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考区1 中国立法史★★★★一、立法思想的变迁: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汉朝:德主刑辅,礼刑并用;唐朝:礼法合一;明朝:明刑弼教。
二、封建法典总则的变迁:法经:具,位于律尾;曹魏律:刑名,位于律首;晋律:刑名、法例,位于律首;北齐律:名例:位于律首,奠定后世刑法总则。
2.唐宋以降A.西周首创神权统治思想,对于我国封建统治有重要意义B.“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C.西周的礼在当时更多的表现为道德要求,并不具备法的特征D.西周的礼类似于禁止性规则,规定人们不得作出的行为,一旦违反了礼即落入了刑的领域【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西周时期的立法思想。
选项A错误。
神权思想不是西周首创。
选项B错误。
“亲亲”要求不能以下凌上。
选项C错误。
西周的礼已经具备法的特征,出礼入刑。
选项D错误。
西周的礼规定了人们必须做的行为,类似于命令性规则。
故本题选ABCD。
【例题·多选题】关于《法经》的叙述有:①《法经》的作者是燕国李悝;②《法经》中的《具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③《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④《杂法》、《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⑤《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其中不正确的有()。
A.①B.①②④C.⑤D.③【答案】AB【解析】本题考核《法经》。
《法经》的作者是魏国李悝,《杂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杂法》、《网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
故本题选AB。
【例题·多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法典中的《名例》篇,源于《法经》中的《具法》,经《魏律》将“具法”改为“刑名”,到《北魏律》又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最后在《北齐律》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奠定了后世刑法的总则B.张斐和杜预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律学家,对《魏律》进行了注释,并且其注释具有法律效力,故《魏律》亦被称为《张杜律》C.《北齐律》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法典,规定了重罪十条,置于律首,并明文规定: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典内容在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例如八议与官当制度入律【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
选项A错误。
《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
选项B错误。
张斐和杜预对《晋律》进行了注释。
选项D错误。
八议与官当制度不属于儒家理论。
故本题选ABD。
【例题·单选题】下列说法哪些不正确?()A.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了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的立法格局,其中比是比附与类推处理案件,式是公文程式B.《贞观律》基本确立了唐律的内容和风格,对《永徽律疏》的影响很大C.《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立法的最高成就,其法律制度“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D.《宋刑统》是我国迄今为止保留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有影响力的法典【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及唐宋法律。
选项D错误,《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唐律疏议》是我国迄今为止保留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有影响力的法典。
故本题选D。
【例题·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明大诰》仅在明初具有效力,但其确立了法典的六律格局,而法经中“盗贼网捕杂具”的格局则对大明律具有重要影响B.《大明律》的制定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初创到定型,历时30多年,表明了统治者对立法的积极与慎重态度C.中国封建法指导原则经历了德主刑辅、礼法合一、明刑弼教的变化,其中明刑弼教提倡先刑后教D.清代的事例是皇帝的上谕,则例是经过整理编订的事例,是单行法规,而《大清律例》律后所附为成例【答案】BC【解析】本题考核明清时期法律。
选项A错误。
《大明律》确立了法典的六律格局,并且摆脱了法经中“盗贼网捕杂具”的格局的影响。
选项D错误。
《大清律例》律后所附为条例。
故本题选BC。
考区2 中国刑法史★★★★★1.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例题·多选题】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奴隶制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以肉刑为中心B.秦代司法官的渎职罪分为见知不举、不直、纵囚,失刑等C.景帝颁布《瞂令》规定了笞杖尺寸、竹板制成、削平竹节、行刑不得换人等措施,标志着刑制改革的进步D.秦代区分共盗与群盗,其中群盗是聚众反抗统治秩序,属于危害皇权的重大犯罪【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刑法史。
奴隶制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以肉刑为中心。
秦代司法官的渎职罪:见知不举、不直、纵囚是故意犯罪,失刑是过失犯罪。
景帝颁布《瞂令》又称《箠令》规定了笞杖尺寸、竹板制成、削平竹节、行刑不得换人等措施,标志着刑制改革的进步。
