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第1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路径之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指我们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以探索、发现知识。
先谈谈科学:概念

笼统而言,科学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
规律的知识体系。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性客观。 要达到理性和客观,就要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石
要将科学研究与一般议论区别开来
个人感想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我觉得” 工作总结文章不是科学研究:一、二、三 空泛说理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空洞无物 时事评论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立场鲜明 政策诠释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服务于政治


《大趋势: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美]约翰-奈斯比特著 (1983年)
第一讲 绪论:人类获取知识的路径
通俗而言,知识是人类在实 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识的定义:“得到论证的真 的信念”,这就是说,一条 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 足三个条件,被论证或验证 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 相信的。
金岳霖 著

社会研究的方式
根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分为四类 统计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 内容分析法 实地研究法


社会研究的方式的其它分类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目的 解释性研究
横剖研究 时间 纵贯研究 普查 对象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的方法:问卷法(设计问卷),访问法, 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整理 和分析),(文字)比较法,理论分析法等。

《不阅读的中国人》
普通的学术研究所用的数据库: 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

亲近学术的途径: 超星学术视频



参考书目

(法)孔德:《论实证精神》,商务印书馆 (法)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 (法)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 (美)怀特:《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 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 (美)艾尔· 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十版),华 夏出版社,2005年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版 (美)纽曼、多米尼克:《大众媒介研究导论》,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5年
社 会 科 学 与 传 播 学
传播学是社会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
传播学研究方法要遵循社会科学研究逻辑, 传播学方法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科学研究对于发现知识的意义 科学研究相对于获得知识的其他途径而言, 有根本性的优点。有助于观察的细致性、准 确性;有助于结论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简而 言之,有助于我们不断逼近真理。 传统往往过时,常识往往错误,权威往往靠 不住,个人经验和思辨往往有偏差。 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己,只唯实。科学研 究其实就是实事求是。 苏格拉底:我不是先知,我只是一个老实人。


10. 终身教育的概念已经取代了对待短期教育的看法。许多大公司正 在考虑向雇员提供终身职业。
11.过去的方式是,先找到群众队伍,然后站到前面进行领导。而今天, 群众队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当然,类型增多了。 12.网络组织是社会行动的有力工具,有心改变世界的人开始在本地 做起,志同道合的人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 13. 网络组织可以提供一种等级制度永远无法提供的东西—横向联系。 14. 一个网络组织中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中心。 15. 等级制度迫使人往上爬,而网络组织则将权力赋予他人。



16. 社会的基本单位正由家庭变为个人。
约翰· 奈斯比特的研究过程: “工作人员每月不断地监视六千种地方报 纸。· · · 经过十二年这样仔细地监视地方事件, 我已经逐渐能清楚地辨别出我们正在对美国 进行结构充足的方向”。

——约翰· 奈斯比特:《大趋势》,新华出版社,1984年
科学知识的一般形态:科学论文
方法论
哲学和科学方法论
方法论
(孔德:《论实证精神》)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学科方法论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马克斯· 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 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包括 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类型。 社会研究的方式比自然科学研究方式更为丰 富,后者主要采用实验法,而前者包括多种 选择。
• 我们的课件与教材的关系:
• 我们的课件以徐沛的《传播研究方法基础》为依 托,参考上述基本教材,融入各种渠道获得的材 料。
前言
这门课程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所谓研究,就是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因此, 研究方法,就是探索、发现知识的方法。 简而言之,这门课程就是为了让我们掌握自己获 取确切知识的方法。 意义:对每一位“知识分子”而言,都是必要的; 对新闻记者而言,尤其必要。因此,美国新闻教 育强调社会学课程对新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
所用教材
• 徐沛等:《传播研究方法基础》,四川大学出版 社,2011年版。(本课程主要依托,实用,便宜) • 风笑天:《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入门最 好教材,非常有用) • 李红艳:《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08年版。(参考书) • (美)艾尔· 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十 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世界性教材) •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5年版。(本土通用教材)
一、前言 (Introduction):介绍研究课题和目的 二、文献回顾 (Literature Review) 三、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四、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五、结论与讨论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黄顺铭、杨洸:《大学生与超级女声:第三 者效果假说》,《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 年第1期
路径之一:传统 间接路径 路径之二:权威 路径之三:经验或推理 直接路径 路径之四:科学研究
路径之一:传统

谚语、成语、格言:
自然现象: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社会现象:有其父必有其子 历史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格特征: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 终无怨恨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 金。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 会饶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 人。

1.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这就是美国的简史。
2.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在信息社会里,战略资源是信息。 3.我们现在大量生产信息,正如过去我们大量生产汽车一样。而这种知识是我 们经济社会驱动力。 4.在农业社会,人们习惯向过去看,依赖过去的经验。在工业社会,人们更注重 现在。在信息社会,我们必须关注将来。 5.将来,读者不会接受编辑让他们看的东西,而是告诉编辑,他们想看什么。 6.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 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这意味着软色调、浅颜色变得非常流行。民间艺术 恰巧与电脑社会相平衡,难怪手工做的被单那么受欢迎。 7.在高技术的信息社会,我们使用的是脑力,而不是象工业时代的工人那样 使用体力。所以我们在业余时间的活动中,需要更多地利用手和身体以平衡工 作中对脑力的不断使用。
知识无处不在, 研究无处不在。
试着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的科学研究。 可以选择图书馆、食堂、教室、公交车、超 市、公园、球场、书店、道路等等日常场所, 观察人们在这些场所中的行为方式和交流方 式。

本门课程的要求: 重视经典阅读。学期结束的时候所有同学要 看完《自杀论》或《街角社会》,并写出读 书报告,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每周精读一篇定量研究文章,写出阅读笔记。 (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文献回顾,研 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与讨论)
该课程的知识大纲
社会 研究 方法 体系 ◆方法论
◆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和技术
◆方法论?
方法论主要讨论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 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 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社会科学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认识社会现象, 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真理?

先谈谈科学:类别

自然科学研究:物理、化学、天文、地理 社会科学研究: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 人类学、心理学、统计学、新闻传播学等。 人文科学(学科)研究:文学、艺术学、历 史学、哲学、美学、宗教学、伦理学等。


类别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知识表现形 式 目的
表现为伦理、表现为经验观察,以及对 价值 经验观察的抽象化和系统 化(理论) 求善、求美 求真
路径之二:权威
古代的巫师、主教、圣贤、智者、政治领袖 等等。 现代的专家、学者、教授、新闻报道等等。

所以,我们在读书、看报、学习、听广播、 看电视的时候,往往是在接受权威的知识。
路径之三:经验或思辨

这也是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吃一堑长一智;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