一般治疗:防治低血钾和低血钙:1、治疗前血钾低于正常,应根据血钾和尿量补钾。

(1)血钾正常、尿量40ml/h,立即开始补钾。

(2)血钾正常、尿量30ml/h,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

2、氯化钾部分稀释后静脉输入、部分口服。

3、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钾和尿量,调整补钾量和速度。

病情恢复后仍应继续口服钾盐数天。

药物治疗:1、碱性药物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

2、维生素 B1由于有些患者有维生素 B1的缺乏和维生素 B1缺乏继发的乳酸性酸中毒,可出现 Wernicke 脑病,因此应补充维生素 B1。

相关药品:碳酸氢钠、氯化钾、维生素 B1手术治疗:暂无资料。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八、酮症酸中毒的预后一般预后:本病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经及时正确治疗是可以逆转的。

因此,本病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

危害性:一些未经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死亡。

自愈性:暂无资料。

治愈性:本病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逆转病情。

治愈率:暂无资料。

根治性:暂无资料。

转移性:暂无资料。

生存周期:暂无资料。

后遗症:暂无资料。

复发性:暂无资料。

九、酮症酸中毒的日常管理日常总述:酮症酸中毒的主要病因为人体内酮体的含量超过正常代谢范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为常见,与胰岛素不足有关;其次为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与乙醇、饥饿、呕吐等有关。

术后护理:暂无资料。

复诊须知:暂无资料。

特殊护理:暂无资料。

心理护理:1、心理特点本病虽然经过及时治疗可以逆转病情,但部分人群仍有死亡的风险,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紧张的情绪,甚至于惶惶不可终日。

2、护理措施(1)患者可以多和医生沟通交流,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本病,然后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帮助迅速控制本病。

(2)家属也应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用药护理: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补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尤其是一些碱性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发生不良后果。

生活管理:1、病情允许时,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2、平时注意控制体重,避免大吃大喝。

3、控制糖尿病,避免摄入大量酒精和长期节食。

病情监测:暂无资料。

饮食禁忌:1、少吃一些容易使血糖快速升高的药物,如小蛋糕等。

2、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防止血脂升高,如猪油、奶油、肥肉等。

3、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

其他注意:暂无资料。

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1、病情允许时,可以当时吃一些米粥等碳水化合的食物。

2、合理控制食物中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比例。

3、在满足机体正常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十、酮症酸中毒的预防预防措施:1、不要过度饮酒。

2、积极预防感染。

3、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或种类。

4、对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应合理控制饮食,每日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预防饥饿糖代谢紊乱,每次行尿糖测定时应行尿酮体测定,对发生酮症的患者应多饮水及使用碱性食物,如绿色蔬菜。

相关疫苗:无相关疫苗。

十一、酮症酸中毒的就医指南就医指南:暂无资料。

家庭处理:暂无资料。

急诊120指征:出现呼气烂苹果味、呼吸困难、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1、出现多饮、多食、乏力。

2、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3、伴有多尿、呼吸深快。

4、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出现多长时间了?2、您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近来感觉糖尿病的症状又加重吗?如需要经常喝水、吃东西?3、您是否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4、您最近有没有酗酒的情况?5、您近期有吃过什么特殊药物吗?6、最近或经常吃一些甜食吗?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1、我的情况严重吗?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3、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5、药物治疗会有副作用吗?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效果吗?7、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会遗传吗?8、现在开始我应该注意什么呢?9、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