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桥梁工程连续刚构中桥施工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铁三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一工区O一O年十月1.编制说明 (2)1.1 编制依据 (2)1.2 编制原则 (2)2.工程概况及特点 (2)2.1 工程概况 (2)2.3 施工区域自然条件 (3)2.4 工程特点 (3)3、施工准备 (4)3.1 施工现场准备 (4)3.2 施工材料、机械、仪器设备的准备 (4)3.3 技术准备 (5)4 总体施工安排及施工计划 (5)4.1 总体施工安排思路 (5)4.2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6)4.3 施工进度计划 (6)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6)5.1 总体施工方案 (6)5.2 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6)5.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7)5.2.2 基础平整及处理 (7)5.2.3 支架和模板 (7)5.2.4 预留拱度设置 (8)5.3 受力计算 (9)6、各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15)6.1 钢筋加工及安装 (15)6.2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16)6.4 模板拆除及支架卸落 (17)6.5 质量标准 (18)7、保障措施 (19)7.1 安全保证措施 (19)7.1.1 安全保证体系 (19)7.2 工期保证措施 (21)7.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2)7.4 环境保护措施 (23)7.5 冬季保证措施 (24)兰新铁路连续刚构中桥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钢筋混凝土斜交刚构-连续梁参考图》兰乌二线施桥参13- IV o1.1.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1.3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10标段设计文件、图纸、变更图纸。
1.1.4现场的查勘情况。
1.2编制原则1.2.1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严格按照设计资料、施工规范对本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把好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保证全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2.2坚持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
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1.2.3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
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合理安排各项工程的施工,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并行操作、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工期,均衡生产,根据施工总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计划,以此为前提配备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
1.2.4合理安排部署,确保施工安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搞好文明施工。
1.2.5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2.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概况我工区的6座连续刚构分为:12+16+12m 16+20+16m 16+24+16m 18+24+18M四种形式,除纵向长度不同外,其余尺寸均相同。
基础全部采用© 1.25m桩基础,每个墩台下桩基数量为8个,桩长20~27m承台采用扩大承台,厚度2.5m,冈寸壁墩宽度全部为10.0m, 厚度分别为0.9、1.0、1.2m三种形式,此次方案以18+24+18m连续刚构中桥为主,其它形式的连续刚构施工方法与之相同,不再累述。
连续刚构梁体正交时为双线整体,梁体底宽10m,顶宽12.2m,外侧设悬臂,长1.1m,跨中梁高1.35m,中间刚壁墩根部梁高为2.05m,斜交时为双线分离变截面实体板梁,梁底宽4.99m,顶宽6.09m,外设悬臂,长1.1m,两线梁体之间缝隙为2cm主梁长61m斜交时刚臂墩斜交斜做,梁端与线路正交。
刚臂墩高为管段内分 4.5m、5.0m和5.5m三种。
2.2连续刚构主要工程量联18+24+18米连续刚构工程量表(斜交)2.3施工区域自然条件2.3.1地形地貌情况、交通、用水、用电条件施工区域跨越张掖市甘州区重要灌溉区,6座刚构桥邻近既有道路,均有施工便道与既有公路相连,交通方便。
施工用水采用地下井取水。
施工用电采用大电导入工点沿线路左侧红线内0.5m架设贯通电线路供电。
2.3.2气候、气象施工区域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以气候干燥降雨量小,冰冻期长,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冬季漫长且严寒为其主要特征。
年极端最低气温—27C,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1.23m。
2.4工程特点①施工安全要求高桥址位于公路道旁或灌溉水渠边,施工安全威胁大。
②工期紧张:连续刚构工期预计为1.5个月,受前期图纸的影响,工期十分紧张。
3、施工准备3.1施工现场准备钢筋集中在钢筋场加工,料场采用桥位处就近设置,用于支架、模板等材料的堆放。
3. 1. 1施工人员进场情况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全管段内工程施工进展情况,一联18+24+18米连续梁人员安排如下:施工人员计划安排见下表。
3.2施工材料、机械、仪器设备的准备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按资源供应能力和需求,做到超前计划,按时供应,强调保障,避免过多储存或供不应求。
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提前采购,储备足够的材料,避免出现供不应求材料停供的情况。
所有材料进场后,必须经过工地检验,检验合格并经标识后投入使用。
所有材料的进场和发放必须进行计量和点验。
