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椭圆方程及性质一、明确复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2.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掌握a ,b ,c ,e 等参数的几何意义及关系.二.建构知识网络1. 椭圆的两种定义:(1)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212F F a >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 ={P | |PF 1|+|PF 2|=2a ,2a >|F 1F 2|};(212F F a =时为线段21F F ,212F F a <无轨迹)。
其中两定点F 1,F 2叫焦点,定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2)平面内一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正常数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 ={P |e d PF=,0<e <1的常数}。
(1=e 为抛物线;1>e 为双曲线)2. 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22=+by a x (a >b >0);焦点F 1(-c ,0), F 2(c ,0)。
其中22b a c -=(一个∆Rt )《(2)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22=+bx a y (a >b >0);焦点F 1(0,-c ),F 2(0,c )。
其中22b a c -=(3)两种标准方程可用统一形式表示:Ax 2+By 2=1 (A >0,B >0,A ≠B 当A <B 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A >B 时焦点在y 轴上),这种形式用起来更方便。
3.性质:对于椭圆:12222=+by a x (a >b >0)如下性质必须熟练掌握:①范围; ②对称轴,对称中心; ③顶点; ④焦点; ⑤准线方程; ⑥离心率; (参见课本)此外还有如下常用性质:⑦焦半径公式: |PF 1|=左r =a +ex 0,|PF 2|=右r =a-ex 0;(由第二定义推得)c a PF c a PF -=+=min max ,⑧焦准距c b p 2=;准线间距c a 22=;通径长22b a⨯;⑨最大角()12122max F PF F B F ∠=∠{证:设|PF 1|=r 1,|PF 2|=r 2,则222221212121212221222124()24cos 222211,"",.()2r r c r r r r c P r r r r b b r r r r a +-+--==≤-=-==+时取角最大对于椭圆:12222=+bx a y (a >b >0)的性质可类似的给出(请课后完成)。
4.椭圆方程中的a ,b ,c ,e 与坐标系无关,是椭圆本身所固有的,决定椭圆形状的参数,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顶点坐标,与坐标系有关.5.对椭圆方程22221x y a b+=作三角换元即得椭圆的参数方程:⎩⎨⎧θ=θ=sin cos b y a x ;注意θ不是∠xOP (x ,y ). 6.有关圆锥曲线弦的中点和斜率问题可利用“点差法”及结论:设椭圆:12222=+by a x 上弦AB 的中点为M (x 0,y 0),则斜率k AB =22b x a y -, 对椭圆:12222=+b x a y , 则k AB =2020a xb y -.…三、双基题目练练手1.(2006全国Ⅱ)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213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 )A .B .6C .D .122.(2005广东) 若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1222=+m y x 的离心率为21,则m =( ) A .3B .23C .38D .323. (2006山东)在给定椭圆中,,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1,则该椭圆的离心离为 ( )AB .2C .12D .44.设F 1、F 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以F 2为圆心作圆F 2,已知圆F 2经过椭圆的中心,且与椭圆相交于M 点,若直线MF 1恰与圆F 2相切,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为 ( )A . 3-1B .2-3C .22 D .23 5.椭圆对称轴在坐标轴上,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个焦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焦点到椭圆上的点的最短距离是3,则这个椭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6.