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论文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博弈经济法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 @@@@ 指导教师@@@@@@【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抓起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的战略问题。

本文从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接着详细分析了博弈各方贸易保护的动因,最后重点提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博弈前言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是伴随着经济危机而出现的。

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国大多出现了经济严重下滑、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需求明显降低、失业率不断上升、对外贸易受限等多种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则纷纷挥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筑起了自己的小堡垒,将贸易保护主义再次作为各自的庇护伞。

世贸组织的很多成员国不惜违背国际贸易原则而纷纷效仿美国等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频频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就这样相继在世界各国诞生了。

[1]一、贸易保护主义概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自由贸易主义而言的,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为了使本国的产业、商品避免受到外国或其它地区商品的竞争,而通过实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并向本国内的商品提供各种优惠措施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的国家贸易理论或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分为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

其中,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的手段来限制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以保护国内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的政策主张。

随着世贸组织等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对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日益加强,其作用也相应的逐渐弱化。

鉴于此,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创新出来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来代替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

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公平贸易、保护环境、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躲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管制,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的目的,从而维护本国的贸易和就业。

新贸易保护主义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具有更加的合法性、在形式上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在技术上具有更明显的歧视性、在实际效果上具有更高的保护性。

[2]二、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分析(一)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静态博弈在当今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并行的时期,运用博弈论从静态和动态博弈来比较分析两种贸易政策,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弊端,在当今时代实施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难以行通,为什么贸易保护主义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永恒导向。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典型的模型之一,它是通过一次性的静态博弈来达成非合作的均衡解。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发现贸易自由化中政策的博弈和囚徒困境博弈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下面我们通过模型来说明博弈的过程和结果。

[3]不保护保护甲国乙国不保护保护(200, 200)(-300, 500)(500, -300)(0, 0)图1两国贸易政策博弈模型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甲国和乙国。

他们分别具有选择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或者实施自由贸易的自由,其受益情况如图1所示。

其中,每一项中第一个数字代表甲国的得益,第二个数字代表乙国的得益。

甲国和乙国均有可能取得最好得益500,或者最坏得益-300。

各方最终的得益情况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甲国有保护和不保护两种选择,如果乙国选择保护,则甲国就会选择保护(0>-300);如果乙国选择不保护,则甲国还是应该选择保护保护(500>200)。

也就是说,不管乙国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甲国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选择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同样,乙国也会采取和甲国一样的决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可见,该博弈的均衡解就是(0,0),即双方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显然,双方都选择不保护对博弈双方都是最佳结果,但是却出现了全局最坏的结果,总得益(200+200)>(500+(-300))>(0+0)。

这是因为两国都是各自独立的制定贸易政策的,没有经过谈判协商,就会产生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的矛盾、个体理性本身自在的矛盾,即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往往不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同时也不一定能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

(二)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动态重复博弈单次或有限次的博弈不会使两国均受益,只是一次性博弈的简单重复。

在无限次的重复博弈中,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是可能存在的。

单从静态博弈不能完全体现出两种贸易政策的选择,现从动态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

假设甲国和乙国均采用触发策略,即在第一次博弈中,均采用不保护的贸易政策,在第N 次博弈中,如果前N-1次的博弈甲国和乙国均采用不保护的贸易政策,则继续采用不保护贸易政策,否则就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也就是说,在无限次的博弈中都是先试图合作,第一次无条件的实施自由化贸易政策,若对方也采用了相同的政策,则继续选择不保护的贸易政策。

但是,一旦发现对方出现违背合作的决策,则用以后永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报复规则的破坏者。

甲国和乙国从没有相互沟通合作的静态博弈中吸取了教训,两国政府为了使得本国利益在长期内获得最大,在贸易政策上均会采取合作的自由贸易政策,一旦有一方选择了不合作则就威胁永远回到一次性博弈的结果。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16个国家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 的宗旨就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来协调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使得全球贸易能够快速发展。

WTO 成员国通过签订该协议来保证自觉遵守协议的同时也被该协议所约束,一旦有一国违背该协议的规则,必将遭到他国的报复或惩罚。

那么,一国的报复能力就成了他国衡量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决定因素,如果一国的报复能力较强,它国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并取消实施贸易保护的念想,相反,如果一国的报复能力很弱,针对该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便会盛行。

因此,双方合理的选择就是触发策略而不是一次性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4]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在短期内,各国可能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是完全的实施贸易自由化,但是最终贸易自由化必然会战胜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动因(一)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外部动因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加剧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成为21世纪的典型特征。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5]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一国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保障。

在全球化时代,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而是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经济主体利益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在国际竞争中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手段改善本国企业的收益,为本国企业争取有利的市场地位。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当本国产业受到国外进口商品的冲击时,社会各方面政治压力以及广大民众的呼声使得政府倾向于对那些受到冲击的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当前,世界各国在宏观调控中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所创造出来的总需求却可能是对外国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使得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减小。

全球化客观上使发达国家面临更为强烈的低生产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产业相应的转移,从而使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全球正经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剧世界范围内出口国与进口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充裕国与资源缺乏国家之间的矛盾。

贸易保护作为拯救本国经济的一个“惯性”思维,被各国重新拾起,一方面对本国经济产业进行暂时的保护,另一方面对竞争国进行打击。

中国作为率先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的国家之一,正在经受着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对手的疯狂“打击”。

2.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美联储从2000年5月开始连续11次将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降至2003年6月的1%,以拯救美国经济。

伴随着利率的下调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金融机构的房地产按揭贷款规模迅速扩大。

2003年-2006年四年美国平均房价涨幅超过50%,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又连续17次加息,以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大,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至5.25%。

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出现了负增长,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

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因不断上升的利率和下降的房价而无法按期偿还债务,金融贷款机构开始陷入财务困难。

另一方面,与30年代的经济危机极其相似,危机爆发的根源都在于美国这个世界经济中心与世界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次危机由信贷市场开始,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美国的金融市场,而美国金融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因此,当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危机的时候,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就已经爆发了。

[6]伴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难以幸免。

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以及此次危机爆发根源地的美国,经济一路下滑,2008年GDP增长仅为3.3%,比2007年的4.8%下降了31.25%,甚至出现负增长。

此外,失业率也从2007年12月的4.9%上升至2009年3月的8.5%。

由于经济危机导致需求下滑以及生产萎缩,全球贸易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严重恶化迹象。

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3月份预测,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将下降10%;发展中国家出口将下降2%到3%。

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经济。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二)博弈各方贸易保护内部动因:贸易关系国与国之间的政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两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

对外贸易也是如此,但两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关系趋向于互补时,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保护现象可能就会较少的发生,而两国的对外贸易关系趋于竞争性,则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不可避免。

基于此,本文将中国、东盟、欧美三方的对外贸易关系作为本文各方采取对外贸易保护措施的一个重要动因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