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案治疗糖尿病的案例一、郭正杰中医辨证治糖尿病方治糖尿病(脾肾两虚)方处方:熟地、山药、黄芪、扁豆各20克,山茱萸、党参、葛根、白术各12克,当归、肉苁蓉、茯苓各10 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肾。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脾。
肾两虚型。
症见口渴多饮,小便量多,腰膝酸软,肢冷,气短懒言,身倦,腹胀便溏,伴浮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阴虚毒蕴)方处方: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20克,丹皮、竹叶、白薇各10克,黄连、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泄热滋阴,清热解毒。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毒蕴型。
多饮、多尿、多食不显著,化验空腹血糖较高,并发多发性疖肿,伴心烦失眠,潮热,舌红苔黄,脉洪或数。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阴虚肝郁)方处方:熟地、山药、生地、麦冬、白芍各15克,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当归、柴胡各10克,薄荷、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生津,舒肝解郁。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阴虚肝郁型。
临床症见多饮而渴不止,或多食而善饥,或尿多而味甘,口苦咽干舌燥,心情不畅,两胁胀痛,嗳气脘满,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创方者:郭正杰治糖尿病(血瘀气滞)方处方:柴胡、当归、桃仁、丹参、天花粉、赤芍各10克,生地、葛根、麦冬各15克,甲珠、红花、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
用于治疗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血瘀气滞型。
症见口渴欲饮,多食易饥,或小便量多而混浊,伴头痛,胸痛,胁痛,舌淡紫黯,脉沉涩或沉滞。
二、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曹淑芬献方淡竹叶生津止渴治糖尿病淡竹叶,清心除烦之妙药。
夏日以之煎水代茶,可消暑热,宁心神。
治疗妊娠五六月心惊胆怯、虚烦而渴的子烦证,余常用《证治准绳》中的竹叶汤,颇有效验。
方用:人参、麦冬、茯苓、黄芩各5克,淡竹叶10片。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竹叶清心除烦,用黄芩泻火安胎,用麦冬生津止渴,用人参补气扶正。
清补结合,标本同治,收效甚良。
淡竹叶,生津止渴之佳品。
治疗糖尿病因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者,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竹叶黄芪汤。
方用:淡竹叶、生地黄、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各15克,生石膏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即张仲景竹叶石膏汤加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黄芩而成。
“人参、黄芪、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
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芪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炽,而气血之得补可知,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用之大寒剂中,欲其通阴阳之路也。
”主要协同,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至损阳,温之而不至助火,扶正而邪却矣。
”知母治口渴多尿糖尿病知母与石膏相伍,善于清热除烦,如白虎汤,治疗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与黄柏相伍,善于滋阴降火。
如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知母与贝母相伍,善于清肺化痰,如二母散,治疗肺燥咳嗽等症。
知母与花粉相伍,善于滋阴润燥,如玉液汤,治疗消渴。
治疗体质较虚、口渴多尿的糖尿病,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玉液汤。
方用:生山药30克,生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15克,生鸡内金10克(研末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张锡纯说:“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也。
方中以黄芪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使之阳生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
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
”使用时,余常加入红参、山茱萸、苍术,其效更彰。
三、中医药治疗治糖尿病并发全身瘙痒患者,高某,男,66岁,饮食失时,暴饮暴食以为常。
患糖尿病12年余。
曾服消渴丸、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空腹血糖波动在8.0mmo1/L左右。
2012年3月7日,出现头晕,口干渴而乏力,空腹血糖12.0mmo1/L。
住院西医药治疗20天,症状有所控制,但继发全身瘙痒,皮肤颜色正常,无丘疹,上自头皮下至足尖等无处不痒,心烦不安,昼夜如此,难易入眠。
曾输液抗过敏,口服西药均无良效。
患者要求中医药治疗。
2012年3月28日来诊:患者精神尚好,神志清晰,语言自如,食欲尚可,因全身皮肤瘙痒而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脉沉缓无力,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红,舌苔白薄微干。
此乃久病阴伤,气阴不足,血虚化燥而致全身瘙痒。
治宜益气生津,活血除风润燥。
玉泉汤加味。
处方:甘葛根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太子参15克,百合20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全虫10克,蜈蚣2条,僵蚕12克,蝉蜕15克,百部12克,升麻10克,苦参15克。
水煎服,一日三煎三服,上方连服5剂症状明显好转,同上方继服5剂。
4月8日复诊:症状基本消失,余有会阴部瘙痒但能忍受,其他皮肤均趋于正常,效不更方,再以原方继服5剂。
4月14日复诊,全身皮肤瘙痒消失,但会阴部稍有痒感,近期空腹血糖仍持续7.6mmo1/L左右,其他无所苦,为避免复发,患者要求再服五剂以固疗效。
总共服中药20剂,随访观察月余未见复发。
按玉泉汤是余将玉泉丸改为汤剂,汤剂是用水煎的液体,丸剂为固体,是以水加粘合剂而制成的丸剂,二者同性异名,因剂型不同,但它的作用相同。
它来源于明代《古今医鉴》和清代《叶天士手集祕方》,其方组成有粉甘葛根、天花粉、生地、麦冬、五味子等。
具有生津滋阴、润燥止渴、益气除烦的功效,主治肺胃阴不足之症。