(2006四川15)如图把椭圆2212516x y +=的长轴AB 分成8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1P ,2P ,……7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127......PF P F P F +++=____________. …简答提示:1-4.CBBA ;4.易知圆F 2的半径为c ,(2a -c )2+c 2=4c 2,(a c )2+2(a c )-2=0,ac=3-1. 5. 122x +92y =1或92x +122y =1;6.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11711112||||||||2PF P F PF PF a +=+=,同理其余两对的和也是2a ,又41||P F a =,∴ 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7a =35四、经典例题做一做【例1】若椭圆ax 2+by 2=1与直线x +y =1交于A 、B 两点,M 为AB 的中点,直线OM (O 为原点)的斜率为22,且OA ⊥OB ,求椭圆的方程. 分析:欲求椭圆方程,需求a 、b ,为此需要得到关于a 、b 的两个方程,由OM 的斜率为22.OA ⊥OB ,易得a 、b 的两个方程. —解法1:设A (x 1,y 1),B (x 2,y 2),M (x 0,y 0).x +y =1, ax 2+by 2=1,∴x 0=221x x +=b a b +,y 0=221y y +=1-221x x +=b a a+. ∴M (b a b +,b a a+).∵k OM =22,∴b =2a . ①由 ∴(a +b )x 2-2bx +b -1=0.∵OA ⊥OB ,∴11x y ·22x y=-1. ∴x 1x 2+y 1y 2=0.$∵x 1x 2=ba b +-1,y 1y 2=(1-x 1)(1-x 2),∴y 1y 2=1-(x 1+x 2)+x 1x 2=1-b a b +2+b a b +-1=b a a +-1.∴b a b +-1+ba a +-1=0. ∴a +b =2.②由①②得a =2(2-1),b =22(2-1). ∴所求方程为2(2-1)x 2+22(2-1)y 2=1. 法2:(点差法)由ax 1+by 1=1, ax 2+by 2=1相减得12121212y y a x x x x b y y -+=--+,即001a x b b y -=-==…下同法1. 提炼方法:1.设而不求,即设出A (x 1,y 1),B (x 2,y 2),借助韦达定理推出b =2a ..再由OA ⊥OB 得x 1x 2+y 1y 2=0,转换出a ,b 的又一关系式,2.点差法得b =2a .…%【例2】(2005湖南) 已知椭圆C :22a x +22by =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离心率为e . 直线,l :y =ex +a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M 是直线l 与椭圆C 的一个公共点,P 是点F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设AM =λ.(Ⅰ)证明:λ=1-e 2; (Ⅱ)若43=λ,△MF 1F 2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 的方程;(理科无此问) (Ⅲ)确定λ的值,使得△PF 1F 2是等腰三角形.(Ⅰ)证法一:因为A 、B 分别是直线l :a ex y +=与x 轴、y 轴的交点,所以A 、B 的坐标分别是2222222.,,1,).,0(),0,(b a c a b y c x b y ax a ex y a e a +=⎪⎩⎪⎨⎧=-=⎪⎩⎪⎨⎧=++=-这里得由.所以点M 的坐标是(a b c 2,-). 由).,(),(2a eaa b e a c AB AM λλ=+-=得即221e a ab e ac e a-=⎪⎪⎩⎪⎪⎨⎧==-λλλ解得.证法二:因为A 、B 分别是直线l :a ex y +=与x 轴、y 轴的交点,所以A 、B 的坐标分别是).,0(),0,(a e a-设M 的坐标是),,(),(),,(0000a eay e a x AB AM y x λλ=+=得由所以⎪⎩⎪⎨⎧=-=.)1(00a y ea x λλ 因为点M 在椭圆上,所以 ,1220220=+b y a x 即.11)1(,1)()]1([22222222=-+-=+-ee b a a e aλλλλ所以 ,0)1()1(2224=-+--λλe e 解得.1122e e -=-=λλ即)(Ⅱ)当43=λ时,21=c ,所以.2c a = 由△MF 1F 2的周长为6,得.622=+c a 所以.3,1,2222=-===c a b c a 椭圆方程为.13422=+y x (Ⅲ)解法一:因为PF 1⊥l ,所以∠PF 1F 2=90°+∠BAF 1为钝角,要使△PF 1F 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 1|=|F 1F 2|,即.||211c PF = 设点F 1到l 的距离为d ,由,1||1|0)(|||21221c eec a e a c e d PF =+-=+++-==得.1122e e e =+- 所以.321,3122=-==e e λ于是即当,32时=λ△PF 1F 2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二:因为PF 1⊥l ,所以∠PF 1F 2=90°+∠BAF 1为钝角,要使△PF 1F 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 1|=|F 1F 2|,设点P 的坐标是),(00y x ,则⎪⎪⎩⎪⎪⎨⎧+-=+-=⎪⎪⎩⎪⎪⎨⎧+-=+-=+-.1)1(2,13.220102202200000e a e y c e e x a c x e y e cx y 解得 由|PF 1|=|F 1F 2|得,4]1)1(2[]1)3([2222222c e a e c e c e =+-+++- 两边同时除以4a 2,化简得.1)1(2222e e e =+- 从而.312=e @于是32112=-=e λ. 