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学,教学研究,高中]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教学研究,高中]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研究
摘要:“变式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数学能力。

文章从注重变式教学深化概念理解,巧用变式命题激发学习兴趣,善用变式解题提高解题能力等方面,研究“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式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再局限于考试中拿高分、熟记公式定理,而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对数学思想的灵活掌握。

文章研究“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培养数学能力。

一、注重变式教学,深化概念理解
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时,数学教师如果仅应用一两个例子对概念进行补充阐述,则学生很容易因为例题的特殊性而对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

这时,通过变式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讲述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教学必修一中的“函数与方程”一节时,很多学生可能混淆函数与方程的概念,这是因为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够准确。

函数式与方程式通常都由代数式表达,相似的表现形式让部分学生认为函数就是方程。

这时,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变式教学,利用方程与函数的区别及联系,进行深入讨论。

比如,注重从本质上对概念进行区分。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未知数的个数并不确定,其未知数也不存在自变与因变的关系,方程主要是说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函数中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是一一对应的,函数没有固定的解,而方程是可以求出解的。

函数与方程之间也存在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在求解函数问题时,往往根据特殊值的存在将函数问题转化为解方程问题,从而得到函数的参数或特殊性质。

例如y=x+2x2+1,求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即求当x=0时y的值。

这时,可以转化为方程y=0+0+1,解得坐标为(1,0),再次经过变式,将解方程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进行求解。

例如x2+x+1=0,可以转化为函数y=x2+x+1,当函数值y=0时,求函数自变量x在定义域中取什么值时得到y=0。

经过这样的变式教学之后,学生就对函数与方程的本质有了大致了解,并将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代入到相关题目,使得本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与全面。

变式教学应用于新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变式思维,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懂得如何开动脑筋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从而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创造思维。

二、巧用变式命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数学题目的解答,对公式、概念的理解也会最终反映到知识的应用之中。

因此,除了教材内容的教学,例题的选择与解析也会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所以,数学教师有效地选择命题,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变式教学在命题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公式的变式之中。

数学教材中的刻板公式,可以通过巧妙变形,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解题突破口,帮助学生活化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公式的形式,而注重公式的性质与含义。

公式的变式,可以是对公式的形成变式,利用学生熟知的公式推导出正在学习的公式,让学生对公式的形成有所了解,加深对公式的记忆。

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的例题,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解题过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并学会公式在题目中的灵活应用。

例如,在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时候,经常会有直线与圆的位置
关系的题目。

教师可以借此类例题,将几何与数量关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会通过数形结合解答题目。

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然后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量关系,比如可以通过求直线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进行比较之后推断位置关系。

经过这样的推导与转换,可以借此对数形结合的应用加深印象,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善用变式解题,提高解题能力
变式教学不仅可以应用于新知识的教学,还可以应用于平时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变式解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一道题目中收获更多的解题技巧和数学思想。

比如,可以改变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来进行变式。

例如,学习函数单调性讨论单调区间时,可以改变函数的参数,使得函数单调区间与原题不同,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思维训练。

教师还可以将题目条件一般化,削弱题目中的特殊化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这样,学生在从特殊到一般化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掌握了对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经过变式解题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通过题目找出问题考查的知识本质,并准确找到解题突破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变”中学习“不变”的本质,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利用,并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答题目。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更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才正.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2]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3]张宏江.运用变式教学改善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初步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4]黄蓓.变式教学策略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实施[J].教育导刊,2013(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