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高二《苏武传》1.第一部的编年体史书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另外《战国策》是()史书,《后汉书》是()史书。
2.《汉书》体例上全承(),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29 年的史实。
3.《苏武传》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描写和()方法来塑造人物,文章注意在()环境中塑造人物;文章在叙事中寓褒贬,这一点和《史记》()同。
1.稍( )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丈人..( )行.( )也。
”将.( )降者..( ),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候.(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 )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 )蒙.( )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发.( ),其一人夜亡( ),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
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胜、惠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8.覆武其上,蹈( )其背以出血。
舆( )归营。
单于壮.( )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 )张胜。
益.( )愈.( ),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 )虞常,欲因此时降.( )武。
10.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
”复举剑拟.( )之,武不动。
11.空以身膏()草野。
12.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3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4.律知武终不可胁,白.( )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置大窖中。
1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节旄尽落。
16.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
17.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 )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 )人之地,信义安.( )所见.( )乎?长君..( )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触柱折辕,劾.( )大不敬。
祠.( )河东后土..( )不幸..( )二人加以老母系.( )保宫()。
..( ),独有女弟21.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常愿肝脑涂地。
亡.( )所恨.( )。
愿勿复再言!”22.武曰:“自分.( )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 )于前!”诡言..( )武死。
24.使者大喜,如.( )惠语以让.( )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使曰:“武等实在()。
”25.武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 )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当:⑴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登泰山记》⑵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⑶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谏太宗十思疏》)⑷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⑸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⑹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传》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8)甚善。
名我固当。
《种树郭橐驼传》(9)当察乱何自起?《兼爱》(10)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促织》(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2)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燕歌行并序》(1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1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答司马谏议书》(1)因地制宜。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4)于今无会因。
(5)蒙故业,因遗策。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7)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8)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9)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3.幸①幸蒙其赏赐( ) ②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 ③而君幸于赵王( ) 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⑤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4.坐①副有罪,当相坐( )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5.乃①见犯乃死,重负国( ) ②乃幽武置大窖中( )6.为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③凿地为坎,置煴火( ) ④子为父死,无所恨( ) ⑤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⑥皆为陛下所成就(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5.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6.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8.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9.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10.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是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B.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B.斧钺是古代军中刑戮;汤是滚开的水,镬是古代的大锅,汤镬是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C.如今的“丈人”一词,都是指妻子的父亲,有时也说“老丈人”。
但在古代,“丈人”一词并不是指妻子的父亲,而是对年长的人的尊称。
D.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不仅汉廷派往匈奴等处的使者持节,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的使者,同样要持节。
《苏武传》复习答案任务一1.《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语》《史记》《汉书》国别体纪传体2.《史记》书纪3.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映衬典型不同1.稍( 逐渐 )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当 )。
丈人..( 对长辈的尊称 )行.( 辈)也。
”4.及(和,此处省略了主语緱王和长水虞常)卫律所将.( 率领 )降者..( 投降的人 ),阴.( 暗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候.( 拜访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虞常 )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 希望 )蒙.( 蒙受 )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 财物 )与常。
发.( 发动,动手 ),其一人夜亡( 逃跑 ),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活捉 )。
受辞..( 听取供词 ),武谓惠等:“屈(污损)节辱(辜负)命,虽(即使)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举起)佩刀自刺。
胜、惠止之。
虞常果引(牵扯)张胜。
8.覆武其上,蹈.(叩击,拍打 )其背以出血。
舆.( 作动词,用车载送 )归营。
单于壮.( 认为……豪壮 )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 逮捕监禁)张胜。
益.( 逐渐 )愈.( 痊愈 ),单于使使晓(通知)武。
会论.( 判)虞常,因此时降.( 使……投降 )武。
10.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判处 )死,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相连坐知罪 )。
”复举剑拟.( 比划 )之,武不动。
11.空以身膏(滋润)草野。
12.律曰:“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还)可得乎?”13若.( 你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4.律知武终不可胁,白.( 禀告告诉 )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囚禁 )武置大窖中。
15.武既至海上,廪.食(官府发给的粮食)不至,掘野鼠去.(收藏)草实而食之。
杖.( 执,拄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拿着 ),节旄尽落。
16.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顿 )。
17.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于是)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交好 ),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 一心向往 )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 通“无”,没有 )人之地,信义安.( 在哪里 )所见.( 通“现”,显现 )乎?长君..( 你的大哥苏嘉 )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门与屏(照壁)之间的通道 ),触柱折辕,劾.( 判决 )大不敬。
祠.( 祭祀 )河东后土..( 地神 )不幸..( 去世 ),独有女弟..( 妹妹 )二人加以老母系.( 被关押 )保宫(汉代囚禁犯罪大臣及其家属的处所)。
21.武曰:“武父子亡(没有)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栽培,提拔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皇帝的亲近之臣 ),常愿肝脑涂地。
亡.( 没有 )所恨.( 遗憾 )。
愿勿复再言!”22.武曰:“自分.( 料想,断定 )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使……完毕)今日之欢,效死..( 死去 )于前!”诡言..(谎称 )武死。
24.使者大喜,如.( 按照 )惠语以让.( 责备 )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道歉 )汉使曰:“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25.武以( 在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 总共 )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任务三答案1.当(1)在(2)抵挡,阻挡(3)掌管,主持(4)通“倘”,如果(5)担当,担任(6)判处,判罪(7)占据,把守(8)恰当(9)同“尝”,尝试。
(10)中,符合(11)面对(12)承受(13)将要(14)应该2.因(1)“依照、根据”;(2)“依靠、凭借”;(3)“因为、由于”;(4)机会(5)沿袭(6)继续”(7)于是(8)“趁着、趁此”(9)“通过、经由”3.幸①动词,希望②名词,幸运③动词,宠幸④副词,侥幸⑤副词,幸而4.坐①动词,治罪②介词,因为③通“座”,座位5乃①副词,才②副词,于是、就6.为①动词,做②介词,替,给③动词,作为④介词,为了⑤动词,成为⑥表被动任务四答案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