即当32=λ时,△PF 1F 2为等腰三角形.【例3】(2005春上海)(1)求右焦点坐标是)0,2(,且经过点)2,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C 的方程是12222=+by a x )0(>>b a . 设斜率为k 的直线l ,交椭圆C于A B 、两点,AB 的中点为M . 证明:当直线l 平行移动时,动点M 在一条过原点的定直线上;(3)利用(2)所揭示的椭圆几何性质,用作图方法找出下面给定椭圆的中心,简要写出作图步骤,并在图中标出椭圆的中心.解:(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2222=+b y a x ,0>>b a ,∴ 422+=b a ,即椭圆的方程为142222=++b y b x , ∵ 点(2,2--)在椭圆上,∴ 124422=++b b , 解得 42=b 或22-=b (舍),由此得82=a ,即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4822=+y x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m kx y +=, 与椭圆C 的交点A (11,y x )、B (22,y x ),则有⎪⎩⎪⎨⎧=++=12222b y a x mkx y ,解得 02)(222222222=-+++b a m a kmx a x k a b ,∵ 0>∆,∴ 2222k a b m +<,即 222222k a b m k a b +<<+-.则 222221212222212,2k a b mb m kx m kx y y k a b kma x x +=+++=++-=+,∴ AB 中点M 的坐标为⎪⎪⎭⎫⎝⎛++-22222222,k a b m b k a b kma .∴ 线段AB 的中点M 在过原点的直线 022=+y k a x b 上.(3)如图,作两条平行直线分别交椭圆于A 、B 和D C 、,并分别取AB 、CD的中点N M 、,连接直线MN ;又作两条平行直线(与前两条直线不平行)分别交椭圆于1A 、1B 和11D C 、,并分别取11B A 、11D C 的中点11N M 、,连接直线11N M ,那么直线MN 和11N M 的交点O 即为椭圆中心.【例4】 (2006江西)如图,椭圆2222:1(0)x y Q a b a b+=>>的右焦点为(,0)F c ,过点F 的一动直线m 绕点F 转动,并且交椭圆于A 、B 两点, P 为线段AB 的中点.(1) 求点P 的轨迹H 的方程;(2) 若在Q 的方程中,令221cos sin ,sin (0).2a b πθθθθ=++=≤<确定θ的值,使原点距椭圆Q 的右准线l 最远.此时设l 与x 轴交点为D ,当直线m 绕点F 转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ABD 的面积最大解:如图(1)设椭圆2222:1x y Q a b+=上的点1,1()A x y 、2,2()B x y ,又设P 点坐标为(,)P x y ,则2222221122222222b x a y a b b x a y a b⎧+=⎪⎨+=⎪⎩………………① 1︒ 当AB 不垂直x 轴时,12,x x ≠#由①—②得M、OA 1 M 1 N 1D 1 C 1NB D B 1—C………………②22121221221222222()2()20,,0,(*)b x x x a y y y y y b x y x x a y xc b x a y b cx -+-=-∴=-=--∴+-=2︒当 AB 垂直于x 轴时,点P 即为点F ,满足方程(*). 故所求点P 的轨迹H 的方程为: 222220b x a y b cx +-=.(2)因为,椭圆Q 右准线l 方程是2a x c =,原点距椭圆Q 的右准线l 的距离为2a c ,222222,1cos sin ,sin (0).22sin().24c a b a b a c πθθθθθπ=-=++=≤==+由于则<2πθ=当时,上式达到最大值,所以当2πθ=时,原点距椭圆Q 的右准线l 最远.此时222,1,1,(2,0),1a b c D DF ====.设椭圆 22:121x y Q +=上的点1,1()A x y 、2,2()B x y , △ABD 的面积1212111.222S y y y y =+=- 设直线m 的方程为1x ky =+,代入22121x y +=中,得22(2)210.k y ky ++-= …由韦达定理得12122221,,22k y y y y k k+=-=-++()()222212121222814()()4,2k S y y y y y y k +=-=+-=+ 令211t k =+≥,得28424tS t≤=,当1,0t k ==取等号. 因此,当直线m 绕点F 转动到垂直x 轴位置时, 三角形ABD 的面积最大.特别提醒:注意这种直线方程的设法,适用于 “含斜率不存在,而无斜率为零的情况”.【研讨.欣赏】(1)已知点P 的坐标是(-1,-3),F 是椭圆1121622=+y x 的右焦点,点Q 在椭圆上移动,当PQ QF 21+取最小值时,求点Q 的坐标,并求出其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