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三、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 产工艺的全过程,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工艺上的分布。主 要了解以下因素
1) 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 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等。
2)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 工频电场、微波、放射线等)了解分布、 劳动者接触时间及方式等。
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2005年7月)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 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2012年6月)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国 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2012年6月)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 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9号,2012年6月)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
3、企业依据提供的工作程序、 组织、 时间安排等(详细内容见后)与本院签 订工作合同书,并提供各种需要的资料 文件后,本院即可开始进行评价。
鞋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模板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用人单位存 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保 证生产运行中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符 合职业卫生要求,从而达到保障劳动者 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二、评价依据:
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51号,2012年6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 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 〔2012〕73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 部卫法监发[2002]63号)
《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
1、任务依据(本项由建设单位提 供):
1)主要任务依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 价委托书;
用人单位已有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 害预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报告书
最近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书
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各阶段设计审 查的文件及资料内容
近3年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资
料 用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的职业卫生有关资料, 用人单位生产运行相关资料
有毒物质测试点:a.测试点应设在有 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 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 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 收集器内;b.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 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 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为重点测试点;c.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 吸带,距地面1.5米。
2)参考依据:安全评价资料及环境 评价资料
2、国家标准及规范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
法》(卫生部令第49号)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
令第23号,2002年3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国
噪声测试点:a•若作业场所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 作业场所内选择1〜3个测点;b.若作业 场所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 (大于3分贝), 则需按声级大小,将作业场所分成若干 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 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 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试 点;c.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生产 过程中经常工作和活动的地点和范围;d.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 耳朵位置(人离开)。
表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分析 方法举例
表2、 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2、测试条件:在建设项目试运行时 期,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运行
3、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 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
危害程度分类等实际情况,按相应 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4、测试时间:选定时间加权平均容 许浓度评价职业接触限值时, 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并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最高的工作日;选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 度或最高容许浓度评价职业接触限值 时,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并包括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运行 情况;
2)职业卫生规章、操作规程的完善 情况;
3)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测定、健康监护的情况;
4)职业卫生资料的归档情况。
四、现场监测:
1、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 生标准执行,下面列举出各职业病有害 因素的检测标准、方法及我院相应配置 的检测仪器设备。
3)环境因素(微小气候、采光、照 度等)
2、作业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依据设 计及其有关资料,对建设项目的总平面 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 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 施、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 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 及变化情况进行调查。
3、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主要调查以 下内容: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 原则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地方、行业 标准执行。
6、通风系统的工程防护效果测定
a、排风罩的测定内容包括排风量、 排风罩的阻力和阻力系数、排风罩的控 制风速等,测定方法见《排风罩的分类 及技术条件》;b、通风管道评价时的测 定内容主要包括风压、风速和风量;c、通风机空气动力性能的测定主要是测定 风机产生的风量、风压及风压效率之间 的关系;d、对除尘器的性能测定其处理 风量、除尘器阻力、除尘效率。
5、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 粉尘测试点a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 性的劳动者工作地点;b.测尘位置应选择 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采集工人 的呼吸带水平的粉尘,有气流影响时, 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 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 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 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GBZ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