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校生语文考试试卷一、现代文(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l-5题(10分)那些绚烂的花儿○1.女孩受了伤,住进医院。
她的眼睛上蒙了厚厚的纱布,世界在她面前,突然变成一片黑暗。
医生告诉她,一个月后,这些纱布才能拆掉。
她问:“我的眼睛能好起来吗?”医生说:“当然能。
不过,你必须忍受一个月的黑暗。
”女孩有些害怕。
一个月的黑暗?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疯掉。
○2.女孩只有十二岁。
她的父母长年飘在国外。
父亲打电话安排妥当他的一切,可是他们不能过来陪他。
他们很忙,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父亲说:“等你拆纱布那天,我一定回来。
——医生说过没事的,况且,还有无微不至的护士。
”○3.女孩每天躺在床上睡觉、听收音机。
她所能做的,好像只有这些。
那是两个人的病房,带一个很小的洗手间。
每天会有人把饭菜送到她的床前,然后离开。
那是父亲为她雇的钟点工,就像一个走时准确的钟表。
她不必担心自已的生活问题,可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还是让她心烦意乱。
她知道自己对面的床上有一位阿姨。
那阿姨常常轻哼着歌;她的声音很好听。
女孩想:如果自己是那位阿姨,郡该有多好啊!好像,只要能够驱走黑暗,拿什么交换,她都愿意。
○4.有一天阿姨突然问她:“你天天这么躺着,闷不闷?”女孩说:“当然闷,我快闷死了!”阿姨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女孩问;“去哪里走走?”阿姨说:“就去后院吧。
那里有一个花园,现在,正是各种花儿开放的时候呢!”○5.于是女孩和阿姨走出病房。
这是女孩住院后第一次走出病房。
她紧紧握住阿姨的手,好像生怕自己走丢。
阿姨好像猜中了她的心思,她在前面走得很慢。
终子她们来到了后院,女孩感觉到和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香甜的鲜花气息还有在花间舞蹈的蜜蜂。
阿姨牵着她的手,说:“你知道吗?其实现在,花儿开得并不多……因为是春末……牡丹都开了……多是大红的花瓣……像什么呢?对了像簇拥在一起的大蝴蝶。
还有蜜蜂……过几天,半个多月吧,花园里剩下的花苞应该全都开了把?那时候,你正好可以看见它们啦l”女孩轻轻地笑了。
那天她很开心。
她一直盼着拆掉纱布的那一天,她盼得心烦意乱。
可是今天,她突然发现,原来期盼也是一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
○6.每天,阿姨都要带女孩去医院的后院看花。
她给女孩描述每一朵花苞。
每一棵树,每一只蝴蝶和蜜蜂。
有了她的描述。
女孩记住了每一朵花的样子,每一棵树的样子,甚至每一只蝴蝶和蜜蜂的样子。
现在女孩没有时间烦恼了。
因为她的心里有一个芳香的花园,有一片绚烂的花儿。
她想,等拆掉纱布那天,一定要那位阿姨为她多拍几张照片。
她会站在一簇一簇的鲜花中,阳光遍洒在身,她眯着眼,享受着阳光,笑着。
那该是多美好多幸福的事啊!○7.拆掉纱布那天,父亲从国外赶回来。
一直在旁边培着她。
的确,医生没有骗她,她真的在一个月之后,重新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她咯咯笑着,拉着父亲跑向医院的后院。
清晨,那位阿姨离开了病房。
她说,她会在花园等她。
○8.阿姨也没有骗她。
那儿果真有一个花园,有绿树红花,有成群的彩蝶和蜜蜂。
阿姨正站在那里,对着她笑。
○9.可是那一刻,她却愣住了。
她发现阿姨无神的眼睛!○10.她是一位盲人!她,竟然看不见任何东西!○11.那天她们坐在长凳上,聊了很多。
女孩问她:“你的眼睛会不会好起来?”阿姨说:“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不过,只要心是明亮的,你就能拥有世界上最绚烂的花儿。
”1.第7段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1分)2.请具体说明第2段画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2分)(1);(2)3.如果将第5段画线内容改为“你知道吗?其实现在花儿开得并不多,因为是春末,牡丹都开了,多是大红的花瓣”,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说说理由。
(3分)4.文中第3、5段中两次出现女孩的“心烦意乱”,第一次的原因是,第二次的原因是。
(2分)5.对第5段女孩发现“期盼也是一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女孩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会好起来。
()B.女孩觉得自己离拆纱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C.女孩对自己不久后将会看到花园里美丽的景色充满了希望。
D.女孩想要在拆纱布的那一天拍好多照片。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0分)谈田家的“读书节”○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读书节。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王余光,在今年的两会上再次建议国家设立“读书节”,这已是他连续六次提出提案。
作为一个多年倡导全民阅读的学者,把阅读进行到底,是他不懈的追求。
○2.这让人想到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所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
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提倡全民多读书,设立全国读书节也是温总理的愿望。
○3.说到我国应该设立全民的读书节,首先让人想到每年的“世界读书日”。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会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
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三位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的辞世纪念日。
在这一天,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朗读马拉松比赛;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加拿大读书节活动。
1996年开始,美国把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月”;英国政府也接受了“世界读书日”的倡议,选定了庆祝日期……从世界各地来看,读书节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成为最近二十年的新风潮。
○4.尽管我国有一些地方性的读书节、读书月之类的活动,但全民性的国家“读书节”仍然是空缺的。
因而,无论是专家学者的倡议,还是国家领导人的希望,或者是世界各地读书节的流行,呼吁设立我们国家的“读书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建立国家的“读书节”,更直接的需求源于我们今天的阅读现实。
