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课件 肝硬化

病理学课件 肝硬化


⑤肝性脑病(肝昏迷):
⑤肝性脑病(肝昏迷):
最严重的后果。
门静脉血不经肝而绕道入右
心, 血中有毒物不经解毒入
体循环, 引起肝昏迷。
结局:
1.肝昏迷死亡
2.上消化道大出血
(食道下段静脉丛破裂)→失血性休克;
3.合并肝癌、感染
坏死后性肝硬化
肉眼观察: 1.肝脏变形明显 2. 结 节 较 大 , 大 小 相 差 悬 殊 (1.06.0cm),也叫大结节性肝硬变。 3.结节间纤维间隔较厚, 厚薄不均。
②胃肠道淤血:
③腹水:漏出液。cap↑;血胶压↓;ALD↑
④侧枝循环形成:a.食道下段静脉丛
b.直肠静脉丛
c.腹壁浅静脉丛
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
①门脉高压(结缔组织)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低蛋白血症) ③淋巴循环障碍(血浆-肝窦-组织间隙-肝表面-腹腔)
④ADH、醛固酮所谓灭活作用减弱(水钠潴留)
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包膜增厚 表面和切面:细颗粒或小结节状,结节大 小相对一致, 约0.1-0.5cm.一般不超过1cm 切面呈圆形或类圆形岛屿状结构,大小与表面 一致周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条索或间隔包绕
镜下观察:
1.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 2.假小叶形成 3.纤维间隔
假小叶:由增生纤维组织将原来肝小叶分隔包 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
再生, 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脏 结构破坏、血液循环途径改建,肝脏变 形、变硬,称为肝硬化
综合分类: (我国常用的分类)
病因+病变特点+临床特点
门脉性肝硬变( 小结节)(最常见) 坏死后性肝硬变( 大结节、大小结节混合) 胆汁性肝硬变 淤血性肝硬变 寄生虫性肝硬变 色素性肝硬变
病 因
病毒性肝炎:(我国最常见的原因) 70%~80%,HBV,HCV 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国家)

肝脏的血液循环
胆小管
肝动脉
门静脉
小叶间A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静脉
下腔静脉
门静脉高压症原因:
⑴肝A与门V分支吻合(窦前阻塞) ⑵窦周纤维化或肝窦闭塞(窦性阻塞) ⑶小叶下V受压狭窄(窦后阻塞)
⑷肝内血管网受破坏→门脉回流的阻力↑
门脉高压征症状:
①脾肿大和脾功亢进:可达脐部,1000克↑
肝细胞改变 正常、萎缩、再生
炎细胞浸润
(宽窄一致) 小胆管增生和假胆管形成
纤维间隔:
假小叶
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血管网减少和异常吻合支形成
⒈肝内血管网减少:
血窦及肝静脉直接破坏或受压,造成血管网减少
⑴纤维组织增生分割破坏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
扭曲和阻塞
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
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 砷、黄磷、四氯化碳、氯仿等 营养缺乏: 甲硫氨酸、光氨酸、蛋白质、胆硷等
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肝 损伤 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小叶结构改变
肝血液循环途径改变
肝变形、变硬 不可逆的形态改变
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不全
基本过程
肝细胞变 性坏死和 炎症
炎细胞、星形细 胞、内皮细胞、 肝细胞、胆管上 皮释放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破坏、 毒素刺激星形细 胞
星形细胞增 生,转化, 产生胶原纤 维,早期纤 维化
纤维相互连接,分隔原有肝小叶
残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病因消除 可恢复
肝硬化
病理变化:
肉 早期与中期: 眼 肝体积正常或略大,重量增加,质稍硬 观 后期: 察
概述:
1、肝硬化不是一种特异性的疾病,而是多种
原因引起慢性肝损伤的晚期阶段
2、肝硬化时肝结构破坏累及整个肝脏,其形
态改变是不可逆的 3、形态特征为:纤维化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假小叶) 4、发病年龄:20-50岁
5、临床表现: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障碍

念:
各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肝细胞变
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
坏死后性肝硬化
光镜:
①假小叶大小不一, 相差悬殊,形态不规则。
②假小叶内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 ③假小叶间纤维间隔宽窄不一。
坏死后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与继发性
原因:胆管系统阻塞
病理:
大体:深绿或绿褐色 镜下: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胆及胆栓形成;
纤维组织增生与小叶的改建轻
①食管V曲张——
上消化道大出血
(死因) ②腹壁浅V曲张—-海蛇头现象 ③直肠V曲张—— 便血
食 管 V 曲 张
直肠V曲张
肝功能不全
①蛋白质合成障碍:白蛋白合成减少;白/球↓ ②出血倾向:凝血因子、血小板↓、脾功能亢进 ③胆色素代谢障碍:肝细胞性黄疽 ④激素灭活减弱:(雌激素↑) a.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 b.蜘蛛痣、肝掌
1.假小叶(大小相仿)形成是其特征性 病变,假小叶内可以出现下列改变: 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②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再生; ③中央静脉偏位、缺如、多个,可有汇 管区。 2. 纤维间隔宽窄一致,可见慢性炎细胞 浸润及假胆管、胆管增生。
结构改变
中央静脉:偏位、缺如 两个或以上
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假小叶(大小相仿)
血管网减少和异常吻合支形成
⒉血管异常吻合:
纤维间隔内肝动脉与肝静脉、门静脉分支形成异常吻 合,使流经小叶内的血液减少
血窦毛细血管化:血窦壁连续型基底膜形成
⑴小叶间静脉→ 残存扩张肝窦→中央静脉→小叶下 静脉 ⑵小叶间静脉─→小叶下静脉(短路) ⑶肝静脉─→门静脉
临床病理联系
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不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