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学第三章练习(1)

现代教育学第三章练习(1)

《现代教育学》练习三: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满堂灌”、“题海战术”、“节假日补课加班”违背了现代教育的( A )。

A、人道性原则
B、个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2、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是( C )。

A、教育系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B、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的矛盾
C、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3、将“稳重”、“规矩”视为成熟懂事而倍加推崇,将“出格”“异想天开”视为不成熟、不懂事而加以排斥,忽视了教育的( B )。

A、人道性原则
B、个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4、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 C )
A、人道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个性原则
5、教育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B )
A、情感性
B、双边性
C、创造性
D、审美性
6、( A )是创新的开端,是创新活动最原始、最有力、最持久的内驱力。

A、好奇心
B、求知欲
C、惯性
D、宽容的氛围
7、( D )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

A、教育原则
B、教育艺术
C、教育目的
D、教育规律
8、下列属于教育的表层结构的是( C )
A、教育目标
B、教学
C、教育体制D教育思想
9、( D )是教育民主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励教师的教育民主观念的重要途径。

A、因材施教
B、长善救失
C、抓住关键期
D、启发式教育
10、( B )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和人的发展的基本前提。

A、民主
B、活动
C、创新
D、幸福
二、多项选择
1、自主性包括(ABC )三个方面。

A、独立思考
B、自主选择
C、承担责任
D、自由
2、在教育上,所谓尊重个性,是指(AB )
A、一是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性和独特性
B、二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C、个人有做自己愿意做事情权利
D、发展个人特长
3、运用系统的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ABC )
A、教育结构规律
B、教育功能规律
C、教育发展规律
D、教育活动规律
4、教育的深层结构包括(ACD )
A、教育目标
B、教育形式
C、教育思想
D、教学
5、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ABCD )
A、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法定的基本权利
B、培养民主精神的需要
C、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D、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潮流
6、贯彻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联系日常生活并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B、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C、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D、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7、教育艺术具有(ABCDE )特征。

A、主观性
B、情感性
C、双边性
D、创造性
E、审美性
8、教育的结构规律包括(ABCD )
A、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碧玺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
B、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C、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D、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维度。

三、填空题
1、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是双向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深层结构决定表层结构
,另一方面社会又作用于表层结构,并通过表层结构影响深层结构。

2、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教育艺术是贯彻教育原则的智慧与风格。

3、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
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4、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主要是教师要在灵魂深处真正确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

5、在西方,自由有三方面含义:一是个人有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的权利,二是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三是任何个人的自由皆不能妨碍和侵犯他人的自由。

6、一个人的自主性有两个侧面或层次,浅层、对外的一面是自立的意识和能力,
深层的、对内的一面是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7、特长发展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构造的独特性,个人素质的独创性的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

8、教育中所说的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指创新的意识、勇气欲望,即创新精神的培养。

9、在教育中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关键是要使教育过程具有多元化。

10、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民主,二是指教育自身的民主。

五、简答题
1、教育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
(1)教育系统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

(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4)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

2、阐述教育的结构规律。

(1)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

(2)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发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4)教育系统中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纬度。

3、贯彻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民主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人道性原则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3.营造旨在培育学生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二)个性原则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创造性原则
1.正确认识创新素质培养的可能性。

2.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重工程而淡化结果。

4.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四)活动性原则
1.联系日常生活并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4.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五)民主原则
1.不断增加教育机会。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

4、什么是人的特长发展?人的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特长发展强调的是以个人特点为基础的独立性的发展。

个人素质的全面性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个人素质的基本统一、和谐发展,特长发展就会失去平衡,这样的特长发展实际上是片面的、畸形的。

个人特长发展又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特长发展也不是畸形发展。

六、案例分析
1、案例:举手的约定
上课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一位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举起右手,老师请他回答,他站起来,什么也不会。

老师问他:“不会,为什么举手?”他说:“同学们老说我不敢回答问题,我也想举一回手,没想到,老师偏偏叫了我。

”下课后,老师和他约定:“以后你不会的时候就举左手,当你会的时候就举右手,我准叫你。

”老师的理由是,既然学生站起来,就要让他体体面面地坐下去,以使他充满自信地又一次站起来。

问题:教师的做法贯彻了教育的哪些基本原则?如何贯彻的?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问题:孔子的教育遵循了教育的哪些基本原则?怎么贯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