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

21 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指导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字的读音及语句的停顿,文言字词句的意义或用法。

【教学难点】通假字的读音及意义,多义词的意义或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武力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

为了巩固秦王朝统治,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他实行苛酷的统治,对农民残酷剥削,大大加重了赋税和劳役的征发。

这些急政暴行,导致了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

陈涉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然只有半年,但严重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陈涉世家》,了解一下这场起义的经过,领略陈胜吴广过人的胆略和才干。

二、初练找问题1、走近作者、作品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 526,500字。

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2、写作背景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阳夏.()佣.耕()辍.耕()怅.恨()苟.富贵()嗟.乎()鸿鹄.()適戍..()()闾.左()数.谏()将.兵()罾.()篝.火()陈胜王.()忿恚..尉()()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徇.蕲以东()被.坚执锐()社稷.()4.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把疑难问题写在下面。

三、指导学习、研讨1.情境创设:2.自主学习反馈。

展示交流预习成果3.合作探究。

⑴朗读课文指名读,其他学生听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停顿。

学生小组读,齐读自由读,反馈朗读情况。

⑵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难词难句,教师巡视各组,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收集共性问题,以供班内讨论解决。

③把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展开文言知识大竞赛。

每组底分100分,错一题扣10分。

每组单数题由A组完成,双数题由B组完成,教师及时明确每题答案。

教师强调字词句:第一组: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尝.辍.耕苟.富贵若.太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发.闾左適戍渔阳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为.屯长楚人怜.之足下..事皆成并.杀两尉借第令...毋斩复立楚国之社稷..皆刑.其长吏皆次当行..第二组: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会天大雨会皆来会计事之.垄上之.怅恨久之.道不通道不足为外人道也春风不度玉门关度度已失期今亡亦死亡亡羊补牢举大计亦死举举头望明月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乃大惊扶苏以数谏故故广故数言欲亡今或闻无罪或或百或千数有功数数万人得鱼腹中书书书诗四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第三组: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者说出它们的用法。

法.皆斩死.国可乎固以怪.之矣天下苦.秦久上使外.将兵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陈胜忿恚..尉..呼曰卒皆夜.惊恐皆指目..,狐鸣尉果笞.广将军身被坚.执锐.第四组:2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将军身被坚执锐发闾左適戍渔阳为天下唱卜者知其指意④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握长句的意义停顿,注意语速语调。

四、布置作业:熟练朗读课文,书面通译课文。

21 陈涉世家课型:新授讲读课时:2 主备人:李红云时间:2011年 9月【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2.研读课文,形象再现。

3.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赛读课文。

2.每组推选一个优秀代表翻译一段课文。

3.老师做点评,并给学生打分。

二、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以“大泽乡起义”为题目,讲述陈胜吴广的故事,要求明条理,有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生过程层次分明。

2.其他同学点评,点评的标准: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句通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题目:(1)围绕陈涉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4)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办法由哪些?(5)简述起义的具体步骤。

(6)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4.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教师作点评。

三、演读课文,形象再现。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循声跟读,为演出创设氛围。

2.学生表演课本剧。

3.师生评议。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教师提示:鲁迅盛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你认为本文在写人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2.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比如:(1)本文在刻画陈涉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运用对话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举例略。

五、总结:本文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保证斗争的关键时刻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六、布置作业:以“大泽乡农民起义”为题目,将课文扩写成一篇内容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历史小说。

21 陈涉世家课型:新授讲读课时:3 主备人:李红云时间:2011年 9月【教学目标】1.思读课文,深层探究。

2.创设情境,激情表达。

3.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思读课文,深层探究。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激情表达。

【教学过程】一、思读课文,深层探究。

1.教师提示:前面我们介绍了《史记》的体例,“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

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归入“世家”?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但这只是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陈涉就是一个特例。

他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

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

司马迁在这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

”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类似的例子还有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把他列入“本纪”。

二、创设情境,激情表达。

教师提问:陈涉世一个“野心家”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个人看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陈涉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注意陈涉胸怀天下豪情与救国救民的良好愿望。

资料链接: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者②!”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④,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硃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⑤群臣。

诸将徇地,至⑥,令之不是者⑦,系⑧而罪之⑨,以苛察⑩为忠。

其所不善者{11},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释】①夥颐:夥,同“伙”,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沈沈者:沈,同“沉”,沈沈,即“沉沉”,形容高大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④引去:自动离开。

引,退。

⑤司:同“伺”,暗中探查。

⑥至:到陈地汇报工作。

⑦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顺从的。

不是,不以为然,不顺从。

⑧系:拘捕。

⑨罪之:把他判罪。

⑩苛察:苛刻地寻求过失。

三、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师提示:读《苏武传》,看一看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和《陈涉世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资料链接;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