此患者久病伤阴致阴虚化燥,燥热郁滞于肌肤腠理之间不得外越,而在肌腠随营气窜乱,故而全身皮肤瘙痒难以忍受。
治疗用玉泉汤生津滋阴润燥,配以太子参、百合,生津补肺气,敷布津液以清燥热而烦自除。
久病多虚,久虚多瘀,瘀中必有滞,加当归、红花以活血中之瘀,血中之滞。
全虫、僵蚕、蝉蜕镇静,清血中之燥热,除肌腠皮肤之风邪。
《内经病机十九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者血也,血中郁热则瘙痒。
用蝉蜕、升麻、百部、苦参除皮下瘀积之热毒,使皮肤瘙痒自除。
四、黄中柱消渴安主治糖尿病组成黄芪15克,天花粉30克,生地30克,怀山药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知母15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云苓10克,大黄6克。
功能养阴润燥,益气止渴,清热生津。
主治消渴病。
用法水煎3次,每次取液150毫升。
每日1剂,早、中、晚饭后分三次服(或当茶饮)。
嘱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态,平衡饮食,生活规律。
方解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是体质太弱,身体阴虚火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所致。
病发部位以肺、胃、肾为主,而以肾亏为关键。
方中天花粉、知母泻火生津;生地、丹参、黄芩清热生津,活血散瘀通络;云苓利水散湿;黄芪、太子参、怀山药补中益气,养阴生津,其中怀山药能健脾养阴,临床证实治消渴病有效,用量要大,一般用30~60克;麦冬、大黄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泻热。
本方临床运用观察30多年,效果满意。
加减凡体弱肾阴虚亏者加西洋参、枸杞子、田七、桑螵蛸;口渴多饮,尿多,消渴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加量;气阴而虚,疲倦无力者,加白术、白芍,黄芪加量。
黄中柱,男,生于1937年,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西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50多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难、急危病症。
发表学术论文99篇、科普文章199篇。
五、老中医能曼琪治糖尿病经验能曼琪,女,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i 任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七届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
熊教授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用力尤深,擅长糖尿病的诊治,开创了泻热逐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近年她又提出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必须研究胰岛素抵抗的新观点,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就其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如下。
1.白虎加人参汤:知母18克,生石膏30克(碎,绵裹),炙甘草6克,粳米12克,生晒人参9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用以糖尿病初起之际或血糖控制不良时,病人常出现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口干舌燥,舌红苔黄等症,其中以口渴引饮为辨证要点,此为阳明胃腑燥热炽盛,热盛伤津耗气所致。
2.真武汤:茯苓、白芍、生姜、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克,白术 6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认为糖尿病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蒸化气行水,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即成糖尿病肾病。
本证可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全身浮肿,头眩心悸,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迟弱。
但以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弱为辨证要点。
属中医“水肿”范畴。
遇此病证,熊教授主以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
3.肾气丸:熟地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 克,桂枝、炮附子各3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认为消渴之病,以多尿为主症者,是为下消。
因为肾阳虚衰,病人常有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四肢乏力,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症,熊教授每用肾气丸温补肾阳,疗效卓著。
4.五苓散加黄芪:黄芪、泽泻各20克,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12 克,桂枝(去皮)8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用之治疗糖尿病性神经原膀胱。
本病早期,偶在生气着急时出现排尿间隔延长;中期病仍可出现尿流变弱,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多次排尿后仍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晚期可完全不排尿,导致尿潴留或尿路感染。
这类病人多有数年或十几年以上的糖尿病史,同时可见少腹胀满,渴欲饮水,呕吐,舌淡苔白,脉浮等症。
其中以小便不利,少腹胀满为辨证要点。
治当益气通阳,化气利水,应及早使用五苓散加黄芪。
5.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熊教授用本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病人常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多呈对称性发作,尤以下肢为甚,由麻木,触电感,蚁爬感,继而刺痛,甚则可呈放射性,或牵扯性,或痉挛性作痛,多以夜间疼痛较剧。
熊教授认为本病治疗,既要补气滋阴治其本,又要不忘活血通脉治其标,处方:桂枝、乳香、没药、苏木、红花、毛冬青各10克,煎水置温浸泡外洗。
六、刘文峰:天津名医治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方处方:黄芪50克,白芍、白术各18克,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全蝎各10克,清半夏、川芎、陈皮、茯苓、白芥子各15克。
用法:冷水浸泡30分钟,急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水煎两次,共取药液约400毫升,早晚饭后各服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