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模板

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模板

单位代码:学号: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所在学院:食品工程分院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二0一五年四月目录题目 (1)摘要及关键词 (1)1 概述 (1)1.1 肥胖症的发展趋势 (1)1.2 肥胖症的定义及典型症状 (1)1.3 肥胖症的诱发因素 (1)1.4 肥胖症的并发症 (1)1.5 肥胖症常用的判定指标 (1)1.5.1 体质指数BMI (2)1.5.2 腰围WC (2)1.5.3 腰臀比WHR (2)1.5.4 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2)2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3)2.1 肥胖症与营养素的关系 (3)2.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2.1.2 蛋白质的摄入 (3)2.1.3 脂肪的摄入 (3)2.1.4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3)2.2 肥胖症与膳食的关系 (3)2.2.1 摄食过量 (4)2.2.2 进食过快 (4)2.2.3 饮食结构不合理 (4)2.2.4 三餐饮食能量不合理 (4)2.2.5 零食、烟酒 (5)3 肥胖症的营养治疗 (5)3.1 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肥胖者信心 (5)3.2 控制总能摄入,平衡膳食营养 (5)3.3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饮食 (6)3.4 营养治疗肥胖症效果的监测与管理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肥胖症的膳食营养治疗摘要:本文通过对肥胖症发生、对身体健康危害及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分析,提出了膳食营养治疗肥胖症基本思路和途径,即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坚定治疗信心是前提;控制总能量摄入,平衡膳食营养是关键;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饮食是手段;做好肥胖症治疗效果的检测与管理是保障。

关键词:肥胖症 ; 膳食 ; 营养治疗The dietary treatment of obesity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besity, the health hazards happe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dietary nutrition, puts forward the basic thinking meal nutrition treatment for obesity and ways, i.e. to strengthen nutrition knowledge propaganda education, the firm fait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trol the total energy intake, a balanced meal nutrition is the key; Cultivate good eating habits, and do science diet is the method; Obesity treatment effects do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guarantee.Keywords: obesity ; meal ; nourishment treatment1 概述1.1 肥胖症的发展趋势有资料报道[1]:肥胖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并呈低龄化趋势,全球约2.5亿成年人肥胖,约10人超重,全世界肥胖症患者以每5年增加一倍的趋势日益增高。

我国的肥胖问题日趋严峻,超重和肥胖人群增长速度很快,1992年20~74岁BMI 25者占14%。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已达24.2%,比1992年升高了119.2%,其中成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达29.9%,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达12%,即我国总体人口近1/4,成年近1/3发生体重超重或肥胖[2]。

1.2 肥胖症的定义及典型症状肥胖症obesity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

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便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占20%~25%。

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

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

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3];具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

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

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

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

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

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

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1.3 肥胖症的诱发因素关于肥胖的原因,最常见的说法是贪吃和缺乏运动。

其实,有很多你根本意想不到的诱因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体重。

在科学家新认定的18种可导致肥胖的基因标记物当中,有13种将决定脂肪是否会囤积在人的腰臀部;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导致体内荷尔蒙的一系列变化,睡眠不足带来的饥饿,乏力都会使人体活动减少,从而引发肥胖;环境污染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例如存在于塑料中的双酚A等干扰物质和耐火材料多溴联苯等污染人体之后,就会引发肥胖,此外,残存于食物上的影响人体激素合成及新陈代谢的杀虫剂也会引发肥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企业中的白领阶层,没日没夜的加班,生物钟混乱,使得内分泌严重失调,体内各种激素失衡,胰岛素升高,导致脂肪合成过多,形成肥胖。

另外,感染了某种感冒病毒株、割扁桃体手术、母亲在孕期摄入太多高脂肪食物以及服用药物等都是肥胖症的诱导因素。

1.4 肥胖症的并发症肥胖是各种疾病的温床,当你身体刚开始发胖的时候,各种并发症就在你的体内酝酿、发展中,肥胖症是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杀手,对肥胖症的治疗刻不容缓[4]。

肥胖并发高血压: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和脂肪组织内微血管床大量增加,血循环量相对增加。

心脏每搏输出量也要相应增加,心脏长期负担过重可以发生左心室肥厚,血压升高。

同时肥胖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导致周围小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高,也将导致血压升高。

肥胖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远高于非肥胖者。

这是因为肥胖者多喜摄食油腻,进食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使血液粘度增加,血凝固性增加,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及冠状动脉栓塞;体力活动减少,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削弱或不足。

肥胖时体重负担增加,是促进冠心病产生心衰的原因之一,合并冠心病时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肥胖并发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肥胖症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以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是导致肥胖症患者易并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肥胖者体重增加、体表面积增大、胰岛细胞负担过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肥胖并发胆囊炎、胆石症及脂肪肝:由于肥胖、消化功能及肝功能紊乱,高热量饮食、油腻食品及脂类代谢紊乱,使胆固醇过多达饱和状态,而发生胆结石。

胆石症可发生胆绞痛,继发感染时出现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有68%~94%的肥胖症病人,其肝脏有脂肪,过半数肝细胞有脂肪浸润者占25%~35%。

肥胖者的肝脏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比正常者高。

肥胖并发感染:肥胖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系感染。

肺炎发生率较高。

皮肤折皱处易磨损引起皮炎,泌尿系及消化系感染发生率也高。

有报告阑尾炎发生率为正凡人2倍。

在急性感染、严重创伤、外科手术以及麻醉情况下,肥胖者应激反应差,往往病情险恶,耐受手术及麻醉能力低,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

1.5 肥胖症常用的判定指标1.5.1 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kg/m2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4]。

我国近年提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肥胖为≥28。

1.5.2 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

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m。

1.5.3 腰臀比WHR评价标准: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1.5.4 理想体重和肥胖度1 计算公式: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2 肥胖的判定标准: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以上即认为是肥胖;其中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5],超过100%为病态肥胖。

2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的关系体重主要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

如果长期摄取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

在膳食方面,纠正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使能量摄入与消耗达到负平衡,消耗体内皮下及各脏器堆积的脂肪,以达到去脂减重的作用。

2.1 肥胖症与营养素的关系2.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我们的膳食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

所有身体不能立即使用的碳水化合物都会被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

身体有两个储存糖原的地方:肝脏和肌肉。

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不能被大脑利用。

只有储存在肝脏中的糖原才会被分解,并遣回到血液中,为大脑的正常运转提供足够的血糖。

一旦肝脏和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达到饱和,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只有一种命运:转化成脂肪,并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即使碳水化合物是无脂的,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最终还是会转化成多余的脂肪。

2.1.2 蛋白质的摄入肥胖因摄入能量过多,过多能量无论来自何种能源物质,都可引起肥胖,食物蛋白当然也不例外。

同时,严格限制饮食能量供给,蛋白质营养过度还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故低能量饮食蛋白质供给不宜过高。

2.1.3 脂肪的摄入脂肪是体内贮存能量的仓库,主要提供热能;保护内脏,维持体温;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参与机体各方面的代谢活动等等。

尽管脂肪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但它在体内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脂肪含量的增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过多的脂肪则会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诸如行动不便、怕热、影响体型、易产生疲劳、产生各种疾病等等。

所以我们要下决心,把那些多余的脂肪赶出体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