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凌侮.(rǔ)跫.(qióng)音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B.呻吟.(yíng)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C.喋.(dié)血游说.(shuì)婆娑.(s uō)起舞豁.(huò)然开朗D.噩.(è)梦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ēi)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斑驳精悍义愤填膺左顾右盼B.廖廓长篙陨身不恤信手拈来C.和霭搅绊熙熙攘攘毛骨悚然D.款待汽艇金壁辉煌残无人道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看着这种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鸦捕鱼的事了。
②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要写劳模还有人看吗?”③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中消失。
④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表,这可真令人深思。
A.喂养黯然视觉勘误B.饲养黯然视野勘误C.饲养暗然视野刊误D.喂养暗然视觉刊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王平与三十年前的同学李小东在黄山脚下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不能把凡是印在书本上的东西都当作金科玉律....,那样会束缚我们的思想的。
D.世界杯比赛时,几乎万人空巷....,许多球迷都在家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药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医结合向深度发展。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创新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6.下面这段话的划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对于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自信心又必须有一定的度。
过分自信,就可能变成固执,,将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A.尤其在方向.目标不对头的情况下B.尤其在实践经验较少的情况下C.尤其在缺乏有经验的老科学家指导的情况下D.尤其在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的情况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至9题(共6分,每小题2分)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7.文中 划线 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竟至 竟会 竟能B .竟能 竟至 竟会C .竟能 竟会 竟至D .竟会 竟至 竟能8.文中画线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 .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 .苟活者是鲁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 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D .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
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鼓励。
9.对“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
B .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
C .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
D .“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5分,10—12每小题2分,13题每小题3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越国..以鄙远:国名 C .唯君图.之:考虑 D .若在阙.秦:侵损.削减 11.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其无礼于晋 君知其.难也 敢以.烦执事 失其.所与,不知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郑既.知亡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秦伯说,与郑人盟”中的“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将哀而生.之乎B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 .又安敢毒.邪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四.古诗词鉴赏和诗文默写(共9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 A C B D答:。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真的猛士,,。
③又前而为歌曰:“,!”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母亲不是圣人张萍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又封了一个50元的红包,骑自行车回去送给母亲。
她连看都不看,就把红包放进口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坐吧。
”我蹬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还得自己倒茶喝。
正在这时,外面有小轿车的声音,那是大姐回来了。
母亲好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迎出门。
大姐一下车,母亲满脸笑容地请她进屋,问累不累。
大姐说:“妈,我不累。
”大姐坐小车回来,怎么会累呢?真正累的是我,母亲却没问我。
大姐也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贵重。
我在商场见过,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给母亲的那件贵10倍。
大姐也给了母亲一个红包,比我的大得多。
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再把那个大红包放在衣服上,让众人欣赏,又亲手给大姐倒了一杯茶。
母亲对大姐的亲热举动,刺痛了我的心。
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第二年,母亲生日时,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带了一点礼物给母亲。
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我依旧买了一点礼物,托哥哥带回去。
哥哥却说“去年,你没回去,已经有些不好。
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还以为你对妈有意见呢。
”我说:“我就是对妈有意见,她对大姐好,对我不好。
大姐钱多,能讨妈欢心;我钱少,讨妈嫌。
”哥说:“不会吧,妈不是那种人。
”我委屈地说:“你没尝过那种滋味,当然不会知道。
大姐回去,妈每次都到门外迎接;我回去,妈几时出门看过一眼?我穷,没法跟大姐比,但还有一点自尊心。
你不帮我带东西给妈,我另找人带。
”我一气之下,把东西拿回家。
刚回到家,哥哥就追来了。
他买了很多东西送给我,比我买给母亲的还多。
我说:“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哥不说话,放下东西,转身就走。
我送哥出门,一直送到楼下的马路边,哥说:“以前,我来这里,你最多送我到门口;这回破例送到马路边,是不是因为我买的东西多?”我生气地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哥说:“我把你当成平凡人。
平凡人都会受到名利的影响,抽到大奖会高兴,丢失钱财会伤心。
这次,我送给你的东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几步路,这很正常。
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名利影响,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多,她就会亲热一点;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少,她就没那么亲热。
我知道,你希望妈对你和大姐一样亲热,但是,只有不受名利影响的圣人才能做得到。
那种道德高深的圣人,听说500年才出一个。
我们的妈不是圣人,但确实是个好母亲,你买的衣服,她一直穿在身上,袖口磨破了都舍不得丢。
妈并没有嫌弃你。
”我的泪水无声地流出来,哽咽着说:“别说了,我明天回去看妈。
”母亲依然对大姐很亲热,对我没有那么亲热。
但我不再怪怨她。
因为我知道母亲不是圣人,大家都不是圣人。
16.作者从哪些方面比较了母亲对“我”与对大姐不同的态度?(3分)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赏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2分)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我”为什么知道“母亲不是圣人”?(4分)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知识运用(共7分)20.请根据下面对联的上联,拟出下联。
(2分)上联:不惜寸金于今日下联:____ _____________21.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日下午,漳州新华书店二楼,自然科学书架前围了十五六个人,一个小伙子正拿着一本《神秘的海洋》翻来翻去。
他说这几天“海啸”新闻不断,特地来了解了解的。
一位中年妇女说,她是专门来给儿子选几本科普图书的。
在新华图书城,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胡同学说班上同学对“海啸”知识都很感兴趣,她与几个同学一起来,因为“书上介绍的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