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积累及运用部分(17分1、请选出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憔悴(qiáo 虐杀(nuâ提防(dī步履蹒跚(lǚB、花辫(bàn祷告(dao偏辟(pì猝不及防(cuiC、肃杀(sù嫌恶(wù匿笑(nì苦心孤诣(yìD、嫩芽(nân吐蕾(lěi 决别(juã婉言谢绝(wǎn2、恰当的用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你认为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表明“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追悔莫及,迫切希望得到弟弟的一句宽恕的话,好放下思想包袱。
B、祖父慢慢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体现祖父老了,反应迟钝了,动作不灵敏了C、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
(人们用灯光送我回去,体现他们给予我的温暖、关心和友情。
D、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突出母亲年纪大,但经受了严冬的考验,没有病倒死去。
3、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1我们生活的地方辽阔__,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2我在__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3他便__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4母亲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A 、无限获得惊异相信B 、无垠破获惊惶信服C 、无边获取惊骇信任D 、无穷捕获惊愕信赖4、文学常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筝》选自《野草》,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纸船》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她原名谢婉莹,还有诗集《春水》。
C、《祖父、后园和我》节选自萧红的散文集《呼兰河传》。
D、《世说新语》为南朝刘义庆和他的门下士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5、对下列文章的概括介绍或分析,你认为有误的一项((2分A、〈祖父、后园和我〉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B、〈冬夜的灯光〉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使我们感受到荒凉的小镇上,沉沉的黑夜中的人们的善良、热情。
C、〈风筝〉一文作者回忆幼时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对其“精神的虐杀”一直使自己很沉重,直至成年后解释清楚后才得以解脱。
D、〈金色花〉与〈纸船〉两诗都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主题都是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
6、对有表现力的句子,我们应善于仿写。
请你仿照前句,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分母爱是一杯烈酒,让你时刻感到浓郁和挚烈;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原文默写填空:(5分(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你会认识我吗?(4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5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赞美母爱的诗,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知识与能力部分:(43分(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10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想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去后乃至___________ 相委而去____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 ________9、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2分10、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1分11、友人的错误是什么?请用原文词语回答.(不超过四个字__ .(1分12、你认为元方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吗?请说明理由.(2分(二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1分后来发生可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3、给下面的字注音。
(1分歧_________ 霎___________14、文中划横线的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第一段文字中,“我”面对分歧“想要一个两全的办法”,“我”要的是哪“两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2分16、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描写了“我”的母亲放眼小路所看到的景象。
请想象一下,母亲看到这些景物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分17、“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根据文意,说说我和妻子背起的还有什么?(用不超过15个字来回答(2分18、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分歧”的时候?如果有,你该怎样做?(2分(三认真品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文后的问题。
(22分想家出国两年,一直都在想家,想我的老爸,想我的老妈,还有我亲手布置的家。
记得我自作主张把屋的色调定为白色后,老爸死活不赞成,他那么固执,可最后竟也依了我,因为他的亲女儿要走了,而且要走得很远。
“想”是我对家的全部感情。
一直认为“想”是远远超越爱的。
“爱”太平凡、太简单。
而“想”包含了“爱”,定是爱极了才会去想,而且这种爱是实在的,不是浮泛的。
我想家,想得厉害,想得叹息。
出国两年,生活简简单单,没有购物的欲望,把开销都花在长途电话上了,我觉得很值。
从电话中,我可以感觉到他们是否健康、是否开心,他们是我最亲爱的人啊。
钱如是用,我踏实!今天是周末,星期五的下午,我坐在床上。
窗外,有一只鸽子美丽地在阳光下抖动着,我有一种悲怀。
早晨,上课前,接到妈妈的一封来信。
读着信中的一万个挂念,我双眼濡湿心里一阵温柔的牵痛。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把信复习了很多遍了,遍遍都是感动,反正今天是周末,我可以用整个下午来想家。
坐了很久,仍是靠着窗,想我家以前的种种。
窗外的鸽子早已飞得很远,我再也看不见。
我决定去借春节文艺晚会的录像来看,作为我怀想的凭藉。
打了几个电话,又辗转几次,终于借到了。
在我自己的房间看,永远不变地喝着茶。
先看到了赵忠祥,我吃了一惊,他老了j仅两年时间。
看了他半分钟,又觉得眼睛鼻子里有涕泪的酸楚,最后泪还是流了下来。
我是怎么了?我恍然,我想到了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不忍再看下去,关了电视,让泪静静地流着,取过一张心形纸,写下:“爸爸妈妈,千万为我保重,千万不要变老,不要!”泪落在纸上,一滴,一滴,字迹变得横大、模糊。
在模糊中,我发现了母亲的笑,那种是温和而且年轻的笑。
擦干眼泪,再读母亲的信,心绪宁和了许多。
这大概是泪的好处,可以维持心理、生理的平衡。
我关掉所有的灯,点起一支粉红的、大大的蜡烛,它在我眼前燃着,我不要流泪了,让它替我流。
我重新打开了电视。
我是那么专注地看着每个节目,对每个人都是叹服,觉得他们真是天才。
我注意台下人的表情,想借此判断每个人的风范和人品。
我注意到了陈佩斯,对很多人的出色表演,他都报以掌声,挂着欣赏的笑,那绝不是装的。
民族舞蹈,我也看了,我自己也很惊讶。
我一向欣赏不了民族舞蹈,连装着欣赏都不能够。
从前,若是此时,我会叫着爸爸,出去放一挂鞭炮,对着正在包饺子的妈妈喊一声:“妈,有好的,赶快叫我!”而今天,我看了,而且很认真。
想想真是感慨,仿佛天上人间。
看完整个节目时,已是深夜,我仍觉得不满足。
地上的蜡流着泪对着我,我不明白,它为什么要这样搅动我的心绪,让我想家。
我取过那张心形纸,画一个笑在上面,那是父亲的笑,同样是温和的、年轻的笑。
19.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浮泛:____________________ 凭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老爸“死活不赞成”又“那么固执”,“依了”女儿是为什么呢?(2分21.作者认为“想”和“爱”的区别是什么?(2分22.春节文艺晚会的录像,为什么会“作为我怀想的凭藉”?(2分23.怎样理解“爸爸妈妈,千万为我保重,千万不要变老,不要”?(2分24.“我想家,想得厉害,想得叹息”,这种想家的味道,有一句唐诗恰当地表达了这种感情,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复习多遍了”,杜甫有句诗说家书的珍贵,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5.“一向不欣赏民族舞蹈,连装着欣赏都不能”,此时此刻为什么会如此“认真”地看下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6.文中两次提到蜡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在文中划出与最后一段照应的语句。
(2分28.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家是什么?请用“家是......”造两个句子来表达你的理解。
(4分阅读下面《牵手》一文,完成6—10题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
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
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