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及其翻译摘要: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在英美报刊的新闻报道中也被广泛采用。

准确理解新闻报道的隐喻是准确到位地翻译这些隐喻的前提。

通过对所选取隐喻的实例分析,着重讨论隐喻的分析理解过程与翻译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英语新闻报道;隐喻;理解;翻译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英语中有数千词用于隐喻意义,这种用法并不局限于文学作品或诗歌语言,它同样出现在报刊的新闻报道中。

这是因为新闻报道是向受众传播信息,为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在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前提下,英语新闻报道往往恰当而巧妙地采用某些修辞手段,隐喻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新闻报道是记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在二者之间起着交流的媒介作用。

因而在对英美报刊中的新闻报道进行汉译时,正确理解并表达出隐喻的意义对于读者阅读理解英语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隐喻的特点与分类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利用凸现的事物去认识比较隐蔽的事物,利用已知的事物去认识未知的事物。

一般来说,隐喻就是利用具体、生动、常用、熟悉的概念来说明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的概念。

隐喻不仅在口语中大量使用,正式场合也不少见。

许多词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喻意义。

英语中有很多词用语隐喻意义,这种用法也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但是,人们对有些词的隐喻意义用法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很多母语为英语的人在用其隐喻意义时已不在去想其字面意义。

(Alice Deignan,2001:iv)隐喻没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它可能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一段文章。

比如“He hatched a cleverscheme”,其中的hatch就是一个隐喻,它把一项计划的产生比作孵化过程。

认知语言学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已经证明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为的基础。

隐喻涉及两个概念的比较,一个概念借用另一概念加以识解惑诠释。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知识从始源域( 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 target domain)的心理投射过程。

隐喻被描述为目标域和源域,目标域是隐喻所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人们用来描述经验的方法。

隐喻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以表明两者的相似之处。

但它不用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

从构成方式上,有人将隐喻分为显露式隐喻( visible metaphor)和非显露式隐喻(invisible metaphor)两种。

这两种隐喻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出现本体。

不出现本体即为非显露式。

非显露式隐喻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出现,喻体缺;另一种是喻体出现,本体缺。

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Johnson 将隐喻分成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

纽马克将英语隐喻分为六类:死隐喻、陈腐的隐喻、常用的隐喻、有所改变的隐喻、最近形成的隐喻和新颖的隐喻。

( Peter Newmark.2001:106)从句法结构上,隐喻可以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和副词性隐喻等等。

二隐喻的理解与表达按照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步骤。

理解是在原文中选义的过程,表达是在译文中选词的过程,即在译文中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法。

(冯庆华,2002:14)纽马克指出,交际翻译力图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的反映尽可能地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的反映相似;而语义翻译力图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意义。

( Peter Newmark.2001:46 -47)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交际翻译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以及产生效果的功能。

它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映,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来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在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将隐喻分为三类(即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的基础上,下面将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隐喻实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理解与表达的方法。

首先探讨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的概念是指人类以自身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

实体隐喻可应用于各种目的。

实体隐喻可以给非清晰地实体一个有界的平面,把时间、行为和状态概念化为实体。

实例如下(句中下划线部分为隐喻,余同):(1)…But if oil prices continue to rise,and the subsidy dam breaks,…(The Coming Energy Wars,May 31, 2008,Newswe ek)句中的dam为名词,其前有定语subsidy,对dam进行限定,说明其具体所指,属于名词性隐喻。

dam原义为:水坝,水闸,屏障。

分析: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原文指出:针对汽油价格上涨,美国政府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汽油补贴,以减缓油价暴涨对社会造成的冲击。

作为应对汽油暴涨的措施,dam这里采取直译法,可以使语言形象、易于理解。

此句可译为:……汽油补贴这道屏障也会失效……。

(2)…fiscal responsibility that tended to dampen globalinflation by exporting cheap goods and services--(The Coming Energy Wars, May 31, 2008, Newsweek)句中dampen为动词,宾语为global inflation。

dampen本义为潮湿,弄湿,这里取其隐喻义:抑制,这里采用引申翻译法。

本句可译为:通过出口廉价商品和服务旨在抑制全球性通胀的财政责任。

(3)…“It´s afalse god,”says Robin West,…(TheComing Energy Wars,May 31, 2008, Newsweek)本句可译为:……“这(绿色科技)也是靠不住的。

”鲁宾·韦斯特如此说道。

……分析过程:下文有“There will be step changes in technology, but people forget the scale ofthe oil business. Ethanol production was5 billion gallons last year, with huge subsidies to farmers and rising food pnices.But that´s the size of one production platform off the coast ofWest Africa.”意思是,一年的乙醇产量只相当于西非海岸不远处的一个采油平台的开采量,依然无济于事。

god意为上帝,基督教中上帝是全能全知,可以拯救世人,在民众眼中是上帝可以依靠的。

god在此处为名词性隐喻,其前有修饰语false,为否定之意。

此处意指绿色科技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的过程,其惠及人类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

另外,作为绿色科技产物的乙醇的产能与石油的开采量也有天壤之别。

(4)…big Buicks are all the rage,and small cars go beg-ging.(Honey,I Shrunk the Car, March 24, 2008, News-week)句中rage为名词,原指风浪、火势的狂暴、肆虐,而在此句中以为广受欢迎,大出风头。

本句可译为:……别克大型车风头正劲,而小型车却无人问津。

(5)…But auto executive say it´s a pocke tbook issue: USgas prices have doubled tlus decade.(Honey,I Shnnk theCar, March 24, 2008, Newsweek)此处pocketbook为名词,原指钱包、皮夹子,修饰名词issue。

这里指的是个人消费支出。

本句可译为:……然而汽车客户专员却表示,这意味着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因为美国的汽油价格这十年已经涨了一倍。

(6)Japanese bloggers and commentators routinely invokeApple´s success as a wake - up call for a country that onceruled the consumer - electrorucs market.( Not Made in Japan,Feb. 25, 2008, Newsweek)句子中的wake - up call原指宾馆的叫醒服务铃声,这里指的是一种警示,因为日本昔日控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风光地位已经不再了。

此句可译为:日本的许多博客撰写人和评论员通常都会提到苹果公司的成功,以当做对日本的警示。

因为日本曾经控制过消费电子产品市场。

(7) The lithe Sony of Morita´s day has given way to a fatconglomerate,with interests in everything from finance to mov-ies that stumbles over its own feet.( Not Made in Japan,Feb.25,2008,Newsweek)本句中的stumble为动词,意指绊住脚,此处翻译采用直译,译文显得明确、生动、形象,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索尼公司失势的原因。

句子可译为:森田时代轻盈灵巧的索尼公司已经变成一个尾大不掉的企业集团,它涉足从金融到电影的各种行业,而这使他绊住了自己的脚。

接着探讨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植根于人们的经验。

结构隐喻是用一个已被高度结构化、清晰描绘的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

有如下实例:(8) But none of these can happen full stop in six t0 24months, (The Coming Energy Wars,May 31, 2008, News-week)句中full stop的意义已经很熟悉,其意为句号、句点,句号的意义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的话语即将开始,用于提示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