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管理ppt
建议:25cmH2O<气囊压<30cmH2O
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因会厌失去作用,咳嗽 反射降低,使咳痰能力丧失。因此,人工吸引成 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重要的方法,是气道 管理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有效吸痰程序
吸痰前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 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部位。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量多时应及时静脉或局部给予止血 药。
~ 气管切开垫每天更换1 2次。
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伤口周围分 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以指导用药。
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应每日清洗、消毒一次。外套管在术后
~ ~ 7 10天伤口形成窦道后,每月消毒一次。塑料套管每1 2月
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 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 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 吸引。
吸痰后评价: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关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吸痰临床实践指南 (2010美国呼吸病协会)
闭合式气管内 吸引系统
压简易呼吸器,以充分换气。 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充分膨胀,
同时助手放气囊,并在患者呼气末时迅速充气囊。 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
完全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为止。
可冲洗气管插管
气囊压力<20cmH2O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气囊压力>33cmH2O 引起支气管粘膜缺血甚至坏死
适应症
呼吸道梗阻 癫痫发作或痉挛性抽 搐时保护舌、齿免受
损伤 无力咳痰者便于吸引
口咽通气道 并发症
口咽部创伤 口腔黏膜溃疡
支气管痉挛 低氧血症
操作方法
舌拉钩或压舌板法 反向插入法
口咽通气道
注意事项
口咽通气道
1 选择合适的型号 2 掌握放置技巧 3 固定 4 保持通气道通畅 5 定时变换通气道位置,防止压疮 6 保持口腔清洁
气管插管
机械损伤:牙齿折损、脱落,口腔黏膜、鼻腔、声带 、食道损伤。
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徐缓、心跳停止。 浅麻醉的插管刺激:喉头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上
升。 与插管导管有关的合并症:
气道阻塞。 气囊过度充气,使插管前端压向气管壁。 经鼻插管引起:鼻翼坏死、变形,副鼻窦炎。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开放式吸痰系统(OSS)与 密闭式吸痰系统(CSS)的比较
国外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病人采用CSS吸痰在VAP发 生事件、病人的病死率、需要入住ICU的时间等方面 并不受益。
国内研究发现:CSS组及OSS组在VAP发生率、患 者病死率、菌群定植、入住ICU时间及需要机械支持 的时间等各方面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拍胸片,插管位置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
~2cm处。
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志,记录插管外露长度,严 格交接班。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损伤。
调整体位。将患者头部稍后仰,以减轻气管导管对咽 部的压迫。经常改变体位可减轻导管对局部的损伤并 利于痰液引流。
适应症
气管切开
需长期机械通气者。 已插入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气管内分泌物者。 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
朱顺芳,李亚洁.开放与密闭式吸引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率的影响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3):753-755.
密闭式吸痰系统的优势
吸痰时不断开呼吸机,对病人肺容量影响极小, 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和防止出现反射性心率增 快、血压增高。
山东省立医院 杨丽娟
人工气道
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 。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 道内分泌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常用人工气道为:
口(鼻)咽 通气道
气管插管 (经口\经鼻)
气管切开 套管
口
鼻
咽
咽
通
通
气
气
道
道
经 口 插 管
经 鼻 插 管
气管切开套管
口咽通气道
气管插管
适应症
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气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有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
者。 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
,为减轻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正确的插管体位
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的深度
气管插管
合并症
者。
合并症
出血 皮下、纵隔气肿 气道闭塞 气管狭窄
气管切开
优点
气管切开
明显减小解剖无效腔,因而能减少呼吸功的消耗。 管腔短,口径大,便于吸除气道内分泌物,便于插入
支气管镜。 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易被患者接受,
可长期保留或终身带管。
护理要点
气管切开
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尤其在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 最小漏气技术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现代研究不主张定时充放气囊。 确有必要放气囊时必须应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吸
净气道内分泌物。 患者进食前检查气囊充气情况,并让患者半卧,以免误吸
或食物向气道内返流。 头部位置的固定和调换。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
充分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在患者吸气末时,轻轻挤
优点
经口插管 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管腔大,易于吸痰
缺点
容易移位、脱出 不宜长期使用 不便于口腔护理 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经鼻插管 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易于固定 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
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不适于急救 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等合并症
位置管理
气管插管
插管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观察胸廓运动 是否对称。
更换一次。
拔管前应先吸除套管内外的分泌物,拔管后吸除窦道中的分泌物 。消毒伤口,并拢皮肤,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盖上消毒纱布, 使伤口不漏气。指导患者在咳嗽时按压纱布堵住伤口,以免咳嗽
时因局部高压而引起漏气。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量:
➢ 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管内注气边听漏 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时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 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