对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机械上的各种仪表重新标定,设备配备见下表:3.3技术准备连续钢构桥由中铁三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一工区负责组织施工,一工区下设桥涵1、2两个架子队具体负责施工,其中桥涵1架子队负责永济1、2、3、4和明永二支渠5座连续钢构的具体施工;桥涵2架子队负责中南中桥的具体施工。
3.3.1架子队设测量队,配备先进、精良的测量仪器。
测量工程师及测工2〜4人,负责主要桩位及高程的测设与放样,负责水准点的加密和复核各施工队的测量成果,负责工程细部的定位和放样,同时进一步复核工区精测组的测量成果,形成相互检测制度。
施工时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对本桥进行测量放样。
同时对主要桩位设置护桩,并加密临时水准点。
3.3.2工区建立工地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架子队现场配备试验人员。
工地实验室建立试验台帐,进行原材料和材料组合效果检验和试验、进行配合比的选定,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3.3.3工区工程部负责复核图纸,详细理解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
确定重难点工程和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提出材料供应计划。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
4总体施工安排及施工计划4.1总体施工安排思路针对工期具体情况和工程特点,总体施工安排思路是:墩台身在2010年11月底前结束,支架搭设及预压在12月15日前完成,梁体模板及钢筋在12月31日前完成,梁体混凝土浇筑在2011年3月15日前完成。
4.2 施工进度计划:连续刚构板梁施工总体施工安排45天的施工工期,自2010年12月1日开工,于2011 年3 月15 日完工(不含冬休期2 个月)。
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5.1 总体施工方案先施工桥台,进行桥台回填、找平碾压硬化及改道后,边搭两端支架边施工主墩墩身。
主墩墩身施工完成后,进行主墩周围地基处理,搭设满堂式碗扣支架,安设外模、钢筋制安完成后,浇筑板梁。
最后拆除支架,施工连续梁附属工程。
连续刚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T测量定位一支架基础处理一承载力检测一支架安装一支架检查T安装底模一支架预压T预压卸载及标高调整一安装外侧模一绑扎底板钢筋一绑扎顶板钢筋一检查一浇注混凝土一养护一拆除底模及支架。
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成孔工艺,施工过程严格按旋挖钻施工工艺进行,摩擦桩施工沉渣厚度严格控制在20cm以内,桩基钢筋笼制作严格按验标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灌注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直接运输混凝土到孔口导管法灌注,为保证桩基施工质量,桩基混凝土超灌1.0m 以上。
桩基浇筑完成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施工承台,承台施工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方法同管段内其他大桥、特大桥相同,浇筑混凝土采用溜槽施工,插入式振捣棒人工振捣,施工过程中严禁用振捣棒平拖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顶面至少收2 次面。
桥台、墩身施工采用定型钢模板,桥台分两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至顶帽顶,第二次浇筑至桥台顶,桥台施工加固方式采用对拉杆配合蝴蝶结,对拉杆间距70*70cm,梅花形布置,为保证施工测量准确性,测量采用彻底换手测量。
钢壁墩施工采用定型钢模板,分两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至墩顶一下50cm处,墩顶50cm范围内与连续梁一起浇筑。
垫石于支座的组合高度为60cm双线分离时支座中心距采用3.0m,梁端处纵向活动支座设在每线桥梁内侧,双向活动支座设在每线桥梁外侧,曲线时纵向活动支座设在每片梁的曲线外侧。
垫石与支座之间预留2cm空隙,灌注无收缩高强度灌注砂浆,灌浆过程从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模板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查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为止。
5.2 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2.1施工前准备工作⑴施工前测量人员对板梁定位控制桩、水准点、导线点进行复测,仔细检查核对测量资料,对丢失及碰动的桩位要重新补测,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板梁施工过程中,配合现场施工人员对板梁模板支架,及各结构部位的尺寸、高程检查复测,要注意严格控制板梁各高程点的高程。
⑶板梁砼使用厂拌C40砼,罐车运输,砼泵车泵送入仓,现场坍落度控制在16〜18cm 对首车来料要检查砼的标号,坍落度值等有关技术参数,并按照有关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
⑷人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现场使用机具调试正常,并备250KW发电机一台,以备突然停电时使用。
5.2.2基础平整及处理按超出板梁投影1m宽范围清除板梁投影区内表层松土、腐殖土及杂物等,利用推土机或挖掘机找平后用20t振动压路机进行振动压实,直到原地面停止下沉为止。
如纵向和横向地面坡度过大,采取设置台阶方式,相邻台阶高差为30cm的整数倍,便于底托支垫平整。
用推土机对场地全部进行推平,并设置横向双向横坡,坡度控制在1%范围内,便于及时排除雨水。
碗口支架地带在碾压完毕经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在碾压区内再铺一层厚30cm的天然砂砾或砾石(注意天然砾石内凡有直径大于10cm的砾石必须人工清除),同时利用20t压路机进行振动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要求处理完毕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300Mpa。
同时保证碾压后的满堂支架搭设区应比周边原地面高出15〜20cm保证施工期内排水畅通。
基础处理完毕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5.2.3支架和模板碗扣式支架:底板主墩两边3m范围内采用60cm (横向)x 60cm (纵向),底板其它部位采用60cm (横向)x 90cm (纵向);翼板下采用横向90cm,纵向与底板对应60或90cm;主受力方木采用12cmX 14cm纵向放置,底板下间距间距为60cm,翼缘板下间距为90cm;分布方木采用10cm x 10cm方木横向放置,间距25cm;地托垫木采用12cm x 14cm方木横向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