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
一、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沿着前臂内侧经过手腕,止于大拇指。
主要作用是主管呼吸,调节气机、濡养皮毛。
二、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着前臂外侧经过手腕,止于鼻
孔的旁边。
主要作用是主管大肠,通便泻火,清热解毒。
三、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孔的旁边,沿着面部经过嘴唇和颊部,沿着
前胸经过胸腹,止于足胫部外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胃经,消化食物,运化水谷。
四、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胫部内侧,沿着腿部内侧经过膝关节,止于
大脚趾的内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脾经,运化水谷,濡养四肢。
五、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胸部内侧,沿着内臂经过掌心,止于小指。
主
要作用是主管心经,调节血液循环,主宰情志。
六、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背侧经过肩部,止于鼻孔的
旁边。
主要作用是主管小肠,分清浊气,改善消化和吸收。
七、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孔的旁边,沿着头部经过背侧,沿着脊柱
后面经过臀部,止于小腿外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膀胱,排除废物,
调节水液平衡。
八、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腿外侧,沿着内踝后方经过脚背,止于小趾。
主要作用是主管肾经,调节水液代谢,濡养生殖系统。
九、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部内侧,沿着手臂内侧经过掌心,止于中指。
主要作用是主管心脏包络,保护心脏,调节情绪。
十、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沿着手背经过手臂外侧,止于颞部。
主要作用是主管三焦经络,调节水液代谢,协调脏腑功能。
十一、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颞部,沿着头部经过外眼角,沿着颈部经过胸腹,止于脚背。
主要作用是主管胆经,调理消化,解毒。
十二、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脚背,沿着腿部内侧经过髌骨,沿着外生殖器
经过腹股沟,止于大拇趾的内侧。
主要作用是主管肝经,调节血液
循环,疏泄情志。
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调整经络的通畅度和
功能,达到保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经络养生方法多样,如按摩、针灸、推拿、草药疗法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经络养生方法:
一、按摩
按摩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促进经络通畅。
常见
的按摩方法有推拿、刮痧、拍打等。
二、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经络上插入针头,调理经络功能。
通过刺激经络,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疼痛等。
三、艾灸
艾灸是使用燃烧的艾草对经络部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调理经络
功能。
温热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供应,调理气机。
四、草药疗法
中草药可以通过服用或外敷的方式调理经络功能。
中草药可以温通经络、散血活血、清热解毒等。
附件:
附件1:经络示意图
附件2:经络养生方案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经络: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的经脉和络脉。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调节人体各部位功能的媒介。
⒉气机: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的气血流动和运动功能。
⒊血液循环:指人体血液在体内流动的过程。
⒋脏腑: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的各大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