秦代区分共盗与群盗,共盗:5人以上共同盗窃;群盗:聚众反抗统治秩序,危害皇权的重大犯罪。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秦代刑罚的叙述有:①流放刑分为迁刑和谪刑,其中迁刑适用于犯罪的官吏;②赎刑是判处犯人缴纳财物的刑罚;③城旦舂是指男犯为祭祀鬼神砍柴,女犯为祭祀鬼神做饭;④隶臣妾属于附加刑,针对犯人的妻儿;⑤赀刑分为赀甲、赀戍、赀徭;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B.②③④C.⑤D.①③【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核秦代刑罚。
①错误。
谪刑适用于犯罪的官吏。
②错误。
判处犯人缴纳财物的刑罚是赀刑,赎刑是以金钱免刑罚。
③错误。
城旦舂是男犯修城墙,女犯舂米做饭。
鬼薪是男犯为祭祀鬼神砍柴,白粲是女犯为祭祀鬼神做饭。
④错误。
隶臣妾也是徒刑的一种,男犯收为臣,女犯收为妾。
⑤正确,赀刑分为赀甲、赀戍、赀徭。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春秋》决狱由汉朝的董仲舒提倡,符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B. 魏律依据《周礼》的八辟制度规定的八议制度,其实质是儒家仁政的体现C.魏晋南北朝规定的死刑绞斩制度对后世有重要影响D.准五服制罪的实质是同罪异罚,其中斩衰亲长犯幼轻于缌麻亲的长犯幼【答案】CD【解析】本题考核古代刑罚制度。
选项A错误。
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其核心是“论心定罪”,只看动机不看行为,即以犯罪者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忠”、“孝”的精神定罪。
选项B错误。
八议制度,其实质是等级特权的体现。
选项C正确。
魏晋南北朝规定的死刑绞斩制度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选项D正确。
准五服制罪的实质是同罪异罚,其中斩衰亲长犯幼轻于缌麻亲的长犯幼。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唐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A.“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所谓出罪是要以一个较重的刑罚比照,判处一个较轻的刑罚B.唐律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其中自首是发自内心的悔悟,故可免罪退赃。
为了最大限度的教化犯罪者,一切犯罪均可适用于自首C.唐律中的“六赃”制度中,事后受财,若枉法,则以受财枉法论,不枉法,以受所监临论D.唐律将十恶列入名例之首,其中大不敬的含义是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行为【答案】BD【解析】本题考核唐代刑罚制度。
选项A正确。
类推原则:出罪,举重明轻;入罪:举轻明重。
选项B错误。
自首不适用于越度关、奸、私习天文、折伤人、谋反等重罪。
选项C正确。
唐律中的“六赃”制度中,事后受财,若枉法,则以受财枉法论,不枉法,以受所监临论。
选项D错误。
大不敬是指对皇帝极端不尊重的行为。
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行为是谋大逆。
【例题·多选题】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折杖法”自宋太祖开始推行,对于笞杖刑臀杖后释放,徒刑脊杖后释放,流刑脊杖后就地配役一年,但其不适用于死刑B.清代将故杀解释为临时起意的故意杀人,与英美法系以及近代以来大陆法系区分谋杀和故杀的“故杀”概念相同C.凌迟源于五代的西辽,宋仁宗时适用凌迟刑,神宗熙宁后成为常刑,至南宋,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刑,《大清现行刑律》废除D.西晋时谋杀罪成立要求至少是二人以上共犯,到了唐代,谋杀罪的成立不以二人以上共犯作为必要条件,直到清代将谋杀确定为有预谋的故意杀人,以区别于临时起意的故杀【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刑法史。
“折杖法”自宋太祖开始推行,对于笞杖刑臀杖后释放,徒刑脊杖后释放,流刑脊杖后就地配役一年,但其不适用于死刑。
清代将故杀解释为临时起意的故意杀人,与英美法系以及近代以来大陆法系区分谋杀和故杀的“故杀”概念相同。
凌迟源于五代的西辽,宋仁宗时适用凌迟刑,神宗熙宁后成为常刑,至南宋,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刑,《大清现行刑律》废除。
西晋时谋杀罪成立要求至少是二人以上共犯,到了唐代,谋杀罪的成立不以二人以上共犯作为必要条件,直到清代将谋杀确定为有预谋的故意杀人,以区别于临时起意的故杀。
考区3 中国司法史考点1司法机构★★★★一、皇帝拥有最高审判权;地方行政司法合署二、中央审判机构的变迁:西周:大司寇,秦汉:廷尉,北齐:大理寺,唐宋:大理寺,明清:刑部,清末:大理院【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司法机关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的“三法司”之一,首次出现于北魏,主监督B.在唐朝,大理寺主审判,刑部主复核,御史台主法律监督C.在唐朝,刑部属于中央复核机关,复核地方上报的重案和大理寺审理的案件D.唐朝的大理寺审判中央百官犯罪案件、京师徒以上案件以及刑部移送的须重审的死刑与疑难案件,但死刑案件须报皇帝批准【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司法机关。
选项A错误。
北齐最先设置大理寺,主审判。
选项B正确。
唐代沿袭隋制,皇帝一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
大理寺主审判,刑部主复核,御史台主法律监督。
选项C正确。
在唐朝,刑部属于中央复核机关,复核地方上报的重案和大理寺审理的案件。
选项D正确。
唐朝的大理寺审判中央百官犯罪案件、京师徒以上案件以及刑部移送的须重审的死刑与疑难案件,但死刑案件须报皇帝批准。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司法机关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明朝在交叉案件的管辖上实行“以轻就重,以少就多,以后就先”的原则,实行被告原则和军民分诉辖制B.清朝的刑部是最重要的司法机关,可以复核死刑C.清朝的地方官可以决笞杖徒三种刑罚,其中省按察司决笞杖刑,总督批复徒刑D.唐朝的刑部作为复核机关其对象是全国徒以上的案件,而清朝的大理寺作为复核机关则只能复核死刑案件【答案】AD【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的司法机关。
选项A正确。
明朝实行的是横向管辖。
选项B错误。
清朝的刑部是最重要的司法机关,但不可以复核死刑,死刑是由大理寺复核。
选项C错误。
州县为第一审级,决定笞杖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