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肝硬化课件
“海蛇头”
57
58
59
肝功能不全
原因:肝细胞长期反复受损,不能完全再生和 代偿时出现
肝硬化
liver cirrhosis
1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门脉性肝硬化
三、其他类型肝硬化
22
(一) 肝脏正常结构
3
4
肝脏的组织学结构
肝小 叶
汇管 区
5
肝脏的基本结构——肝小叶
组成
中央静脉 肝细胞板 肝血窦 窦周隙 胆小管
6
肝血 窦 肝细 胞板
中央 静脉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脏的基本结构——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interlobular artery) 小叶间静脉(interlobular vein) 小叶间胆管(interlobular bile duct)
支
食管下 静脉丛
胃左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 下静脉
直肠静脉丛
43
肝内血液循环通路
门静脉(功能血管)2/3
小叶间静脉 肝血窦
肝动脉(营养血管)1/3 小叶间动脉
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静脉
下腔静脉
44
发病机制
肝纤维化使肝静脉的分支小叶下静脉、中 央静脉、肝窦受压
肝内血管网受破坏而减少,增加门静脉回 流阻力
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
45
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
门静脉 小叶间静脉
窦前阻 塞
吻合支
肝动脉
肝血窦
小叶间动脉
中央静脉
窦性阻 塞
小叶下静脉 肝静脉
窦后阻 塞
下腔静脉
46
肝内血循环示意图
47
门脉高压症
48
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49
1.脾肿大
肉眼: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达500-1000g, 质硬,包膜增厚,切面暗红
8
9
肝脏的细胞组成
组成
实质细胞——肝细胞
非实质细胞
枯夫氏细胞
贮脂细胞
10
11
窦周 隙 枯夫 氏C
肝细 胞
12
肝正常血液循环
门V
小叶间V
肝窦
肝A
小叶间A
肝V
小叶下V 中央V
13
正 常 肝 小 叶 血 循 环 模 式 图
14
15
正常肝组织
小
叶
间 胆 管
小 叶 间
静
脉
小 叶 间 动 16 脉
28
3.营养缺乏:经过脂肪肝阶段发展为肝硬化
4.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 砷、黄磷、四氯化碳等
29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慢性酒精中毒 营养缺乏 毒物物质
肝细胞广泛 肝细胞结 变性、坏死 节状再生 包
绕 纤维组织广泛增生
肝小叶内增生
汇管区内增生
网状纤维胶原化 贮脂细胞增生分泌大量胶原
30
肝内纤维组织增生的三个途径
不全分割型
19
我国常用
坏死后性(大结节型或大小结节混合型) 门脉性肝硬化
综合 分类
胆汁性 寄生虫性 淤血性
小结节型
色素性
20
小节结型肝硬化
小结节性肝硬化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micronodular cirrhosis and congestive cardiac failure: 肝苍白、 脂肪变、见多个小结节;上图充血性心力衰竭患 者标本见肝呈暗红色、肿胀,包膜紧张。
24
脂肪性肝硬化
假小叶周围薄层纤 维组织包绕,肝细 胞脂肪变性,体积 变大,压迫肝血窦。
25
(三)主要临床表现
晚期主要表现为:门脉压力升高 肝功能障碍
发病情况:20-50岁成年人
26
★二、门脉性肝硬化
2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毒性肝炎:70%~80%,HBV,HCV 2.慢性酒精中毒:
34
镜下变化——假小叶形成
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 将原来的肝小叶分隔 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 或椭圆形肝细胞团, 称为假小叶。
35
镜下假小叶特征
中央静脉: 缺如、偏位或出现两个以上并且可以出现汇管区。
肝细胞: 变性和坏死; 再生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大、核大深染、双核, 结节状增生
纤维间隔: 宽窄不一,小胆管和假胆管增生,淋巴细胞单核 细胞浸润
21
大节结型肝硬化
肝脏明显增大,重达1720g,表面布满大结节。
22
胆汁性肝硬变
结节较小,门静脉周 围有纤维增生,呈不 规则的灰白色。
先天性胆道封闭,肝 肿大,左叶被膜可见 颗粒状病变。
23
淤血性肝硬化
淤血性肝硬变 congestive cirrhosis:肝小叶中心纤维组 织增生向周围扩展。cv为中央静脉,g为门管区。
55
腹水形成机制
1. 门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 压升高,液体漏入腹腔
2. 窦内压升高,经肝被摸漏入 腹腔
3.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 压降低
4. 肝功能障碍,激素灭活减少; 腹水形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激素分泌增多
56
4.侧枝循环形成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 张—呕血(最常见)
痔静脉丛曲张—黑便 腹壁浅静脉曲张—
镜下:红髓脾索增宽,纤维化,脾窦扩张; 白髓缩小,纤维化;
脾功能亢进: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50
脾肿大
51
正常脾脏的位置
52
53
2.胃肠道淤血
病变:肠壁增厚,皱襞增宽,胶冻状外观 临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
54
3.腹水—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失代偿期75%以上有腹水 常先有腹胀后有腹水(“先刮风后下雨”) 漏出液:淡黄色、透明 腹壁绷紧发亮如蛙腹
炎细胞和受损伤的肝固有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
肝星形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及原有网状支架的破坏,融合为较大 的胶原纤维
31
32
(二)病理变化
33
肉眼变化:
早期:体积正常或稍肿大, 质地正常或稍硬
晚期: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表面及切 面呈可见弥漫分布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其大小 相近,直径在0.1-0.5cm之间,最大不超过1cm; 结节周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间隔所包绕,间隔 较窄且宽窄均匀。
36
37
38
39
血管网减少和异常吻合支形成
血窦及肝静脉直接破坏或受压,造成血管网 减少
纤维间隔内肝动脉与肝静脉、门静脉分支形 成异常吻合,使流经小叶内的血液减少
40
(三)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 肝功能不全
41
门脉高压症
42
门
静
附脐静脉
脉 脐旁静脉丛
及
其
分
肠系膜 上静脉
17
一、概述
(一)肝硬化的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三种病变 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 径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 肝脏疾病。
18
(二)分类
病因 分类
病毒性 酒精性 胆汁性 淤血性 寄生虫性 隐源性
形态 分类
大结节型 小结节型 大小结节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