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复习优秀课件
变式4: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 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 EA⊥AF,说明DE=BF的理由。
A
D
E
FB
C
32o
1
2 45o
38o
(2)
请说出上面两幅图中∠1和∠2的度数。
4、三角形的稳定性;
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
成四边形,则∠1+∠2=
。
A
2 1
B
C
考点二: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 重心 3、三角形的高:
1、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 ∠A=80°,∠ACB=60°,那么∠BDC= 。
求证: ∠∠AAB=∠DD=∠DCA
A
B
1
D
2CΒιβλιοθήκη 练习3:如图已知AB=AC,AE=AD,
BD=CE,说出∠1=∠2成立的理由。
A
A
12
EC
B
D
B
E
D
C
变式:已知AB=AD,AC=AE,∠1=∠2, 请说明BC=DE的理由。
练习4:如图, ∠C=∠DBC=90°, AC=BE,AB⊥DE,求证:AB=DE
1、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单位:厘 米),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3,4,5 (√ )(2)8,7,15 (×) (3)13,12,20 (√ )(4)5,5,11 (×)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a,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1<a<5 (B)3<a<7 (C)4<a<6 (D)2<a<6
2、角与角;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2)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形状;
1、在△ABC中,∠A=45°,∠B=30° 求∠C的度数。
2、在△ABC中,∠A:∠B:∠C=1:2:3,求 ∠A、∠B、∠C的度数。
3、在△ABC中,∠A=45°,∠B= 4∠C, 求∠B、 ∠C的度数。
认识三角形复习优秀课件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考点一: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考点二: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考点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应用 考点四:基本尺规作图
考点五:利用全等测距离
考点一: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边与边;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三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相等 、
角
形
对应角相等
。
判定: SSS 、SAS 、ASA 、AAS 。
基础知识:
1.已知△ABC和△DEF,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 △ABC和△DEF全等的是( D)
A. AB=DE,AC=DF,BC=EF B. ∠A=∠D, ∠B=∠E,AC=DF C.C. AB=DE,AC=DF, ∠A=∠D D.D. AB=DE,BC=EF, ∠C= ∠F
基础知识:
4.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对应边上的三条高分别相等 B.对应边上的三条中线分别相等 C.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两个三角形的任何线段相等
练习1:如图,AB=AD,CB=CD。 求证: AC 平分∠BAD。
AC⊥BD
A A
B
C
D
B
C
D
练习2:已知 AC=DB, ∠1=∠2.
B
A
F E
D
C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AE为高, ∠B=45°, ∠C=60°,求∠EAD的度数
A
B
C DE
在△ABC中,AE是高,AD是BC边上的中线, 且AE=3cm,DC=2cm,求△ABC的面积。
A
B
C DE
定义:能够 完全重合 的两个三角形
全 对应元素:对应_顶__点、对应 边 、 等 对应 角 。
则△BEC的面积是
。
3、 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 知AC=3,△ABD和△ACD的周长的差是2, 你能求出AB的长吗?
4、在△ABC中,点D在BC
A
边上,且BD:DC=1:2,则
S :S = △ABD
△ABC
。
B
D
C
1.如图,AD、BF都是△ABC 的高线,若∠CAD=30°,则 ∠CBF=______度。
A D
A
F
E
B
C
B
D
C
2、如图,CE、CF分别是∠ACB的角平分线和 ∠ACD的角平分线,则∠ECF=___度.
若∠A=50°,求∠BOC的度数。
A
B
A O
C
1、 如图,在△ABC中,BE是边AC
A
上的中线。已知AB=4,AC=3,
E
BE=5,△ABE的周长=________. C
B
2、在上图中,如果△ABC的面积是18,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 而第三边长为奇数,那么第三边长是 __7_或__9__ 。
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 一边是7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1_7_c_m___。
5、有4根木棒,长度分别为6cm,8cm, 12cm,2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 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