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漠主题在_好人难寻_女性角色中的体现

冷漠主题在_好人难寻_女性角色中的体现

冷漠主题在《好人难寻》女性角色中的体现
⊙龙中莲[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

冷漠是其著名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所体现的主题。

本文分
析了在当时信仰匮乏、金钱物质至上的男权社会里,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冷漠。

关键词:《好人难寻》女性角色冷漠主题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作家,是为美国南方“争光的”的优秀代表作家之一。


—尤其是美国南方文学艺术中的瑰的两部长篇小说《慧血》《暴力夺走了它》和三十一个短篇小说是美国文学——
宝,她的短篇小说多次荣获欧·亨利文学奖。

在奥康纳所处的年代,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了一股茫然无知的失望情绪,对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新的社会意识和人们的思维的复杂性无所适从。

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透过经济繁荣的社会表象,奥康纳洞悉了美国人精神颓废、道德败坏、信仰丧失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奥康纳的小说中,主人公大多都是有着复杂的内心与扭曲的灵魂的小人物,而其中的女性人物在金钱社会的男权压迫下,不仅失去表达的权力,也失去自身的宗教信仰,从而对一切事物都很冷漠。

《好人难寻》(1955)是其同名小说集的代表作品。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贝雷一家六口计划去佛罗里达州度假,而老奶奶从报上得知一个“不合时宜”的坏人正逃往佛罗里达。

老奶奶通过描述记忆中神秘、古老的种植园让孩子们闹着去田纳西州。

谁知,老奶奶根本就是记错了地方,车在颠簸的路上翻了,正好遇到由“不合时宜”领头的三个越狱犯人。

虽然老奶奶费尽心机苦苦哀求,但是她和全家都被枪杀。

作者通过这种看似平淡、不带感情色彩的描述,以及骇人的暴力和死亡作结尾来引起读者对人性冷漠的思考。

奥康纳曾经说过:“我的读者是那些认为上帝已经死了的人,我很清楚自己正是为这些人而写作的。

”在这样的暴力之下,奥康纳通过小说中女性角色所表现出的对人和事情冷漠,对男权的唯命是从导致对自身的权利和命运的漠视的描写,加深了人们对人性冷漠的关注。

一、老奶奶
长期以来,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妇女事事都受控于男人,没有属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在战后美国的商业社会中,人和人之间被金钱关系所腐蚀,人变得冷漠和自私,信仰也逐渐缺失。

女性在这样男权的金钱社会里,无所适从,只能随波逐流,做男性的附庸。

小说中的老奶奶就是这样社会背景下狭隘、自私、冷漠的代表,她并不真正关心别人也没有真正地爱自己的家人,家人也不尊重她,但她却用好人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在小说开头,老奶奶“想到东田纳西州去探望一下亲友,因此想方设法叫贝雷改变主意”,她试图利用报上看到的一个叫“不合时宜”的人越狱逃窜到佛罗里达州的消息让儿子改变机会,然而儿子和儿媳都没有理睬她,反而被孙子和孙女奚落了一顿。

在路上,当她看到光着屁股的黑人小孩的时候,她没有同情,而是说:“乡下的黑崽子可不像咱们那样样样都有。

我要是会画画儿,一定画这样一幅画。


当车到达图姆斯博罗郊外,老奶奶想去看她还是少女时候参观过的附近的一个古老的种植园,她知道怎么让儿子和两个孙子听命,因为她深谙那个时候的手段:金钱。

所以,她用一个她知道的神秘、古老的种植园的故事吸引孙子和孙女。

“她狡黠地说,说的并非实话,却希望人人相信,‘传说当年谢尔曼将军带兵过来的时候,这家人把银器全都藏在里面了,可是后来再也没有找到。

’孙子和孙女的寻宝好奇心顿时被激起,大肆地闹腾着要去看那栋带夹板墙的房子。

最后儿子被迫答应掉头去了。


然而当老奶奶意识到自己记得的种植园不是在佐治亚洲,而是在田纳西州时,车翻了。

在车祸后,一家人面对“不合时宜”的人时,老奶奶首先想到的是为自己开脱:“你不会杀害一个妇道人家吧?”甚至违心地尖叫说:“我知道你是个好人。

你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匪徒之辈。

我知道你准是好人家出身!”而在儿子和孙子被拉到树林去的时候,她作为母亲和奶奶,没有为他们求情,而是“抬手整理整理帽檐,好像也要跟儿子一块儿进入树林,可是帽檐不幸脱落在手中,她愣在那里,瞪着手里拎着的帽檐,过了半晌才松手让它落在地上”;当媳妇、孙女和小婴儿被拉到树林里去的时候,一向话多的她却没有为她们求情,听到枪声响过,她念叨的也只是:“贝雷儿啊,贝雷宝贝儿啊”,老奶奶的自私、冷漠的人性一览无遗。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
小说纵横52
二、孩子妈和红萨米的老婆
男性文化主宰着女性的一切行为和意识。

