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施规划与设计教材
有了以上P、Q、R、S、T等五方面的原始资料, 就能着手布局设计。
第二节 系统布置设计(SLP)
原始资料:
P 、 Q 、 R 、 S 、 T 及作业单位
1 .物流
2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一、阶段结构
3 .相互关系图解 4 .所需面积
6 .面积相关图解 7 .修正因素
方案 X
方案 Y
5 .可用面积
8 .实际条件限制 方案 Z
符号
作业单位对比例(%)
绝对必要靠近
A
特别重要靠近
E
重要
I
一般
O
不重要
U
不希望靠近
X
1~3 2~5 3~8 5~15 20~85 0~10
⑧ 经过调整,建立综合相互关系表。
(4) 以叉车总装厂为例,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 加权值选取 :由于物流影响并不明显大于其他方面的 影响,因此取加权值m:n=1:1。
18
11-12
3.3
A
• 物流相关 表
叉 车 总 装 厂 作 业 单 位 物 流 相 关 表
序号 作业单位名称
1 原材料库
2 油料库
U U
UI
3 标准件、外购件 U E
4 库 机加工车间 5 热处理车间
UU E
U EU
UU UU
U OU O
U I E UU
6 焊接车间
U O U OU
7 变速器车间 8 总装车间
UU U
IU
I
UUUU UU
O U
U
U U
UU
U E U UU U
9 工具车间 10 油漆车间 11 试车车间
O U U UUU
E UA
U
U U
U
UU U UU
UU
U
U U
U
U U
U
A UU
12 成品库
UU
UU
13 办公服务楼
U
14 车库
U
四、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决定因素及相互关系等级划分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的基本原理
序号 作业单位名称
1 原材料库
叉
E
车 总 装 厂 作 业
2 油料库
4E
E4I
3 4 5
标准件、外购件 4 U
库 机加工车间
U U
3 X 5
I 3 X
E 3U
热处理车间
A 1 U
U O 2A
5 I 2
U U
I
U U
I 1
U
单 位 非 物 流
6 焊接车间 7 变速器车间 8 总装车间 9 工具车间
9 .评价
选出的最佳布置方案
二、工艺过程图
以电瓶叉车总装厂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工 艺过程图来进行物流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标准件
原材料
3
1
0.02
0. 50
0. 20 0. 3
0.1 5
(0. 3)
4
0.01
0. 3
0. 2
7
废料
0. 31
变速器加工工艺过程图 (单位:t)
1.原材料库
原材料
2.油料库
(2) 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规划 设计的始终。
(3) 运用系统的概念。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 优化;
(4) 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 并要考虑环境的条件包括空间大小、通道配置、色彩、 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身 心健康的影响;
(5) 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 复迭代、并行设计的过程。
生产工艺过程(R)
次要资料
辅助服务部门(S) 时间的安排(T)
产品和产量(P、Q)
Q 数
量
A
B
C
图 5-2 P-Q 曲线
产品 原则 布置
成组 原则 布置
工艺 原则 布置
P(品种)
工艺过程 (R,Route)。由熟悉本行业先进生产工 艺的工程技术人员或专业咨询公司提供的工艺过 程表、工艺路线卡、装配工艺卡等工艺文件。
废料
3
1
0.02
0.50
0.20 0.3
0.1 5
(0.3)
4
0.01 0.3
0.2
0.01
7
废料
0.31
(2)多品种工艺过程图 ( 叉车生产工艺过程图 )
8 3.24
11 3.3
12
三、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
(1) 物流强度等级。
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
物流路线 物流强度等级 符号 比例(%)
承担的物流量 比例(%)
•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字母 A
E I O U X
表 5-6 基准相互关系
一对作业单位 钢材库和剪切区域
最后检查和包装
清理和油漆 接待和参观者停车处 金属精加工和焊接 维修和部件装配 剪切区和冲压机 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保管室和财务部门 维修和接收 废品回收和工具室 收发室和厂办公室 维修和自助食堂 焊接和外购件仓库 技术部门和发运 焊接和油漆 焚化炉和主要办公室 冲压车间和工具间
(1) 简化加工过程; (2) 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 (3) 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4) 缩短生产周期; (5) 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
设施规划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 低消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合计
作业单位对数
3 9 18 8 46 7 91
百分比(%)
3.3 9.9 19.8 8.8 50.5 7.7 100
• 划分综合关系密级(二)
总分
7~8 5~6 3~4 1 ~2
0 -1
关系等级 A E I O U X
合计
作业单位对数
3 7 12 16 46 7 91
百分比(%)
3.3 7.7 13.2 17.6 50.5 7.7 100
• 综合相互关系计算
序 作业
关系密切程度
综合关系
物流关系(加权值:1) 非物流关系(加权值:1) 号 单位对
等级
分值
等级
分值
分值 等级
1
1-2
U
0
2
1-3
U
0
3
1-4
I
2
4
1-5
E
3
E
3
3
E
3
3
I
2
4
I
2
5
5
1-6
E
3
E
3
6
• 划分综合关系密级(一)
总分
7~8 4~6 2~3
1 0 -1
关系等级 A E I O U X
符号
含义
说明
A
绝对重要
E
特别重要
I
重要
O
一般密切程度
U
不重要
X
负的密切程度
不希望接近、酌情而定
比例(%)
2—5 3~10 5~15 10 一 25 45—80
2.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1)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选择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在评价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时,首先应制定出一套“基准 相互关系”,如表5-6所示。
辅助服务部门 (S,Service)。是指支持生产运行的 工厂各辅助部门,如工具领取和维修部门、动力 部门、各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等。
时间安排 (T,Time)。是指产品的生产周期、投产 的批量与批次、各种操作时间定额标准等。这些 数据资料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用以估算设备的数量、 需要的面积和人员、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平衡等。
P=N(N-1)/2
⑥ 作业单位Ai与Aj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数量值 TRij=m•MRij+n•NRij。
其中MRij为量化的物流相互关系等级, NRij为量化的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
⑦ 等级划分(划分为A、E、I、O、U、X 六个等级)。 表5-8 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
关系等级
I
车 总
2
2
0
-1 -1
0பைடு நூலகம்
0
0
3
1
0
-1
2
3
√I 2
I 2
U 0
U 0
U 0
I 2
E 3
√ U
U
0
0
U 0
1
3.标准件、外购件库
4.机加工车间 5.热处理车间 6.焊接车间 7.变速器车间
0.2 0.15
0. 05
0.08
5
8.总装车间 9.工具车间 10.油漆车间
(0.23) 9
11.试车车间
12.成品库 13.办公服务楼 14.车库
0.1 0.1
废料
随车工具箱加工工艺过程图 (单位:t)
油漆 原材料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等于该作业单位与其他 所有作业单位之间量化后的关系密级的总和。这个 值的高低,反映了该作业单位在布置图上是应该处 于中心位置还是应该处于边缘位置。
作业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位代号
1
I
I
E
E
E
U
U
I
U
U
U
U
I
2
2
3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