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1 荒漠化的防治 示范课件
2.1 荒漠化的防治 示范课件
特点
成本高,费工大,保 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作用
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能截留 水分,有利于固沙 植物的存活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ks5u精品课件
1、荒漠化成因的分析
“垦荒地区”处于亚欧 大陆中部偏北,虽处西 风带但远离海洋,降水 稀少。从周边的内陆湖 “里海”“咸海”的分 布特点可推断,这是一 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 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 ks5u精品课件 前苏联垦荒区示意图 大风。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海陆 位置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ks5u精品课件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绿 洲 地 区 缺 水 源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生物 措施
草原畜牧业、灌溉 农业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小结
二、荒漠化成因
基本条件
1、自然原因(P16第三自然段-18):
(1)干旱为主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
物质条件: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ks5u精品课件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ks5u精品课件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鄂尔 多斯 毛乌素
ks5u精品课件
为什么绿洲变荒漠容易,荒漠变绿洲难呢?
当地干旱环境决定,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 所以绿洲变荒漠容易, 荒漠变绿洲难。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 治、改造、利用荒 漠化行之有效的措 施。
ks5u精品课件
沙障固沙
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 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三退”而引起的“三 化”现象。
ks5u精品课件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变异 (2)人为原因:过度经济活动
3.具体表现(“三退”)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ks5u精品课件
4.类型(“三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实质是土地退化
ks5u精品课件
土地沙漠化
ks5u精品课件
石质荒漠化
ks5u精品课件
次生盐渍化
ks5u精品课件
A C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ks5u精品课件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ks5u精品课件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人类的活动不当
ks5u精品课件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 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 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 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地生态环境及荒 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环境脆弱敏感区域
ks5u精品课件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 区的荒漠化?
过度开垦
草地变 旱地
过度放牧
牧场 超载
农作 侵入
草地 缩小 防风固沙 能力弱 因肥力减 ks5u精品课件 弱弃耕
转牧脆 弱地区
荒漠化 加剧
2、为什么我国北方农牧业的过渡带,恰恰 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过渡地带的“农牧之争”:从单位面积产出量相 比对比,农业一般高于畜牧业,故有农作侵入牧 区的趋势。若人口激增,粮食不足,情况更严重。
ks5u精品课件
【复习巩固】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 波、辐射等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ks5u精品课件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 3、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和温带的内陆地区
想一想: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ks5u精品课件
前沿地带
内部
工程 措施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设置沙障——草方格
ks5u精品课件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开源 解决能源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练习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 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 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及人们的工作和 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东北 西北 (1)我国__________ 、_________ 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 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 西北季或西北或冬季 形成沙尘天气。 气候异常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___ 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 过度开垦 和__________ 过度放牧 ___________ 行为,造成草场退化或面积减少 _____________恶 过度砍伐 果;在林区的 _____________ 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 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有限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高温、 高蒸发相比,是环境脆弱敏感区
热带沙漠气候 干旱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
ks5u精品课件
半干旱地区
2、传统性的游牧经济向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转变 对牧场带来的影响
ks5u精品课件
传统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的多样、经营 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 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 模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 增加草场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退化,甚至 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的途径
e.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利 于 防 治 荒 漠 化
活动 P21
1、萨赫勒地区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 明荒漠化的潜在的自然因素
干旱为主的气候、气候异常
热带沙漠气候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ks5u精品课件
热带草原气候
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 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终年高温,蒸发旺盛。 年降水量不足500mm,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 两个月。
一.荒漠化
1.过程 植 被 破 坏 地 面 裸 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 分和养分流 失
荒漠般的景观
ks5u精品课件
土地的生产力长 期丧失
ks5u精品课件
4、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
西北地区,涉及陕、甘、宁、青、新、内蒙古 等省,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 尤为严重。
大 兴 安 岭
ks5u精品课件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时期
人文因素
发生荒漠化区域
古代(唐 盲目垦耕,战争,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瘟疫 宋后) 近代(清 代后) 现代(建 国后)
大量移民涌入, 人口剧增, 农垦规模扩大
人口压力,管理 失误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 地带,使农牧界限向 西北推进 草原牧区和旱农地区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ks5u精品课件
由于人口急增,对粮食需求猛增,迫使人 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 结果是
人口 增加 草地变 旱地 草地 缩小 弃耕后 牧场 超载 转牧脆 弱地区
劳动力 需求
ks5u精品课件
荒漠化 加剧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 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 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1)试提 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ks5u精品课件
考点一.分析原生性荒漠成因的一般方法
1.自然原因: 持续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荒漠:
(热带沙漠气候)
寒流 地处大陆内部,距海洋远
温带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山岭阻挡海洋气流进入,导致降水少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ks5u精品课件
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
ks5u精品课件
阅读课文P25图2.12回答下列问题(2分钟)
古城与古遗址分布有何不同?古今道路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怎样?
ks5u精品课件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回加剧该 地区的荒漠化? 2、为什么我国北方农牧业的过渡带,恰恰有 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过渡地带 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草原牧区与旱作农业区 非季风区与季风区
ks5u精品课件 为放牧打井引水,过度放牧,使井周围草地破坏严重
(3)A图的荒漠化表现为 :
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A
B
(4)B图这种荒漠化分布 上表现 大面积草地被破坏
B图中的荒漠化表现为:
(5)半干旱的草原牧区造成的草场退化常常可以在
呼伦贝尔
, 锡林郭勒
ks5u精品课件
草原等地见到
呼 伦 贝 尔
锡林郭勒盟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ks5u精品课件
二、荒漠化成因
2 、人为原因 (P18 第 三自然段-22):
能从右图中归纳出主要 的人为因素吗?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 5 )工矿交通建设中 不注意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