一项调查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
原来推出的中央和地方台的电视读书节目:这几年在物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相继消逝。
在更广泛的人文阅读中,读者人数逐年减少,决定一个民族阅读质量的人文阅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阅读,尤其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阅读,正在受到商业物质主义的冲击和挑战。
○6.爱默生说:“读书使人的心灵变得高贵。
”这种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无论对于个体生命的心灵,还是我们民族的心灵,都是这样。
○7.对于个体生命的心灵来说,阅读,有利于培养人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人格、精神追求,有利于培养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健康品质,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觉。
•○8.对于一个民族的心灵来说,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强大、持久、热情、富有创造性的力量……试想,如果一个民族失掉了阅读尤其是人文阅读的追求,那么,我们的心灵中将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将没有历史。
我们的思考中将没有智慧和哲理,民族的文化历史将被割断,民族的心灵也会日趋浅薄,会泯灭我们的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和人类终极精神价值的追求……○9.从文化发展意义上讲,当要保存下来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位置时,可以通过建立某个特定的节日来为它找一个位置,从而体现它的价值。
所以,国家“读书节”的设立,可以使阅读在文化和精神的仪式下变得高贵、神圣和庄严。
6.第3段中提到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是我们熟悉的文学大师,以下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莎士比亚——《汤姆•索亚历险记》B.塞万提斯——《鲁滨孙飘流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C.塞万提斯——《鲁滨孙飘流记》莎士比亚——《格列佛游记》D.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哈姆雷特》7.细读第5段,“我们今天的阅读现实”具体指的是:(3分)(1)(2)(3)8.本文围绕国家读书节的设立展开论述,其中第1至4段论述了,第5段论述了,第6至8段论述了。
(3分) 9.根据第9段的论述:“当要保存下来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位置时,可以通过建立某个特定的节日来为它找一个位置,从而体现它的价值。
”请你列举一个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读书节”除外) (1分) 10.对于要设立国家读书节的建议,你是否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见解。
(80字左右)(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0分)请尊重我的馒头○1.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苍白的脸,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
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是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
○2.也许是家贫的缘故。
中午放学他不回家。
学校洧食堂,可一次也没有见过他去。
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的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罐凉开水,天天如此。
.○3.冬天,每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就从那已诜得发白的帆布兜里掏出用旧白布层层包裹的馒头放在身旁的暖气片上烤热。
而夏天,他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白布把馒头放在书桌里,他是怕天气热馒头坏掉。
○4.我们之间很少交流,自习课上,前桌后桌聊得热火朝天,而我们却很安静。
他偶尔开口说话只是向我借橡皮小刀之类,之后又迅速转过头去。
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了反感:这都什么年代了,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
班上有四个调皮的同学号称“四人帮”,经常变着法戏弄他。
他置之不理,他平淡的反应更激起了“四人帮”的愤怒,因为他们认为他孤傲不( )。
○5.一天早上,他刚进教室,粉笔头便从四面八方飞来打在他的身上、脸上。
我以为他这下一定会愤怒得大吼大叫,但他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很平静地抖抖衣服,走到座位上坐下了,我心里很为他打抱不平,忍不住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淡淡地说:“我没时间理他们,我还要学习。
”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他正在掩盖内心里的懦弱。
○6.那天下课后,他刚把馒头放在暖气片上,就被“四人帮”的领头大强抢了去。
大强把馒头当成了足球,飞起一脚,馒头打在了教室的顶棚上,又落在地上滚到了讲台旁边。
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你们太过分了!你们可以戏弄我,但是必须尊重我的馒头!”他喊了起来,教室里弥漫着很浓的火药味。
○7.他注视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你们欺负我,我可以不在乎,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们明白那是不对的。
可是,请尊重我的馒头!你们应该知道那是我的午饭。
我家全靠妈妈一人操持,爸爸长期病倒在床上。
本来我中午应该去食堂吃饭吃菜,可是我家没有钱!而在家里,只有我可以吃馒头,我妈说我上学不能缺了营养,而我7岁的妹妹只能眼巴巴地看!……”他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大强一脸愧疚地低下了头。
他擦了擦眼泪,弯腰捡起了那个已经裂开大口子的馒头,用手擦拭着,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大滴大滴的泪珠落馒头上。
他擦的很认真,一遍又一遍。
教室里响起了几个女生的抽泣声,那一刻,眼泪也浸湿了我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