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课件
害, 以及有关的 要内容、原则、重点 治理保护措施。 及综合治理。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1.认识荒漠化
干旱
沙漠化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高原和盆地
水汽
干旱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 27 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以区域图文材料、
区域存在的环 境与发展问题 及其产生的危
了解我国西北地区干 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
统计图表为载体, 考查区域地理特 征, 生态环境问题 及成因、 危害和防 治措施,如 2014 全国卷ⅠT36 等。
的持续发展。 ②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生产力 。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防治原则
生态平衡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①维护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说出建设京新高速临白段面临的生态问题。 (2)说明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解析:(1)从气候、植被、动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从 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具体分析防沙袋所发挥的 作用。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通性通法] 1.土地荒漠化类型的判断 土地沙漠化 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 如温带草原气候区和热 带草原气候区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因地下水位高, 土地盐碱化 或不合理灌溉的地区,如中亚、西亚、北非及 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 湿润的山地丘陵区, 如我国东南丘陵和云贵高 石质荒漠化 原因植被破坏会产生石质荒漠化。 高寒地区也 会发生石质荒漠化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解析: (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读图文 材料可知, 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 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 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 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 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2)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 风力强劲的西风, 故易起沙。 (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1)干旱缺水;大风、扬沙、沙尘暴、流沙;干旱区植 被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过道建设;野生动物饮水点的保护 等。 (2)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 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格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 起到固 沙作用;网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 长;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使用时 间长,可以在 20 年内发挥防沙作用。
防治措施 利用生物措施 和工程措施构 筑防护体系
具体内容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 工程 措施 缺乏水源 的地区 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拦 截沙源、 固阻流沙, 阻挡 沙丘前移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防治措施 现有林地
具体内容 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 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调节农、林、 绿洲边缘的荒地 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 牧用地之间 的关系 与绿洲之间的灌 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 草地带 已经造成荒漠化 的地方 与牧业 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 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 高度范围内。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解析:第 1 题,绿洲是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形成的,反 映了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的特征,故绿洲水的来源最 不可能是大气降水。 绿洲附近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及其形成的 地表河湖水,以及下渗后形成的地下水,均可能是绿洲水的 来源。第 2 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可 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以及结构上的系统性。 因此,若要保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则必须保证 一定的生物群落, 而为保持生物群落的稳定需要形成相应的 生物链结构,故 A 项正确。 答案:1.B 2.A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2018· 太原考前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新高速公路(北京—乌鲁木齐)临白段始于内蒙古临河 市,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处的白疙瘩。临白段穿越数百千 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是在无水、无电、 荒无人烟的“三无” 环境下, 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的高速公路。 它是阿拉善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战略的重 要保障。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 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 接触。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 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 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 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 风力强劲。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 绿洲外围的沙 封沙育林 营造乔、 灌木结 合的防沙林带 建立农田防护 绿洲内部 林网, 组成一个 多层防护体系
利用生物措 施和工程措 施构筑防护 体系
生 物 措 施
干旱 地区 的绿 洲
漠边缘地带 绿洲前沿地带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 填埋路基和轨道; 侵蚀路基(和 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 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 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 说明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 因。 (3)建设防护林是防治风蚀荒漠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试分析其 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解析:(1)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由图 2 可知,图 1 中甲区域风 蚀危害集中在春季。 原因从沙尘源和风等方面分析。 (2)影响 风力的因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温度差影响到气压差,而气 压差影响到水平气压梯度力, 故要从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去分 析。(3)从降低风速、固沙方面分析。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1)集中在春季。原因:甲区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 空气运动,风力强劲;春季植被尚未恢复,地表土壤缺少保 护,易被侵蚀。(或春季气温回升快,大气不稳定,多风; 土壤解冻变得疏松,容易被侵蚀。) (2)乙区域临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温度变化(升温、降 温)速度不同,导致海陆间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盛。 (3)防风林能够降低地表风速, 从而削弱风的侵蚀、 搬运能力; 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物质抗侵蚀能力。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大,气温高,蒸发旺盛;土质 疏松,地下水易蒸发;地下水位较高。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风可将表层 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进 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图 1 为美 国农田风蚀危害严重区分布示意图, 图 2 为甲区域各月风蚀 危害强度变化图。
②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水资源 。 ①合理利用________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人口增长。 ⑤控制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自我检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措 施, 多途径解 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控制人 口增长
具体内容
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栏目 导引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8· 兰州一诊)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 以小 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 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相当 规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以 及结构上的系统性; 其小气候效应则保证了绿洲能够具有人 类和其他生物种群活动的适宜气候环境, 有利于形成景观生 态健康成长的生物链结构。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