女性的社会角色是生孩子、做家务,成为男人的附庸。

所以,在《好人难寻》里面,贝雷和红萨米的妻子都是没有名字的,只有在家庭中的角色的称呼:孩子妈、老婆。

而当时美国,强大的物质世界征服了精神世界,大多数妇女就默认自身作为男性附庸的事实,冷漠地承受着一切不合理,“她们必须做的一切,都是准备奉献自己……适应家庭、生儿育女”。

小说中的这两个女性就是典型的冷漠处之的代表人物。

综观全文,孩子妈就只说了两次话,始终都在带着孩子,一切都是丈夫贝雷说了算,不能参言家中任何决定。

她和多话的老奶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两次,也是她屈从男权的典型的表现。

孩子妈的第一次说话是拿着抢的“不合时宜”的人让她管住孩子,让他们坐在一起。

在这样危险的时候,习惯于遵从男权命令的孩子妈马上就叫孩子:
“过来。

”第二次,当丈夫和儿子被枪杀后,“不合时宜”的人问她愿意和丈夫会合的时候,明知道去了就是死,她回答的却是:
“行,谢谢。

”这样的回答,既包括了对跟从丈夫死去的认命,也是对男性暴力的屈服。

孩子妈的这些行为,就是屈从于男权的控制,冷漠地对待自身命运的表现。

而红萨米的老婆在小说中话要多一些。

但是同样的,她的行为和话语都表明了女性在男权的金钱世界中的附庸地位,冷漠地对待自身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

当她问老奶奶的孙女是否愿意做她的小女儿的时候,得到的是小女孩否定的、粗鲁无礼的回答,她却还要彬彬有礼地做个窘相,害怕得罪客人。

而红萨米还叫她“少在柜台那儿磨蹭,赶紧招待顾客”;她“端来吃食,没有托盘,居然一下子把五盘全都端来了,一手拿两盘,胳膊肘上还悬乎乎地托着另一盘”;但是,对于这么能干的老婆,红萨米却并不尊重。

在红萨米和老奶奶说到报上提到的“不合时宜”的人的时候,红萨米的老婆说:“他要是听说有这个地方,准保会来的。

他要是听说钱柜里只有两分钱,必定会……”而红萨米却不给她闲谈的权利,支使她又去给客人拿东西,她也顺从地去了。

这些都表明,红萨米的老婆认识的美国社会是金钱社会,丈夫对她具有支配权。

三、孙女:琼·斯塔
在《好人难寻》里,所有的女性都没有名字,除了孙女琼·斯塔。

奥康纳给了孙女这个人物这么美的一个名字,用意是极其深刻的。

虽然有名字的琼·斯塔表现得不像其他的女性那样对男权唯命是从,好像是女性的希望,但是大人们追求物质享受、信仰缺失影响了本应该是天真、单纯的孩子,所以,在琼·斯塔的认识里,物质至上是第一位的。

小说中琼·斯塔的所有行为和语言表明她势利、世俗,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冷漠的。

当老奶奶试图说服贝雷去田纳西州时,琼·斯塔的哥哥却建议老奶奶呆在家里,琼·斯塔尖酸地说:“就是让她在家里当一天女皇,她也不愿意呆……就是给她一百万块钱,她也不愿意呆在家里”;在红萨米的老婆问她是否愿意当她的小女儿的时候,她也是尖酸刻薄地说:“不,当然不愿意……就是给我一百万块钱,我也不愿意呆在这样一个破烂的鬼地方!”
琼·斯塔不仅对人不尊重,没有爱心,对家乡事物也是一样的冷漠。

对于哥哥约翰·韦斯利说“田纳西不过是一块垃圾堆似的高低不平的山地罢了”时,她完全赞同,并帮腔说:
“说得完全对。


不过,喜欢用“一百万块钱”来表达感情的琼·斯塔虽然对老奶奶没有半点尊敬,倒是对她所说的“带有秘密夹板墙、藏有银器”的种植园充满兴趣,和哥哥一起蛮横无理地迫使他们的爸爸掉头转向那个“满是银器”的种植园。

并且,在车祸发生之后,琼·斯塔不仅不担心家人的安危,反而狂热地乱叫出车祸了,甚至失望地说:“真可惜谁也没死!”
奥康纳透过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人们的自私冷漠,信仰和精神世界的匮乏,在《好人难寻》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剖析了在一切以金钱和物质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心灵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依托,不注重精神、信仰,冷漠地对待周围的人、事物以及自身的命运的冷漠。

参考文献:
[1]奥康纳.神迹与表现:随笔集[M].萨利-罗伯特菲茨杰拉
德选编.纽约:法拉-斯特劳斯-吉鲁出版公司,1969,85.
[2]波伏娃.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23.
[3]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M].屠珍译.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6,63.(引文均出自此书).
[4]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困惑[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
社,1988.
作者:龙中莲,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

编辑:吕晓东E-mail:lvxiaodong8181@
小说纵横53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 REVIEW/。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